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胡亚婷 《新闻世界》2014,(12):52-53
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众传播媒介都以赢得收视率为主要目标,而赢得收视率的前提便是满足受众需求,而要了解受众需求就必须了解受众心理。所以,对于真人秀节目受众心理的分析也是其节目成功的关键。本文试从真人秀节目中受众的行为分析其心理特征,并指出受众的一些不恰当的行为,为媒介正确引导受众需求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电视文化开始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不断转化,也预示着电视文化以受众为消费中心的时代的到来,受众需求及受众心理引起了电视台越来越多的关注,就受众需求与受众心理的相关研究看来,人们打开电视是寻找好看的节目的娱乐方式,而节目的好看包括了内容及形式两个方面,就人类接触事物的规律看来,首先要有好的形式才能引导人们深入了解好看的内容,强调基于受众需求的电视新闻编辑创新的必要性。文章就受众需求及受众心理在电视欣慰传播中的地位、受众对电视新闻的需求进行简单分析,重点阐述基于受众需求的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3.
吕韦泽 《视听》2018,(11):50-52
在新媒体技术的影响下,网络自制娱乐节目脱颖而出,人们对其关注度也是不断飙升,因此,了解受众的心理需求尤为重要。本文从网络自制娱乐节目的现状着手,多角度分析其节目受众的心理需求,并相对应地提出在以受众为主的背景下网络自制娱乐节目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收视率与受众心理需求的关系并对研究受众心理需求的重要性加以思考,认为电视频道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已演变为节目的收视率之争,努力提高和稳定节目的收视率是电视台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受众是节目接受的主体,重视受众对电视新闻节目方面的心理需求,有利于新闻节目质量的改进。笔者总结出四个方面的特点或需求:受众群体比较稳定,文化层次相对较高,他们对知识和有关信息渴求;新闻要"新"和"独";贴近百姓生活;有趣味性。根据受众的这些心理需求,本文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爸爸去哪儿》开播以来,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好评如潮。笔者认为节目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满足了受众寻求娱乐、自我角色定位,窥视猎奇的心理需求,同时节目的传播者把握住了这一受众需求,并恰当地处理了"拿来"与"改造"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自湖南卫视《我是歌手》开播以来,一直广受好评,很快就汇聚了庞大的忠实观众,开创了综艺娱乐节目新的高潮。湖南卫视《我是歌手》节目的创办成绩与其内容设计和受众心理需求的良好结合密不可分。本文就以湖南卫视《我是歌手》节目为例,对节目内容和受众心理需求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王紫薇 《视听》2016,(7):81-82
近年来,国内各大电视台以真人秀节目为核心展开市场竞争,真人秀节目先后从节目形式和节目质量两方面入手提升自身竞争力。如今,正确把握受众心理、满足受众需求成为节目提升收视率的关键因素。本文以《欢乐喜剧人》第二季节目为例,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对节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该节目从明星加盟、选手后台展示、现场角色扮演、新媒体全方位互动四个方面展开实践,成功满足受众好奇、个人认同、内心互动、社会互动的需求,并逐步引导受众情感投入,增强受众黏性,从而获得了较高收视率。《欢乐喜剧人》在满足受众需求方面对我国真人秀节目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受众需求视域下,电视台必须使受众认同并理解所播放的节目,才能够打造出品牌节目,提升电视台的收视率。因此,电视编辑在工作的过程中,则需要充分考虑受众的心理需求,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电视台编辑工作进行创新。鉴于此,本文以邳州广播电视台为分析对象,基于受众需求视域,对电视台编辑和创新的途径进行探究,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魏娜 《新闻实践》2013,(9):51-52
在媒体发展进程中,受众需求是支撑每一个创新和进步的最重要的内驱力量。广播节目的创新,也必须在充分了解受众尤其是特定受众群对节目的具体要求的基础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这就要求广播媒体人增强受众意识,进行受众细分,培养更多的主流听众。创新插件节目《老杭州的故事》,就是通过行为细分、消费心态细分等来达到对主流收听群体的把握,抓住他们在性别、年龄、职业和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再加上不同人群在生产生活中的心理差异,然后将这些因素作为节目创新的参考要素,决定节目形式的设置、节目风格的构建、节目内容的选择等。  相似文献   

