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8年,一部名为《楚门的世界》的电影用荒诞夸张的剧情设置改变了不少人看待世界和自我的方式. 主角楚门是一个被电视制作公司收养的婴儿,被刻意培养成一部纪实肥皂剧的主人公.楚门看似过着与常人无异的生活,但其实他的世界就是一个巨型摄影棚,他身边所有人都是安排好的演员,他的人生轨迹是一本早已写好的剧情大纲,他的一举一动都被摄像机直播给全世界,就像玻璃罐子里的蝴蝶.这一切,主角楚门却被蒙在鼓里.最后,发现真相的楚门逃离,奔向了没有摄像机、没有观众的自由生活.  相似文献   

2.
顾琴 《新闻窗》2012,(5):122-122
“楚门的世界”是人为搭建的真人秀影棚,桃源岛上居民是这出真人秀节目的演员,他们和亳不知情的楚门一起为全球各地的人们提供了将近30年的娱乐消遣和谈论话题。楚门的世界是一个以媒介技术为支撑构造出的人类生存空间,人们的生活方式由接触到深深的依赖于传媒,形成了一种媒介化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3.
"我们看戏,看厌了虚伪的表情,看厌了花巧的特技。楚门的世界可以说是假的,但楚门本人却半点不假。这节目没有剧本,没有提场,未必是杰作,但如假包换,是一个人一生的真实记录。"这是《楚门的世界》的导演者基斯督在影片开始时的一段叙述,但我们所看到的楚门的世界究竟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真人秀节目的真实该如何理解?接下来文章将以《楚门的世界》为切入点探讨真人秀节目的真实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近来有媒体提起一个意味深长的话题"网络舆情并不完全等同现实民意"。这个判断触及了人们常有的一个认知误区,即容易放大网络舆情,把网络舆情当成全部民意,从而对中国社会作出有很大误差的判断。生活在网络世界的人,容易把网络声音当成"多数民意",这是环境所形成的幻觉。人们习惯把自己生活的环境当成整个  相似文献   

5.
李莉 《编辑之友》2011,(9):56-58
网络近十来增长的速度可谓是迅猛,全国目前约有4亿以上的人触网,而这些人正越来越多通过网络接触社会,接触文化,接触世界。网络正悄然无息地融入我们的生活,原本人们固有的生活方式因这个特殊的平台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6.
杨季钢 《新闻世界》2013,(5):281-282
本文以电影《楚门的世界》为例,探讨媒介构建的拟态环境以及在此环境下人们扮演的媒介角色,指出在当今社会正确发挥媒介功能以及受众媒介素养提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微传播是基于新媒体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的传播模式,已深入地介入了当下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流行语诞生于信息时代,微传播环境下的网络流行语必将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状态、思维习惯和语言表达方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全新的体验与变化.本文分析了微传播环境下的网络流行语的特征、生成机制及其对社会产生的正负效应,探讨了虚拟网络世界中网络流行语的规范和治理问题.  相似文献   

8.
自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网络在当今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它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我们不仅生活在现实社会之中,还生活在与现实社会有密切联系的虚拟的网络社会。正如德弗勒和丹尼斯说:"大众传播能改变我们的语言和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改变我们对社会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我们生活在一个网络时代,网络交际已成为一种时髦的交流方式。然而这样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现在我们能看到的专门探讨网络交际的影片就不太多,能够以比较严肃的态度来研究网络交际所带来的社会后果的片子就更少。很难得,岩井俊二在他的《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涉及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作为语言学概念的语境,通常是指言语双方都受语义环境影响的情形。在大众传播中,媒体语境同样无处不在。李普曼曾指出:“我们必须特别注意到一个共同的因素,这就是在人与他的环境之间插入了一个拟态环境,他的行为是对拟态环境的反应。”有学又进一步发现了“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许多涉及人们价值及生活方式的东西,一旦进入大众传播,很快就会演化为社会流行,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处理很多和外界交互的事务。网络席卷全球,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的时代正向网络虚拟社会迈进.所谓网络虚拟社会,就是网络的人类社会化;在网络社会中,Agent(能够代替人处理事务的程序)相当于人,网站相当于一个组织、机构、部门甚至家庭等社会实体;每个这样的社会实体南授权的Agent进行管理,体现区域自治性。  相似文献   

