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如何促进新闻媒体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提升新闻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更好地服务中心,服务群众,是新形势下新闻媒体面临的一大课题。萧山日报社在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创新载体,组织实施了“总编走基层”、“见习村主任”、“百村行”等活动,做活做强基层新闻报道,体现了“三贴近”的要求,深受基层...  相似文献   

2.
2011年8月以来,全国各地的新闻媒体按照中宣部的要求,纷纷开展“记者走基层”活动,在新闻界刮起“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阵阵热潮。  相似文献   

3.
当前,全国新闻战线正在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郴州市新闻媒体也在积极组织开展这一活动。这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实际行动,也是新闻工作者接“地气”、提素质、强能力的一次极好机遇。  相似文献   

4.
新闻媒体的“走转改”.关键在“走”。怎样走?走向哪里?荆门日报“记者走基层·寻访荆门最小学校”系列报道对此做了最好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全国新闻战线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也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本文从新闻专业的角度阐述了新闻记者为什么要“走、转、改”,强调这是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新闻本义及媒体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并结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其他新闻媒体的实践,提出“走、转、改”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等五部门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广大新闻工作者积极响应,踊跃参与,深入采访。一大批生动活泼、言之有物的报道来自基层一线,来自人民群众,给新闻媒体带来清新之风,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与好评。但有人认为,“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仅仅是中央、省、市级新闻媒体开展的活动,县级广播电视媒体本身就处在基层,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在我国新闻媒体行业深入开展"走基层,转文风,改作风"活动,并在全社会受到了广泛的好评,然而"走基层"报道究竟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呢?我国新闻媒体行业的工作者应如何将这项工作坚持做到底呢?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在我们这个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新闻媒体工作者要时刻谨记"走基层"是我国媒体应实行的最基本的政策,为人民服务也永远是我国新闻媒体的行业灵魂。一、"走基层,转文风,改作风"的定义  相似文献   

8.
<正>中宣部从2011年开始要求新闻单位在春节期间组织开展“新春走基层”活动,同年8月,中宣部等联合部署“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至此,以新闻记者“走转改”为主要目的的“新春走基层”活动成为我国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每年的“必选活动”。2021年2月9日,福建龙岩市融媒体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整合原闽西日报社、龙岩人民广播电台、龙岩电视台、龙岩有线电视台等全部市属新闻单位,构建起“报、台、网、微、端、号”全媒体传播体系。今年是新成立的融媒体中心开展“新春走基层”活动的第4个年头,在整个媒体行业改革加速推进的大背景下,传播方式日益多样化,受众的喜好也是日“新”月异,  相似文献   

9.
在新闻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在“内容为王”的多媒体时代,在传统媒体受到网络和数字媒体强烈冲击的形势下,地方电视台要想站稳脚跟,获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制作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符合地方受众需求的节目,而“走基层”正为各电视台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相似文献   

10.
"新春走基层"活动是各新闻媒体每年春节期间新闻报道推陈出新的常态动作,并成为新闻战线的响亮品牌,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四力"要求的新形势下,本文结合韶关市广播电视台"新春走基层"报道的实践,探索如何让"新春走基层"走出来的故事更好听、内容更好看、传播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自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各地新闻单位迅速行动,新闻人重新上路,奔赴基层,贴近并感受大地滚烫的热度!“蹲点”、“一线”、“民声”、“民情”、“体验”,这些“三贴近”特色鲜明的关键词频繁出现在新闻媒体新开设的栏目中。一大批来自基层且清新朴实、生动鲜活的报道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媒体不断发展和应用的普及,进入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新闻生产也发生了相应变化,一些新闻报道脱离群众生活、采访不深入,新闻作品生硬死板不受欢迎,甚至假新闻频现。新闻媒体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这是现阶段坚持“三贴近”原则的体现,“走转改”是新媒体时代“三贴近”原则的新发展和要求,要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  相似文献   

