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培养幼儿自信心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关资料报导:有人对广州市四所幼儿园的280名大班幼儿及其父母、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幼儿缺乏自信心,48%的父母反映孩子有自卑感,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别的小朋友,教师也反映有39%的孩子极少或从来不敢在众人面前大胆表现自己,而约有40%的孩子对自己作了“很蠢”、“不能干”“很差”等消极评价。另报导:有人在儿童社会性发展状况的研究中发现,在400名中,大班被试幼儿中,自信心很强或较强的幼儿只占24.4%,而自信心一般甚至很不自信的幼儿只占75.6%。许多教师反映,自信心不足在幼…  相似文献   

2.
现在,很多父母重视孩子的“性教育”,而有多少父母会对孩子的“性别教育”上心呢?对此,我们对杭州某幼教中心62位幼儿的父母做了一个调查。调查显示,赞成分性别教育孩子的父母高达92%,希望女儿成为“淑女”的占86%,认为要从小培养儿子男子汉性格的为90%。可见,在父母的观念中,还是有着明确“男女鸿沟”的。在此,让我们分享几位父母的想法吧!性别也要教吗黄丽(29岁,会计)3岁前,女儿对自己的性别一无所知。一方面是因为我很少给她穿裙子、扎蝴蝶结;另一方面是家里人曾盼着要个男孩,所以女儿出生后被当成男孩子一般看待。当有人问她:“你是男孩…  相似文献   

3.
笔者对50个幼儿在衣服价格方面作了调查,48%的幼儿认为自己的衣服在5~20元之间,21%的幼儿认为自己的衣服在80~100元之间,还有部分幼儿不知道价格。其实,幼儿的实际消费至少比他们认为的数目高出2~3倍。孩子对钱的概念是模糊的,更不理解父母赚钱的辛苦。  相似文献   

4.
幼儿的自卑心理不容忽视营养·卫生·保健文\赵素华幼儿自卑,是指幼儿由于某种原因怀疑自己、轻视自己,在社会交往或集体活动中懦弱、害羞和畏惧。1995年,广州市对四所幼儿园的280名大班幼儿及其父母、教师进行的调查表明,48%的父母认为孩子存在轻视自己的...  相似文献   

5.
信息窗     
一项儿童调查惊人:“父母让我们真心烦”在孩子心里,最让他们烦心的是什么?济南市青少年宫对济南的少年儿童家庭教育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200名年龄在3岁到12岁的小朋友道出了让大人们吃惊的答案。问到在家中最烦心的事时,49%的孩子认为“父母唠叨”最让人心烦;20%的孩子认为“大人常打牌、麻将”让人心烦;19%的孩子为父母“很少让自己出去玩,或不让其他孩子到自己家”而心烦;15%的孩子认为“父母经常抽烟、喝酒”让人烦;14%的孩子对父母“让自己多做作业”感到心烦。即使感到心烦,仍有40%的孩子不敢给家长提意见。给大人提意见会怎么样,他们能接受吗?3%的孩子认为“大人根本听不进”;40%的孩子认为“大人有时能接受”。  相似文献   

6.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孩子充满自信,有的孩子却有自卑感。幼儿自信与自卑心理的产生受客观外界因素的影响非常大,它与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尤其是幼儿自我评价水平密切相关。幼儿时期的自我评价处于初步形成时期,越小的孩子评价水平越低,他们常常依附于成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当作评价自己的依据。幼儿接受外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并固定下来成为评价自己的依据,时间久了,就会产生自信或自卑。幼儿自卑心理产生与其自身的发展水平也有很大关系。有些孩子体质差、年龄小,跟不上成人对他的要求,因而产生自卑。培养孩子自信心、克服自卑感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给予孩子积极的评价。成人的评价对孩子产生自  相似文献   