12.
袁瑾 《网络传播》2004,(8):62-62
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曾说:“任何技术都倾向于创造一个新的人类环境。”但从来没有一项技术像网络那样,真正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和崭新的人类环境,并如此显著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社会结构和文化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3.
李玉峰 《新闻世界》2009,(1):121-122
电影《楚门的世界》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平凡的小人物是怎样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娱乐媒介制造成了电视明星,却又完全被剥夺了自由、隐私乃至尊严,成为大众娱乐工业的牺牲品。影片反映了人们对媒介不受节制的滥用所产生的焦虑,揭露了西方商业活动中惟利是图、践踏人权的丑恶行径,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后现代娱乐方式存在的媒介失控产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到 底有多少人曾经拥有过乌托 邦的理想?在乌托邦的世界 里,人们生活在一个大同的 世界,没有等级差异,没有贫富贵贱。乌托邦,在今天很多人脑子里已经成为一个陌生的词汇,但我们却在IT的世界里寻找到了他的踪影。一家从英国曼彻斯特起家,后又在硅谷发扬光大的IT企业--Transit  相似文献   

15.
技术理性日益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新媒介的出现也给话语的生成带来颠覆性变化。明星作为公众人物本身就具有强大的社会属性,他们集聚了多重的目光,网络社会给明星带去更为复杂的表演"舞台"。近年来,明星人设崩塌的现象比比皆是,并且通过网络传播形成了恶劣社会影响,这进一步让我们思考明星形象在构建时面临的困境。文章通过探讨明星主体自我塑造的方式来证明其商品化的本质,指出网络环境已然对其形成了"全景监狱"式的监控;明星游荡在"自我"和"他者"间的焦虑引发了畸形的社会认知模式,文章由此强调了当下明星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周捷  王炎龙 《出版广角》2013,(Z1):48-51
网络环境下,阅读行为不断向数字化靠拢,经历着"媒介技术裂变—传播载体裂变—阅读方式裂变—阅读文化裂变"的路径演化。在传播技术革命进程中,媒介样态涌现与融合,新旧媒介交替或取代,作为信息接受者的公众经常无所适从,人们创造新技术,同时又不断被技术所驾驭。重读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俯身审视这个信息社会,会发现这位预测家提出的"比特时代""人性化界面""数字化生活"已经成为现实,而且还在往前推进。无怪乎他说:"当我们日益向数字化迈进时,会有一群人的  相似文献   

17.
娱乐类节目“真人秀”是欧美国家电视发展的产物。“真人秀”节目类型是以真人的真实现场表演为卖点,地点可以是在各种场合。这种节目的极端化操作是以电影《楚门的世界》里的故事内容为代表。影片主人公从一出生就被安排在一个偌大的片场当中,他的母亲和妻子、家人都是制作方安排的演员,他生活中所有的一切都被电视直播公布于世。这样庞大的投资,回报也是超前的。他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影迷,大家都是看着他出生,看着他长大。  相似文献   

18.
幸倩 《新闻前哨》2010,(6):56-58
网络提供了一个自由开放的舆论环境,“草根”的生活在网络中得到人们的追捧和认同,弱势群体中的一部分人也被网络带到了公众的面前。弱势群体的弱势本应得到社会的救助,然而在媒体对弱势群体中的公众人物进行报道时,善意的初衷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以2010年社会流浪者“犀利哥”的媒体报道为例进行分析,探究媒体在弱势群体报道时如何更好地体现社会良知。  相似文献   

19.
智王晴 《大观周刊》2011,(2):112-112,97
网络时代的到来,创造了一个新的便捷生活方式,人们在信息化、数字化的世界中体验自我,沟通世界。但不可避免的随着网络的发展,在提供信息资源共享、信息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伦理或网络道德的问题。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建立良性的网络伦理道德规范,网络伦理的构建离不开伦理道德的引导。  相似文献   

20.
<正>互联网为我们开启了一个新时代,那就是信息时代,为人类造就了一个新世界,那就是网络社会。人类从诞生迄今,只有一个世界,那就是现实世界。现在我们生活在两个世界里:现实世界、网络世界。这两个世界相互融合,相互排斥,相互对抗,因为现实世界有确切的时间、空间、组织,而网络世界却是无时间的时间、无空间的空间、无组织的组织。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