13.
认真梳理各级各类媒体开展的“走转改”活动,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本文着重对当前媒体“走转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当前媒体“走转改”存在的主要问题问题一:有的媒体为了应付检查,把新闻专栏改头挟面,往往是换汤不挟药“走转改”,哪里是基层,如何“走”?“转”什么、“改”什么?这是摆在新闻媒体面前的重大问题.一些媒体缺乏研究,仓促上阵,导致报道缺乏新意.一些媒体片面追求“走转改”报道的量,把原有的栏目改头换面,打上“走基层”的栏花,内容是换汤不换药,报道乏善可陈,这有悖于开展“走转改”括动的初衷.  相似文献   

14.
去年以来,中央主要新闻媒体记者积极参加“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深入基层采写、制作了一大批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新闻报道.这些报道少了些刻意包装、多了些原汁原味。少了些“珠光宝气”、多了些“草根土气”.歌颂了蕴含在社会底层的真善美。传播了时代的正能量.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相似文献   

15.
2011年8月9日,“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新闻实践活动在全国新闻战线全面启动以来,作为基层的区县级新闻媒体,重庆市《江津日报》推出“记者走基层”、“百姓故事”、“记者进社区”等栏目面向基层,新闻工作者们深入一线蹲点了解,坚持采访写作,关注民生、关注变化、以充满乡土气息的文字为特征,在提升吸引力和感染力上下足气力。  相似文献   

16.
刘意婷 《报刊之友》2013,(9):117-118
新闻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一年多来,在全国新闻系统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也产生了一大批锐意出新的好记者和“接地气”的好新闻。作为最基层的县区媒体,虽然身处基层,却受客观条件制约,往往又脱离基层,更需要贯彻“走转改”的精神实质,制作出贴近民生的好新闻。本文从县区新闻媒体的现状出发,深入分析基层新闻单位“走转改”的必要性和基本方法,探讨如何进一步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产生有活力、有影响力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17.
今年8月中旬,中央五部委在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近一个月以来,“蹲点”、“一线”、“民情”、“体验”,这些“三贴近”特色鲜明的关键词频繁出现在新闻媒体开设的栏目中;一大批来源于基层的鲜活的“接地气”新闻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如何让“走、转、改”活动走得更好、更远,每一位编辑、记者心中都应有杆秤,深刻理解“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九个字的深刻内涵,并付诸于实际,肩负起时代赋予给新闻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8.
丁伟 《东南传播》2016,(9):140-141
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各级新闻媒体从台长、总编到编辑、记者,纷纷走进基层、深入一线,把镜头对准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创作出了一大批生动鲜活、有血有肉、有价值、有影响的好作品,获得了受众的广泛好评。走基层,是新闻媒体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尊重新闻真实性原则的重要内容;是锻炼新闻队伍,培养有责任、有担当、有信仰的新闻人的重要手段;是孕育优秀新闻作品,提升新闻影响力、生命力、号召力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典型事例,从走基层走出新视角、走基层讲出好故事、走基层提高新水平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了走基层对新闻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每年开展的“新春走基层”活动作为全国新闻媒体界的一项重要传统,在新时代背景下,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新闻实践活动,更是新闻工作者深入了解民情、服务社会的有效途径,还是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辽宁《丹东日报》新闻编采人员在“新春走基层”活动中的创新性实践结果表明,将采访重点和报道密度与群众阶段性关注点相结合,不仅提升了新闻传播的效果,同时对增进媒体与受众的联系、提升新闻服务质量具有重要作用。2024年,丹东日报社新闻编采人员在“新春走基层”活动中展现出新的风貌,其报道实践对于理解新闻媒体的角色和功能,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  相似文献   

20.
从2011年8月份开始,我国新闻战线逐步开展“走基层”活动,这是我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重要体现,是坚持“三贴近”、保证新闻信息真实准确、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和感染力的重要途径,是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树立和维护新闻工作者良好社会形象的基础性工程.在“走基层”活动中,中央电视台派出200多路记者,参与人数达700多人次,建立了200多个基层联络点.在这一背景下,2012年3月17日,中央电视台在北京召开了以“探索规律·创新手段”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走基层”报道业务研讨会,会议由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孙玉胜主持,并由中央电视台台长胡占凡做总结发言.研讨会邀请了来自中宣部、广电总局和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部门和院校的领导及专家学者参与讨论,总结并探讨“走基层”报道中“主题报道”与“典型报道”的业务规律与创新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