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方传播研究的点滴勾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晋  周宪 《新闻大学》2006,2(2):40-46
本文作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新世纪传播研究”译丛(复旦大学2003年世纪之星的计划项目之一)的总序,精练地比较了以自由高于平等的美国实证学派和以平等高于自由的欧洲批判学派的殊异,勾勒了西方传播研究最有建树的两个学派——“传播政治经济学”与“文化研究”的卓越观点与研究路径。同时,文章简介了回应新近国际传播研究思潮的“新世纪传播研究”译丛的五本论著,强调了西方学者将新闻传播体系视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基本过程中的一部分,把媒介置于由上述成分产生的生产与再生产的架构之中,坚持传播与社会相互建构的重要论点。  相似文献   

2.
文化工业批判理论是近年来大陆新闻传播学界使用得较为频繁的理论工具之一。文化工业批判理论较为成熟的形态,源自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据笔者统计,从1990年代末期开始,对这本书的引用即伴随着对文化工业理论的运用,频繁地进入中国大陆新闻传播学者们的学术视野,进而言之,大陆新闻传播学者如何理解霍克海默或阿多诺的思想,实质上是与他们怎样引  相似文献   

3.
文化研究视野中的传媒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英国文化研究学派的兴起为传媒研究提供了一条新路径。该学派重视传媒研究 ,与传媒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及该学派重视通俗文化及文化与权力之间关系的学术传统有关。该学派在文本分析、符号学方法及受众理论方面为传媒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以施拉姆为代表的带有浓厚实用色彩的美国经验学派将传播学的研究重点放在了传播过程和传播效果的分析上,但是他们的研究无法正确揭示资本主义制度与大众传播的关系。他们直接或间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立场引起了另外一种研究路径——源自欧洲的批判研究的兴起。活跃在批判舞台上的传播学研究主要有两种分支:传播政治经济学和文化研究。两者存在不同的研究取向和理论成果。本文通过对两个学派发展历史、研究内容、交融过程等方面的梳理,对传播政治经济学和文化研究三个时期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是享负盛名的传播教育及研究中心,尤精于国际传播、新媒体、流行文化和大中华传播研究,作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广泛聚集海内外学者,极大地促进了港、澳、台与祖国大陆乃至国际华人华侨的学术研究与交流合作,为国际传媒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作为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院长,在文化研究领域,他深入亚洲流行文化研究和理论建设,成绩斐然;在媒体全球化研究方面,他注重研究文化产业和在中国与亚洲的跨国媒介企业,建树颇高;在香港本土文化研究方面,他潜心研究香港电影工业在面对好莱坞和其他国家强大竞争下的生存途径,观点独特;在新闻传播教育领域,他致力于培养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的传播人才,理论创新……他就是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冯应谦。  相似文献   

6.
跨文化传播理论由来已久,爱德华·霍尔被认为是系统研究跨文化传播的“第一人”,后续相关学者对于跨文化理论进行了一系列拓展研究,当下文化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剧,跨文化的传播与文化认知变得尤为重要,如何准确阐释跨文化传播的理论架构便成为一个基础性的要素。此前阐释大多局限于跨文化传播这一单一领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极少能够将跨文化传播的理论建构系统阐述,因此本文从文化属性、文化差异、文化认同以及跨文化传播四个板块对于跨文化传播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释,认为文化属性是产生跨文化传播的基础;文化差异是由文化属性决定的,具有必然性;文化认同则是愈合差异,建构跨文化传播的关键,最终在此基础上形成并逐步发展了跨文化传播理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回顾了1978—1989年间传播批判学派在中国内地的引进过程,发现传播批判学派在中国传播学引进初期的"失踪",既不是他们从未在传播研究者的视野里出现过,也不是因为中国的学者没有读懂他们的思想,相反,传播批判学派的思想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就得到了注意,并用了相当大的力气去介绍,只不过国内的学者因为从新闻理论的框架去解读它们,低估了它们真正的价值,对它们"视而不见",在传播学的跨文化交流过程中,产生了一种相当奇特的传播批判学派"失踪"现象。针对这个现象产生的观念原因、社会环境原因,本文结合全球化的背景,对中国传播批判学派的发展提出了四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战后美国新闻传播学界出版了许多理论著作,多数属于新闻传播院校的教材,具有新颖独到的创见的并不很多。赫伯特·阿特休尔教授所著《权力的媒介》可说是一本较有参考价值的新闻传播学理论著作,其中译本现已由华夏出版社列入20世纪文库加以出版。我认为这本书是近年来西方新闻传播学批判学派的一部较好的著作。本世纪60年代以来。批判学派作为一股学术思潮正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心理学、传播学等各个领域迅速崛起,影响日益增大。他们采用政治——经济——文化的分析方法,从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9.
胡河宁 《今传媒》2010,(11):24-26
组织传播发展历史中,比较有影响并获得公认的学派包括古典学派、人际关系学派、行为科学学派和批判学派。这些学派都由关系密切的学者组成,有自己的一套概念和假设,在关于如何控制组织传播方面,每一学派也都各自信奉某种观点,都主张建立一个科学的基础,都有自己的故事。他们的研究推动了组织传播理论和方法论的进步。本文介绍了以泰勒、法约尔和韦伯为代表的古典理论学派中蕴含的组织传播思想。  相似文献   