7.
与教师良好的沟通,需要父母从实际出发,利用不同形式,与教师真诚合作,增强共育的效益。从家庭的独特情况出发每个家庭都有自身的特点,这是父母配合园教时须考虑的重要因素。1.住房条件。据笔者调查,幼儿家庭住房在“三层及以下”和住房是“平房”的占50%,这使幼儿外出活动成为可能。父母要响应幼儿园号召,组织“邻居互助小组”、“邻里友好小组”,以丰富孩子的园外生活。调查还发现,幼儿家庭住房面积的增加,也使幼儿邀请同伴来家玩耍或到同伴家去玩有了可能,因此,父母要与幼儿园协作,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的活动,加强…  相似文献   

8.
一、目的1.让幼儿在“家庭树”上摆放自己和父母的照片,帮助幼儿了解自己与家中成员之间的关系。2.让幼儿体验父母爱自己的具体行动,引导孩子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3.认读汉字:爸爸、妈妈、我。二准备1.父母、孩子单身照片各一张,兔爸爸、兔妈妈、小免图片各一张,“家庭树”纸板图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黑板上有放大的“家庭树”:  相似文献   

9.
平时,我们经常看到不少孩子拿着自己画的图画有声有色地讲给别人听,画中画的是他自己的经历和他所想象的内容。由此,我想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让孩子“画日记”,每天把他印象最深的人、事或他认为最重要的事物用简单的图画描绘下来,然后家长把孩子的想法用文字记录下来。教幼儿画日记有许多好处。在图画中,反映了孩子的日常生活情况和思想感情,表达了他的希望和要求,这使父母得以了解孩子的个性、智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由于孩子在画日记中反映的是他印象最深的事,所以他会努力去画,这对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德育》2020,(2):78-78
近日,共青团陕西省委课题组联手陕西省儿童心理学会出炉的“青少年家庭教育调查报告”显示,到了中学.尤其是高中,因学习成绩产生的焦虑情绪在家长中明显下降,焦点集中在亲子沟通、互动、相处方面,约50%的中学生不再或极少与父母沟通,父母打骂孩子的数量明显提高。45%的孩子表示,当自己问一些问题时,家长不会乐于回答;48%的孩子表示,不觉得和父母在一起相处是快乐时光;73%的孩子认为父母在自己心中的形象最接近保姆或教官;88%的家长坦言,与孩子交流的最大困难是不知道和孩子沟通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1.
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因素,不容我们忽视。   教育专家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孩子缺乏自信心,有自卑感,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甚至很多方面不如别的孩子,自我评价“很蠢”、“不能干”、“很差”等。一些孩子在集体活动中不敢主动地要求参加其他孩子的小组或集体游戏活动,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不敢在众人面前大胆表现自己;在交往中,有的孩子总是跟在能力较强的孩子后面,听从他人的安排,而不愿甚至从不当领导者;面对困难挫折时,一些孩子常常害怕、退缩,惧怕尝试新事物、新活动,包括未玩…  相似文献   

12.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把向幼儿道歉或认错看作是有失尊严的事。于是,他们在回答不了孩子提出的问题或当孩子指出其言行中的错误时,往往大声训斥或动手打孩子,以警戒孩子对父母的不敬。家长的这种“唯我独尊”和专横,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在幼儿面前承认自己对问题的处理不当或寻找机会与幼儿谈谈自己的过失,实际上能使孩子无形中学会做人的准则。如果家长处事不当而又从不向幼儿道歉,将会丧失幼儿对自己的信赖。最受人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幼儿在“感恩”情感方面的情况,笔者曾对自己所教的大、中、小三个年龄班的家长做过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现在的孩子普遍不懂得体谅父母辛苦的占76%;认为现在的孩子不懂事,比如说,爷爷、奶奶或父母生病了,不懂得要主动去表示关心的占68%;受到别人的帮助或关心,却不懂得要主动地向别人表示感激或感谢的占58%。这一结果说明现在的幼儿只懂得受恩而不懂得施恩。究其原因,就家长而言,在对孩子的培养上,不少家长只片面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忽视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现在的小孩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中的小皇帝,全家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从来没有想过也不想得到孩子的回报,久而久之,很多孩子认为从家长那里得到东西是理所当然的,自然不会想着去关心别人、感激他人;就幼儿教师来说,在幼儿园课程里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的内容很少,再加上幼儿教师本身也缺乏这方面的教育意识,因此也就自然而然地较少对幼儿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唐娟华 《当代教育科学》2007,(5):104-104,108
北京某区曾针对3000多名中学生的心理状况作了抽样调查,显示,目前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让人担忧,只有不到5%的孩子表示喜欢自己的父母,近七成中学生表示“反感父母”或“极度反感父母”。还有一项专家的调查。表明我国中小学生蔑视父母权威的现象比较普遍,有70%以上中小学生的父母认为与孩子沟通有困难。一些孩子认为自己的父母至今仍然不会上网、使用QQ,而且看不懂“海选”。“PK”。个别孩子还说他们的父母“太老土了,我和同学聊天的时候他们压根儿就听不懂。”认为自己的父母特别符合青少年问流行的“蛋白靥”娄型一“傻蛋+白痴+神绎质”.  相似文献   

