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谣言作为现实社会中一种传播现象,经久不衰,在网络时代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本文主要从安全感的缺乏、信任缺失、集体记忆、对特定群体的心理定势、从众心理五个角度解析谣言传播背后的社会心理原因。  相似文献   

2.
胡佩 《新闻世界》2014,(4):82-83
谣言自古有之,社会危害巨大。新闻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在新形势下如何应对谣言,引导舆论?基于谣言止于智者、谣言止于真相、谣言止于责任的社会认知,本文提出了新闻媒体要为党和人民扮演好“信息检测器”“谣言粉碎机”“舆论导航仪”三大角色。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考察了当前广播媒介新型传受互动理念的建构,包括以下内容:广播的互动传播模式体现为传者间、受众间、多媒体受众间的综合互动;广播的传播路径呈现为传统模式与新媒体模式融合的多元化发展;广播传受互动理念,不仅体现在应用新媒体技术促进互动形态的多样化,也体现在基于网络、线下圈子、用户自制内容等三条宏观路径上的最优化改革.  相似文献   

4.
姚宇 《采.写.编》2022,(2):126-127
新媒体时代下藏身于网络平台上的谣言层出不穷,混迹于真实信息中的网络谣言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影响着事态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容易演变成二次灾害.本文研究新媒体时代下网络谣言的传播成因及其特点,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的传播特性激发了公众的参与意识和表达欲望,网络谣言因此层出不穷,给新时期的社会管理带来诸多挑战。社会管理是社会正常运行与良性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立足媒介传播规律及案例,阐释当前网络谣言的传播特点与表现形式,并据此提出在社会管理视域下,网络谣言治理的过程性路径、源头性路径、基础性路径和自省性路径。  相似文献   

6.
陈庆斌 《视听》2021,(1):147-148
英国学者威廉·斯蒂芬森的传播游戏理论从受众的角度出发,将传播行为视为一种游戏,关注游戏中主体的自由、投入与愉悦.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在精神和时间上也进入了"盈余时代".新媒体时期的信息传播俨然已成了一种"游戏",谣言和真相充斥于互联网的每个角落.本文从传播游戏理论的角度分析网络谣言的机制,并针对网络谣言愈演愈烈的...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电视与网络互动融合的条件已经具备。从"硬件"上看,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电视与网络互动融合的技术条件已经成熟。而从"软件"上看,目前在国内,通过与网络媒体的共同发展,助推电视发展的思路已经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认同和大力支持。传媒人的思想意识"到位",无疑给电视和网络的互动融合提供了强劲的执行力。不过,即便是各种条件都已具备,互动融合的实现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摸索和尝试中稳步推进的过程。那么,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互动过程究竟是怎样的?视网互动对电视形成了怎样的补偿,带来了何种效果?上述问题正是本文探讨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8.
网络社区互动参与主体因素与调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翔  张小雨 《新闻界》2012,(18):45-50
网络社区是拥有共同兴趣的人们以网络为平台组成的交流空间。随着Web2.0新技术的发展,网络社区呈现出迅速增长、多样化的态势,本文在梳理国际新媒体学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网络社区主体因素(主体动机和参与特征,主体间关系信号,主体间关系的流动过程等)考察影响网络社区参与和贡献的因素。通过对网络社区的建立、维持、解体过程中要素的综合分析,对网络社区的调控提出了建议,旨在为网络社区研究的发展提供方向依据。  相似文献   

