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曹迎春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2(4):105-106
从文献和考古材料看,中山国交通工具主要是车、船。中山国的交通道路,陆路方面有南北主干道和东西主干道构成中山国交通的主要骨架。西北部通代之路是沿太行山东麓的一条重要交通线。水路方面重要的河道有滱水、滹沱河和漳水。 相似文献
2.
战国时期,中山国都城灵寿市场繁荣,且有着严格的管理。在市场的规划布局方面,灵寿城市场内店铺密集、排列整齐,道路交通便利。在管理机构设置方面,根据陶文推测,中山国设有"市"这一市场管理机构,考古中发现的市场建筑设施应该就是市场管理机构的官署建筑。中山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度量衡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3.
曹迎春博士的专著《中山国经济研究》对中山国的人口、铁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和论证,展现出白狄中山经济发展的全貌.通过与中原诸国进行比较,将中山国经济各个方面体现出的民族特色进行了深入挖掘.通过研究白狄中山的经济,从宏观上描绘出其从战国早期到战国中期民族融合的进程,从微观上剥离出诸多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4.
中山之名,始于战国,或为国或为郡或为府,一直沿用千余年。中山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是完全河北地域内的一种文化。起于战国中山国、传承千年的中山文化博大精深:既有科技与艺术之美的中山之器、工艺与书法之妙的中山铭文,还有丰富的中山酒文化、科技、诗词歌赋、多元宗教、民间艺术等。中山文化造就了中山人文精神的传统精华:重信尚义,忠诚勇敢;开放包容,淳朴仁厚;慷慨悲歌,英雄大气。中山文化杂糅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融合多民族文化,对河北的文化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文化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5.
6.
王颖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4,(1):84-86
古中山国虽然是战国时期由白狄所建的国家,其文化思想却带有深刻的儒、墨色彩,而考古所见的种种器物又表明其带有鲜明的游牧民族特色,这种杂糅的文化面貌为我们研究民族融合对于文化的影响提供了生动的案例. 相似文献
7.
战国时期,赵国的社会比较稳定,生产力发达,冶铁业、铸铜业、制陶业、酿酒业等手工业生产已成为赵国社会经济的支柱。随着商业市场的发展,铜铸布币广泛流通于市场,庞大商人阶层的积极商业活动,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经济的繁荣以及同各国之间贸易往来,使之货币的流通区域日趋扩大。 相似文献
8.
9.
10.
邢海燕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0,(7):123-123,84
中山国是战国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立国于七雄之中而自存,中山国能够达到这样的辉煌,不仅仅与中山国是一个马上民族有关,更重要的是中山国本身堪称发达的经济。而其经济的发达也绝不仅仅止于农业和手工业方面,其商业方面也是非常发达的。在这里,我们从商人、商业和商业管理的角度,来探讨一下战国时期中山国商业经济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1.
12.
无锡国专是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史上由传统书院转向现代大学的成功范例.在33年的办学历程中,无锡国专以相对独立的办学资源、紧密和谐的导学关系、与社会现实的密切联系传承了中国传统书院制,并以与时俱进的学术品质、强烈的传统文化本位意识和以人为本的办学导向促成了"书院制"的现代化重构,不仅在中国学术史、教育史上留下重笔,也启示我们... 相似文献
13.
14.
15.
战国时期,秦国认识到六国统治者的短见和相互之间的不信任,充分利用当时的间谍战思想和人才,积极开展间谍战,瓦解六国之间的合作,破坏各国的君臣关系,使其自毁长城,终于实现称王的目标。秦国的间谍战加快了秦统一六国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教育革新》2006,(6):I0001-I0001
兰州市中山小学创办于1952年,原名“兰州市工商联子弟学校”,1955年秋更名“兰州市城关区中山路小学”。该校为兰州市首批(1990)命名的标准化学校之一,1999年由香港周生生集团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君廉博士捐款200万元人民币进行改建,并更名为“兰州市中山小学”。学校现有教学班12个,学生500余人,教师31人,平均年龄35岁,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15人,小学一级教师10人,教育硕士1人,本科学历15人,本科在读5人,大专8人,省级骨干教师2人,省青年教学能手1人,市级骨干教师3人,市级优秀教师2人,市教学新秀4人,区级骨干教师8人。学校坚持… 相似文献
17.
今年踏入20岁的中山优马,无论是发行唱片《High Five》还是参演电视剧《SMOKINGGUN-决定的证据》,他都将此作为自己的一个全新起点朝着自己的20代人生出击。 相似文献
18.
19.
李景凤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7):45+47
渤海国在黑龙江流域的历史长河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渤海国宗法盛唐高度发达的封建文明,以唐制为基本模式,构建政治管理体制;在与汉族人的广泛接触中,不断吸纳儒家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定期选派留学生到唐朝学习,并将大量的文献典籍带到渤海国内,中原文化在渤海王国得到广泛传播,推进着渤海国的文明与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