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0世纪西方文献学发展历程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0世纪西方文献学的三个发展阶段以及西方文献学理论研究的主要特征的探析,得出了西方文献学研究对我国文献学研究的一些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2.
对Documentation、Bibliography和Philology三个单词的含义进行阐释,进而介绍西方文献学的学科体系以及20世纪以来西方著名的文献学家,由此归结出20世纪西方文献学研究的主要特征,为我国的文献学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陈垣在古籍整理中,保护与整理了大批珍贵的文献档案资料,并做了大量的编目工作,使我国古典文献学逐步走上科学化的发展道路,开辟和规整了目录学新的编撰体式,建立了科学完整的校勘学理论与方法论。  相似文献   

4.
近代文献在中国文献学领域内历来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从印刷出版史的角度将近代文献在学术研究方面的重要性进行了初步的阐发,同时并论及近代文献的内涵、时间断限及其珍稀性,冀借此引起文献学界同行的重视,并进而推动近代文献的搜集、整理与编目工作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现代文献学定义综述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正> 引言文献学,按其所讨论的年代范围可分为古典文献学和现代文献学。1930年,郑鹤声和郑鹤春曾著有《中国文献学概要》一书,但此书主要讨论古籍的分类、校订、编纂和印刷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实际上是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研究著作。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现代文献学的兴起和发展,我国一些文献学家脱出了传统的古典文献学的藩篱,而把研究范围扩展到对文献的产生、发展、贮存、传递和利用及其规律的探讨上。近年来,中国文献学界十分注意吸收西方国家现代文献学研究的理论方法和手段,特别是对文献计量学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6.
档案文献编纂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到了现代才开始形成的.历史上一些学者、文献学家、历史学家,在文献整理编纂和史学研究的实践中,把目录学、校勘学、版本学、历史编纂学与档案文献编纂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熔为一炉,对档案文献编纂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7.
为发掘中国古代图书馆学的原创性与民族特色,疏通中国古代图书馆学与现代图书馆学的因承关系,本文从文献学路径出发,论证了文献学与中国古代图书馆学的同一性,并运用文献举证与"知识考古"的方法全面考察了中国古代图书馆学的知识论取向.由此得出结论:世界范围内各民族图书馆学的发生路径是多元的,以西方图书馆学产生之初的特征来评判中国图书馆学的形成过程是一种历史错位.中国古代图书馆学虽未能在文献公共利用方面建立相应的学说和制度,但以其文献学特质,在阐释文献涵义、文献价值及具体的文献组织与整理活动中呈现出一定的知识论取向,与现代图书馆学的知识论多有契合.这为实现图书馆学研究的本土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参考文献30.  相似文献   

8.
2022年度,我国公开发表的文献学论文和著作总计有600余部,通过对上述文献的整理分析,发现本年度文献学研究论题主要集中在文献学理论研究、文献学专题以及文献学家等方面,文献学一级学科归属、古籍保护人才培养、数字时代文献学的发展路径等问题是本年度研究的热点和亮点问题,展示了文献学不断适应时代发展而自我革新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论汉代文献整理的思想和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两汉文献整理思想,主要有求真的文献整理态度、博通的文献观、系统的文献考辨思想、成型的文献解释模式和传统文献学思想的发展。汉代发展和创新了文献辨伪、版本、校勘、注释、标点、翻译、目录等方法。这些方法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使文献学方法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建构起文献学的基本框架。作为体系的文献学,在汉代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10.
杨思范 《兰台世界》2012,(23):67-68
据人文社会学科的划分模式,现当代文献和古文献学理应区分开来,而历史文献学和古典文学文献学的研究却应合二为一。如此,古典文献利用与保存、古典文献研究与整理、古典文献之理论研究应该作为古文献研究的三大方块。  相似文献   

11.
袁曦临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0):104-108
晚清“西学东渐”后的传统学术转型,导致传统四部分类不再适应时代需要与发展,促使新型的图书分类法层出不穷。近代图书分类法的编制和演化,在顺应和强化西方学术体系在中国的移植转化的同时,也产生了传统知识系统和现代知识系统的冲突及其本土化问题,此问题至今未能解决。  相似文献   

12.
论20世纪中国目录学的公共应用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20世纪近现代图书馆的诞生,中国传统目录学的学科体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一方面与社会文化转型相适应,突出了文化构建的“公共性质”目标,全面服务于公众收藏、整理、传播图书文献资料的方向;另一方面在理论立足点和收录范围、分类及编制方法等处,努力汲取西方现代文化的特长加以改造,而且读者意识大为增强。参考文献14。  相似文献   

13.
我国图书馆事业之“西学东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近代图书馆诞生期间的第一次“西学潮”及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中国图书馆事业改革发展期间的第二次“西学潮”,并对这两次“西学潮”进行反思,提出当前我国图书馆界在学习西方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西古代目录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了目录学的起源,对中西16世纪以前的目录学进行了比较,总结了目录学的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15.
崔淑萍 《图书馆论坛》2005,25(2):155-157
一些编目机构采用中文译著的方法著录授权影印版西文图书,这种做法仅注重了文献的外部特征.忽略了文献内容特征,造成许多弊端。文章提出了区分两种文献的著录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文核心期刊研究的现状及其走向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前 ,中文核心期刊的研究具有如下特点 :研究方法稳定 ,定量与定性结合 ,评价数据不断丰富 ,普遍利用计算机筛选 ,核心期刊和来源期刊目录增多等。该项研究在促进期刊提高质量、优化馆藏、提高期刊和论文评价效率等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注重基础理论、评价方法、专家评价法和合作研究 ,是今后的发展方向。表 2。参考文献 10  相似文献   

17.
吕文婷 《档案学研究》2021,35(5):96-102
文件连续体理论在中国发展至今,中国档案界对其的认知态度始终是模糊、矛盾的,且国内部分主流认知观点与理论原内涵存在差异。本文从理论跨语境移植的视角对这一现象的背后原因进行阐释性分析,认为行政/法律传统与历史/文化传统并存的澳大利亚档案管理史和偏重行政/法律传统的中国档案管理史的差异无形中成为文件连续体理论中国化的阻碍因素。若中国学者在理解文件连续体理论时忽视了语境差异,必将导致对理论内涵和应用范畴的认知受限。对西方理论的跨语境移植与引介研究,必须以充分认识西方语境和中西语境差异为前提。  相似文献   

18.
西部地区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西部地区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的作用进行分析,阐述了西部地区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的建设方案,探讨了西部少数民族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高校人文社科外文资源的布局与保障方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针对我国高校人文社科外文文献资源的发展现状及其结构性缺藏、共建共享服务不足等问题,从宏观文献资源建设的角度,结合"高校文科图书引进项目"和"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的调查和实践,讨论在资源共建共享理念的基础上开展外文资源合理布局和最终保障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文献学发展的历史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通过对中国文献学代表性学者的作品及其观点的分析评价,探究中国古典与现代文献学发展的历史轨迹,并对中国文献学研究目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发展前景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