9.
李科 《东南传播》2012,(11):85-86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与发展,网络谣言疯狂的传播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依法治理网络谣言已经成为网络监管者的主要措施。但是网络的虚拟性和网络谣言的裂变式传播等使得单一的法制手段在网络谣言治理上显得鞭长莫及。从网络实名制的视角来关照和推行依法治理网络谣言具有重要意义,既实现了网络虚拟参与主体与现实主体的链接可以有效进行法律究责,也可以对网络谣言传播源、传播途径实行追踪监管,起到有效控制网络谣言的生成与传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梁芷铭 《新闻界》2014,(4):63-65
网络谣言是当今信息社会的一大痼疾,其背后的实质是人们诚信缺失在赛格空间的表现。治理网络谣言既要治标也要治本。加强社会诚信伦理建设,从源头上清理造成诚信伦理缺失的种种问题,从而为治理网络谣言提供强大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媒介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者与接受者的关系也在发生着变化,由最初的传者中心发展到受者中心。但随着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发展,传者与受者之间的界限正在逐步消解,于是有人提出传受合一的理念。但在当前媒介形势下,传受真的能够合一吗?我们又该怎样去建立和谐的传受关系?  相似文献   

12.
探索和营造和谐的传受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大众传播都包含着传播者和受众的互动,包括行的互动和心理的互动。传受关系就是传播者和受众互动的产物。互动形成关系,而关系的性质、状态又会提升或削弱互动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3.
莫梅锋  刘欣 《新闻界》2007,(4):14-16,43
本文结合《超级女声》个案实证研究"传受合一"传播模式。试图构建一个既能清楚客观地揭示"传受合一"的内在机制,又具普遍指导意义的"传受合一"传播模式的现实框架。  相似文献   

14.
"传受合一"传播模式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莫梅锋  刘欣 《新闻界》2007,(4):14-16
本文结合《超级女声》个案实证研究"传受合一"传播模式.试图构建一个既能清楚客观地揭示"传受合一"的内在机制,又具普遍指导意义的"传受合一"传播模式的现实框架.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3,(19):42-45
网络谣言基于网络这种工具形成了与现实社会不尽相同的传播形态,传播更迅速,传播范围更加广阔,谣言在网络传播过程中,经过参与者的加工、评价、提出意见,于是完成了舆论的畸变。网络谣言舆论并不是在评价社会事实本身,而是在评价通过谣言所负载的社会信息。由于谣言所反映的这些信息一定指向某一社会事件,因此,网络谣言舆论对社会产生影响也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6.
传播学视角下网络谣言的认知与消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万怀 《新闻界》2008,(6):50-51
本文就网络谣言问题进行传播学意义上的分析,通过网络谣言的认知与解读达到对网络谣言有效的规避与消解。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人们行使自己的言论自由权自由地在网络空间中表达自己的意愿,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以某种表现方式进行自由地言说。本文把网络谣言看作一种社会现象,一种值得进行社会研究的事实,通过认识理解网络谣言的传播机理,分析网络言论自由的内涵及其特征,探讨两者之间存在的潜在关系,为规避网络谣言泛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谣言传播是古已有之的现象,互联网不仅为谣言提供新的传播平台和管道,也构成了谣言传播新的生存环境.网络谣言可以分为现实参与型谣言和原发型网络谣言.文字介质和接受人群的多元化使网络谣言传播相对理性,但这种理性特征更多是一种潜能.防范谣言传播负面影响,关键在于两方面:充分发挥传统主流媒体的影响和培养网民的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19.
<正>截至10月中旬,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的官方微博粉丝数量分别为230万和300万左右,引来社会各界的叫好声。两个最高级别的传统主流媒体主动放下身段,将向网民传播、与网民沟通的界面下移到平视网民的高度,确实是官方媒体的一大进步。有人将这一转变视为新媒体倒逼媒体国家队话语改革的重要信号,一向以冷面孔示人的最高级别媒体能够主动求新求变,在我看来,这是新媒体互动界面带来受众权力提升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0.
谣言,因其具有的模糊性、攻击性等特点很容易给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造成冲击,也因其经常针对社会热点而发,所以极容易引发社会关注而成为舆论焦点。本文以搜狐网的"谣言终结者"为例,对该栏目所涉及到的谣言及其证伪方式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认为,治理网络谣言应该以了解谣言滋生的社会环境为前提,以构建良好的社会信任为基础,将辟谣与公众举报相结合,提升大众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