15.
大约3岁左右,部分幼儿开始对自己从哪里来发生了极大的兴趣,这也是孩子探索自然、探索自身的重要表现,体现出孩子对生命奥秘的渴求。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又有多少父母能直面孩子的性问题,正确解答呢?在我们的调查中,当孩子问父母"我是从哪里来的"时,有34%的父母对孩子说"你还太小,不懂这事",35%的父母告诉孩子错  相似文献   

16.
北京某区曾针对3000多名中学生的心理状况作了抽样调查,显示,目前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让人担忧,只有不到5%的孩子表示喜欢自己的父母,近七成中学生表示“反感父母”或“极度反感父母”。还有一项专家的调查。表明我国中小学生蔑视父母权威的现象比较普遍,有70%以上中小学生的父母认为与孩子沟通有困难。一些孩子认为自己的父母至今仍然不会上网、使用QQ,而且看不懂“海选”。“PK”。个别孩子还说他们的父母“太老土了,我和同学聊天的时候他们压根儿就听不懂。”认为自己的父母特别符合青少年问流行的“蛋白靥”娄型一“傻蛋+白痴+神绎质”.  相似文献   

17.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情况:一个孩子被他的父母或周围其它人说成是“聪明”的,孩子也就认为自己是聪明的。若孩子被说成是“老实”的,孩子日后也就处处表现老实。如果孩子被说成是“笨蛋”,他以后也就常常抱怨自己的脑子不灵。在实际生活中,几乎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与之对应的标签。当一个人从小就被标定为“愚蠢的、没用的”,我们对其智力要求就降低了,对他的期望也就降低了,有时  相似文献   

18.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关键是加强亲子间的沟通与交流。良好的亲子交流能及时沟通亲子感情,使孩子深切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也使父母了解孩子的想法、需求,发现孩子真正需要引导和帮助解决的问题。可是,在育儿过程中,不少家长没有意识到孩子交流能带来的益处,甚至还产生了一些误区,归纳起来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幼儿无需交流持这种意见的家长认为幼儿是不需要交流的。其理由一是幼儿年龄小、不懂事,他们更多地依赖父母,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见解,不与之交流也不会形成所谓的“代沟”;二是在孩子的生活中…  相似文献   

19.
有的父母看到孩子的一点不足或在某方面显得迟钝些,就认为孩子是“朽木不可雕”,也有的父母看到孩子能画几笔或能唱歌跳舞,就认定孩子具有艺术“天赋”。父母对孩子认识上的片面性,一方面会限制孩子的能力的发挥和个性的发展,另一方面不利于家长有针对地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20.
幼儿园每学期末教师对幼儿撰写的评语成了幼儿发展“质性评价”的浓缩版。家长通过评语全面地了解孩子在园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同时,孩子也通过父母对评语的解读,知道自己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方面。幼儿评语成了家园联系的点睛之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