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古希腊文学与希伯来文学在整个西方文学中并称为"两希"。"两希"亦是英美文学的两大源头。本文以大量的事例,较为详尽地分析了英美文学与"两希"的关系,并且指出,要想研究英美文学,乃至英美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必须了解相关的希腊神话与圣经故事。  相似文献   

2.
系统功能语法"情态隐喻"的运用,把情态分为无标记性情态和标记性情态,借助于情态的这种划分和取向,本文对<晃来晃去的人>进行话语分析,通过对其情态所表达的人际意义研究发现:主人公约瑟夫运用独特的非标记性情态表现他的过去与现在的迥异以及完全沉浸在自我反省中.高量值的主观标记性情态表现了约瑟夫的过于主观性,缺少同听话人之间的交流,从而突显他的孤独和异化.  相似文献   

3.
陌生化手法在文学作品翻译中的运用,对于译文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成功再现陌生化手法的译文比只传意而不传神的译文更能准确传达原作的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目前教学情况来看,英美文学教学中运用语料库辅助教学法具有较好的运用成效,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英美文学教学改革创新。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利用语料库对相关数据进行检索,有助于教师和学生深层次探究和分析文章作者的创作特点、风格及主题。基于语料库,对托妮·莫里森短篇小说《宣叙》教学进行研究,利用语料库教学辅助功能,从文章中提取关键词,分析关键词当时语境,以此完成对作者笔下黑人女性成长历程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并称为“两希”的古希腊文学与希伯来文学是英关文学的基石。它是英美文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学发展历程中的两大源头。本文摘取若干代表性作品加以剖析,以窥全貌,以期引起英美文学爱好者时“两希”的关注,从而实现英美文学习得与“两希”文学习得这一连续链的顺畅衔接。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弗朗西斯·司各特·基·菲兹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为例,结合英美文学教学效果影响因素,探索了西方影视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了西方影视在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提高英语视听技能、鉴别中西方文化差异和培养跨文化意识甚至培养情感智力等方面的作用,旨在为英美文学教学方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7.
曲鑫岑 《英语教师》2022,(22):136-139
简要阐述梭罗与《瓦尔登湖》。以《瓦尔登湖》为例,从与中国元素联系的视角,探寻东西方文学在顶峰处殊途同归、水乳交融的不朽精神世界。具体说明《瓦尔登湖》与《桃花源记》中文学意象的联系,以及《瓦尔登湖》与我国古代诗词的联系。指出挖掘《瓦尔登湖》中的中国元素,能够窥见19世纪英美文学发展历程中受到我国古代文学、思想影响的痕迹。  相似文献   

8.
郭红  宋絮 《林区教学》2014,(2):32-33
艾略特的《荒原》反映出了一战后西方社会物质世界的荒凉和人们精神世界的空虚荒芜,从而导致西方文明衰退的结果。然而,仅仅单纯地再现死寂的画面,或描述、经历死亡并不是作者写作的最终目的。企盼重生,等待希望才是诗人真正所要表达的主题。  相似文献   

9.
英美文学在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外语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和应用领域的新要求对这门课程提出了挑战,英美文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从事英美文学教学的实践中,尝试运用西方文论,对英美经典名著进行多维解读和阐释,发现这是个一举多得的好方法,既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以来,文学评论家从社会、人性和爱情等不同的角度评价和探讨《呼啸山庄》这部小说的社会意义和艺术成就。30年代英国进步评论家福克斯称它是19世纪中后期“维多利亚时代”所产生的“三大巨著之一”。本文从其作者艾米莉·勃朗特创造的男女主人公的形象分析入手,浅议《呼啸山庄》自传体小说的一面,从人物形象的创造探析作者的心态,及其对小说荒原世界的依恋。因为现实中的“荒原”曾赋予她生命,赋予她幻想和创作的源泉。小说中男女主人公对荒原的陶醉与幻灭,正是作者难舍的“荒原”情结的写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英语专业主干课程英美文学教学改革为例,探索新的适用于应用型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的课程体系,指出以文学阅读为主线,增设适合学生英语程度的儿童文学等课程才更适合应用型英语专业学生的英美文学学习。  相似文献   

12.
文章首先说明了民族地区高校英美文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民族地区高校英美文学教学改革的现状,最后从课程设置、师资、教材、教学模式、考核方式五个层面论述了民族地区高校英美文学教学改革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3.
周作人认为文学应该重新发现“人”,倡导“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并主张以“时代”审视古今中外之文学.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文学观的提出其意义重大:一是体现了“五四”时期个性解放的热潮;二是对周作人日后创作有着指导意义,并推进了新文学的发展进程;三是促进中西文化交汇与撞击.同时,随着对“人的文学”观的日益重视,人们开始反思“为人生”与“为艺术”、借鉴与自我殖民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并称为“两希”的古希腊文学与希伯来文学是英关文学的基石。它是英美文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学发展历程中的两大源头。本文摘取若干代表性作品加以剖析,以窥全貌,以期引起英美文学爱好者时“两希”的关注,从而实现英美文学习得与“两希”文学习得这一连续链的顺畅衔接。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外语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人文素养的提升,其中文学课程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作为高校英语专业主干课程,近年来英美文学课程被边缘化的情况愈发突出.面对"金课"标准,原有的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挑战重重.以"金课"要求为导向,以英美短篇小说选读课程为例,探讨将翻转课堂和对分课堂相结合打造英美文学混合式"金课"的具体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小说中《鸭的喜剧》历来不为研究者重视,本文试图以王一川的“双重本文性”作为切入点,解读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精深的寂寞意识,以及这种寂寞意识对鲁迅思想的深刻影响,从而解开《鸭的喜剧》在鲁迅思想转型过程中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彭艳华 《海外英语》2014,(14):89-90,96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严重缺失,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英美文学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教育资源,是进行人文素养培育的绝佳教材。该文分析了英美文学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和问题,并就如何利用项目式学习将英美文学导入大学英语的教学进行了实际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受到了许多国外文化的影响,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英美的文学和电影。文学和电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阅读和观看的东西,学习国外的作品能够让人们掌握到更多的知识,坐在家中便能够了解异国风情。基于此,主要论述英美文学与电影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举出相应的例子,对英美文学在英美电影的呈现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19.
《英美文学史及作品选读》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其人文素养。但在教学实践中,此目标常难以实现。基于此,论文从分析邵阳学院英语专业文学类毕业论文的常见问题入手,探讨英美文学教学改革的内容和方向。  相似文献   

20.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是从基础英语教学转向特殊用途英语和通识类英语教学,各校建立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和文化素质。本文通过研究《大学英语教学要求》和《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两个纲领性文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三方面分析比较《英美文学》专业课程和《英美文学》公共选修课的差异,旨在抛砖引玉,为英美文学公选课的定位发展出谋划策,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