11.
"使用与满足"理论是传播效果研究历史上重要的成果,它站在传播活动中受众的立场之上考察大众传播给受众在心理和行为上带来的影响。湖南卫视制作推出的亲子成长观察式综艺节目《我家那闺女》,自2019年1月5日播出赢得了广泛关注与全民热议,本文旨在通过传播学研究视角,透过节目开播即走红的传播现象,以受众作为出发点,研究分析其背后蕴含的受众需求与满足的诸多综合因素,以揭示该节目所具有的传播价值与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12.
《非你莫属》是国内首个求职类真人秀节目。该节目准确把握受众定位,主持人善于体谅他人,能够把握受众心理。节目内容和形式吸引受众,引起受众兴趣,同时满足了受众消遣、学习和获取成就的心理需要,很好地关照了社会心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本文从传播心理学角度出发,从传播者和受众双方的心理来分析《非你莫属》的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13.
受众的需求和心理一直都对新闻传播效果产生着一定的影响,目前为止,电视新闻节目受众价值取向以及社会心态呈现出了很多新特点,接受心理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电视新闻的现状还不能够对受众的需求和心理进行满足,本文中,笔者就对基于受众角度的电视新闻创新进行一定的探究。  相似文献   

14.
边琪 《中国广播》2006,(6):40-42
参与性广播节目的日益增多对广播节目的内容、制作、听众的类型等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心理需求是广播参与性节目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15.
白晶 《记者摇篮》2009,(5):92-92
电视法制节目作为一种新的节目类型出现,迅速成为继新闻、娱乐节目之后的第三大电视节目门类。从中央到地方,各个电视台纷纷推出法制节目,导致同类节目竞争激烈,节目定位重复率高,导致许多法制节目遭遇收视瓶颈。面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首先从受众的角度出发,从文化层次、专业与否、收视心理对法制节目受众进行细分,分析每一类型的受众的具体收视需求,以不同类型受众的不同收视心理和收视需求为出发点,策划、制作观众喜闻乐见的电视法制节目。  相似文献   

16.
2005年《超级女声》风生水起后,真人秀节目愈演愈烈,这两年借着韩国综艺节目的东风,国内真人秀节目有大批崛起之势。真人秀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迎合大众心理需求所催生出的电视文化奇观。本文从大众文化传播的视角,分析电视奇观产生的受众心理原因,主要有游戏的快乐感、窥私的优越感以及参与的存在感这三种受众心理满足。总结来说,当今电视所创造的商业流行文化,在一味地迎合和挖掘受众隐秘的心理需要外,更要注重创造和提升大众文化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7.
周红 《新闻采编》2000,(3):41-41
受众,是广播节目的主体,是广播节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试从受众入手,通过对受众的需求、素质状况和群体性特征这几方面来分析研究。 满足受众需求,建立科学的节目体系 针对受众需求日益明显的多样性,在节目设置上,必须充分考虑到诸多方面,做到转播与自办兼有,新闻信息与娱乐休闲、服务、教育兼有。这可能与一些台自办节目时间短相矛盾,但可以通过设置板块节目或专题节目固定时间间隔播出的办法解决。在强调全面性的同时,首先要强调突出新闻和娱乐节目两大重点。从受众的需求出发设置节目,  相似文献   

18.
从受众需求角度浅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红霞 《新闻传播》2009,(11):60-60
当电视文化由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后,受众的心理和受众的需求成为各电视台关注的焦点。特别是新闻节目.其报道内容日趋平民化的同时,对于电视节目表现形式创新的研究却相对滞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效果。因此.有必要对电视新闻节目编辑进行重新审视.研究新闻节目编辑创新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选秀节目层出不穷,内容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创造101》无疑是转型非常成功的一类偶像养成节目,自节目播出以来,就有持续不断的话题热度和受众参与度,创造了巨大的粉丝经济效益。受众消费心理引发了消费行为,消费行为反过来影响消费心理。本文从节目自身和受众两个角度分别分析消费行为现象和消费心理,深析节目大热的原因,并引发粉丝消费力对现代消费社会的影响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黄礼福 《今传媒》2014,(7):99-100
《一虎一席谈》(Tiger Talk)是凤凰卫视中文台一档多方参与讨论的评论节目,本论文从新闻心理学角度,以《一虎一席谈——中国该不该拒绝转基因》为例,研究传播者是如何在节目中进行观察判断,及如何满足受众需要的,研究发现传播者和受众是高度互动的、相互作用的,节目制作在立足自身优势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受众的心理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