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等教育课程的国际化:理念与实践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考察了世界有关高等教育体系课程国际化的概念和实践,并提出了自己对于中国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的观察,指出要在制度、结构和评估反馈方面做出适当安排,迎接高等教育课程国际沦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Rival Conceptions of Practice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ome initial reflections on the theoretical status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suggest that it seems appropriate to regard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s practices in some sense. Following a distinction between teaching as an institutional and professional role and teaching as a more basic form of moral association, however, some key aspects of this distinction are explored via a contrast between MacIntyrean notions of moral and social practice and more mainstream Aristotelian virtue-ethics concepts of moral character and agency. The paper proceeds to argue that, notwithstanding any and all pressure to regard teaching in institutional and professional contexts as a form of technical or managerial expertise directed to specific social ends, neither teaching nor the moral ends which it more widely serves seem reducible to practices in any such socially defined sense.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现在到了恢复美国高等教育丢失的使命的关键时刻。在简要回顾了公民教育三要素——思想、道德和行动后,本文详细描述了公民教育在美国大学的衰落和针对公民教育真空的四种反应,最后提供了若干建议作为把思想、道德和行动等不同角色结合起来的对话框架。  相似文献   

4.
围绕“大学下属学院的通识教育怎么做?”这一问题,以香港中文大学的书院通识为案例,对中大的四个成员书院的通识教育实践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阐述,旨在为大学下属学院开展通识教育提供启发和借鉴.认为内地大学下属学院的通识教育实践,更多的还停留在依赖与被动状态,缺乏机制激活,缺乏主动创新,缺乏严密的计划与组织,以至于很难形成各自的特色和传统,  相似文献   

5.
"封建主义"一词具有多义性,这一概念的学术史是由狭义封建主义、广义封建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封建主义概念这三大理论发生和发展的历史构成的。狭义封建主义概念源于16世纪法学家对西欧中世纪"封建法"的研究,专指封臣制和封土制。广义封建主义概念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产物,形成于启蒙思想家对中世纪社会的批判,由此这一概念代表整个中世纪社会。马克思主义的封建主义概念源于马克思对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研究,封建主义至此具有生产方式的含义,代表社会形态演进的一个阶段。三大封建主义概念都有各自的学术功用,它们为认识前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无需再以"封建"的本义否定这个词的其他含义。  相似文献   

6.
7.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卓越工程师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大小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对国际工程教育发展趋势的分析,解读通用工程师学历教育认证与质量保证体系,归纳出工程师人才的国际竞争力D+SIETIC要素模型以及国际竞争力的培养环境要素,提出了与之相应的创新培养模式;以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为例,系统介绍了根植本土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通用工程师人才并获得国际认证的探索与实践,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更好地服务于"人才强国"战略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8.
针对自动化类通识课程中存在的困难,提出了一种多维度的自动化类通识课程教学体系。实践表明,此教学模式在资源优化利用、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平台构建上具有独特的创新性及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理念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大学对人文精神培养和实施通识教育非常重视,并且在实践中有着准确的定位,反映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即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0.
反思性教育实习是以反思性实践和反思性教学理论为指导的教育实习新模式。它要求行为主体具备自我批判的态度,在实习生和准教师的双重身份中拉开反思空间,不断拓展反思的广度和深度,同时要给行为主体提供必要的时间。常见方法有自省式反思、交互式反思和综合式反思。  相似文献   

11.
教育的转型与教育观念的更新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走向新世纪的教育正经历着重大的历史转型时期:从应式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从继承式教育转向创新教育,从阶段性教育转向终身教育。面对这样的转型要求我们确立现代素质教育观、现代教育人才观、现代教育质量观、现代教育发展观。  相似文献   

12.
教学实务: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讲授的《历史世界的呼唤》课程为例,说明通识教育课程的设计及其教学实务。介绍课程讲授主题,分析课程之设计原则:基本性、主体性、思考性,说明本课程之班级经营与教学方法,提出教学的反省,指出如何使大学课程有助于学生生命之向内反省,这是对教师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超常教育”“英才教育”“天才教育”“资优教育”等概念的辨析 ,认为“超常教育”过于偏重智力而忽视其它方面的能力 ;“英才教育”是为“少数人集团”服务的教育 ,而他们中间不一定个个都是“英才” ;“天才教育”则过于强调先天遗传的因素 ;而“资优教育”则相对较为科学与合理。因此 ,笔者建议 :统一使用“资优教育”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4.
通识教育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的一流研究型大学——北海道大学秉承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发展理念,创建了日本具有先驱意义的全校共建式通识教育模式——"北大方式",由独立于各院系的"高等教育推进机构"统筹运营;课程设计遵循跨学科原则,重视国际化发展以及大学组织间的资源优势共享;坚持"由最好的教师进行最好的通识教育"的宗旨,选拔各院系及相关机构的优秀学者任教;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教师发展支持体系以及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学业支持体系。日本北海道大学的通识教育模式及实践经验为我国高校推动通识教育改革、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下发,我国普教评价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现已步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表现在诸多方面,本文主要谈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6.
普林斯顿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包括分类必修领域、写作和外语.基于“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真正的博雅教育”的理念,分别为文学学士和工程学士设置个性化的通识课程.通识教育采用分类必修模式,超越专业界限,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实施严格的考核制度,建立完备的质量保障体系,对我国通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研究本位教师教育中学习项目是动态的,根据动态的教育结构而定,所有的教学均以研究为基础,组织活动提供学生在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时实践、讨论、决策制定和解释机会。研究本位教师教育对我国教师教育范式的开发和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知识经济正向我们走来的时候,中国高等教育面临严峻挑战,必须分析探讨知识经济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和个性发展的新要求,转变和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全新的高等教育观,包括教育任务观、教育内容观、教育目标观、办学观.  相似文献   

19.
As with many districtwide reform efforts, the San Diego reform sought to improve classroom instruction by focusing on building the capacity of teachers. This article examines practices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the district and their impact on literacy instruction. Through examination of the literature on effectiv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 staff's conceptions of what make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ffective, and detailed data 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xperiences from 100 elementary teachers, we explore the extent to which characteristics of effective professional learning align with what is actually taking place in schools. We also examin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teachers' use of instructional practices that have been shown to predict student growth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We find that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haracterized by an emphasis on content and curriculum and that incorporates coaching is related to a higher frequency of this type of instruction.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