10.
胡河宁 《报刊之友》2010,(11):24-26
组织传播发展历史中,比较有影响并获得公认的学派包括古典学派、人际关系学派、行为科学学派和批判学派。这些学派都由关系密切的学者组成,有自己的一套概念和假设,在关于如何控制组织传播方面,每一学派也都各自信奉某种观点,都主张建立一个科学的基础,都有自己的故事。他们的研究推动了组织传播理论和方法论的进步。本文介绍了以泰勒、法约尔和韦伯为代表的古典理论学派中蕴含的组织传播思想。  相似文献   

11.
帕克时期正是芝加哥学派的鼎盛时期,作为芝加哥学派的领袖人物,帕克是最先将报业当成社会与文化机构进行研究的学者.在芝加哥学派中,他被认为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具影响力的社会学家.他为芝加哥学派作出的努力极大地影响了传播学在美国的研究.帕克的传播学思想和研究为日后传播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导向,也为传播社会学理论的建立作出了极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危机传播的意义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了解和重视,而新闻媒体作为危机信息的主要发布者,在传播过程中作用重大。对新闻媒体在进行危机报道时对新闻框架的选择进行分析,并结合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对不同文化类型国家的媒体在危机传播中的新闻框架使用情况进行比较,探讨文化对框架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危机传播中的新闻框架的使用与文化因素有很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6,(8):25-32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梳理并分析当前国内学者们对传播政治经济学派的理论探讨、研究方向以及对该学派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以求全景展现在当前国内传播学界重要学术期刊以及相关研究专著中对传播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思路和格局。参照当前西方学者们对传播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研究情况,可以进一步发现在理论研究、研究方法论、主要观点等方面国内外学者有着明显的研究差异,这对考察传播政治经济学派在中国传播学界的研究情况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促进对西方传播学批判学派相关理论研究的推进。  相似文献   

14.
白润生对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吏研究的文化观实际上是在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的研究中,对社会文化综合因素的全面考量和观照.具体表现为,对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中的文化生态、少数民族语言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的文化共同价值、传播媒介的文化符号和理论研究的文化学方法的重视和运用.这种文化观照对我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重探讨了马克思对20世纪西方传播学理论家及理论流派的影响。文章认为,尽管经验-功能主义理论在传播学中影响甚巨,马克思所提供的理论工具,尤其是其深刻的自省意识和彻底的批判精神,同样具有长远的生命力。以葛兰西、法兰克福学派、符号学及文化研究等为代表的传播理论,在相互竞争的同时相互呼应,并根据传媒及文化实践的具体特点而有许多创新,这些创新大大拓展了传播研究的视野和空间。  相似文献   

16.
在将新闻传播学研究与人类学研究结合的过程中,以基层视角进行田野调查并呈现民族志文本的研究逐渐步入人们视野,成为部分学者利用的研究路径及理论工具。本研究在基层乡村视域下对当前民族志传播现状进行归纳,认识到目前我国乡村文化传播中传统文化的发展瓶颈与失焦问题,并从主体角度对不同路径下基层传播方法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7.
意识形态分析是传播批判学派中的重要一支力量。在广告传播理论的批判研究领域,一直缺少一种整合性的研究构想和研究方法,而意识形态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分析研究现代广告的视角,同时也为广告的社会文化批判理论建构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传媒文化研究领域,美国学者道格拉斯·凯尔纳整合了法兰克福学派、英国文化研究学派以及后现代主义的精髓,提出了“媒体奇观”理论.为了迎合时代潮流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新闻在表达传播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奇观文化.从媒体的角度看,媒体不仅希望受众注意特定对象,还希望受众注意到媒体的议程设置,以使其交际意义得到更有效的理解,实现其传播目的,以此达到传播的作用,而标题在这一过程中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追溯了新亚里士多德学派修辞学家的历史沿革及其对传播学形成和学派分流的影响。新亚里士多德学派的创立基于经典修辞学理论的信息分析方法并讲授传播实用艺术的公共演讲和辩论等课程。由于新亚里士多德学派的局限性,以演讲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传播学学者发现了其他学科所倡导的有价值的新修辞学和传播学理论。他们在吸纳这些新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同时,丰富了修辞学,推动了传播学学派的形成和分流。  相似文献   

20.
管青山 《青年记者》2007,(20):24-24
广义上,作为生活方式的人类各种生产实践活动都属于文化的范畴。而人类的传播活动作为这种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始终,举足轻重。在关于人类传播活动的诸多研究活动中,西方文化研究学派基于文化的视野,开辟了一条新路径。借鉴他们的研究成果,把传受关系的研究纳入二者文化关系的架构,将使我们的认识更生动、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