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注学生对课程的选择。后现代主义课程观赋予了校本课程多元性与开放性的特点,使学生可以具有多种选择的自由与权利。学生自主地选择就是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一种形式,可以作为评估校本课程需求的依据和参照。课程设计主体可以以问卷调查或访谈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程需求评估之中。选修的课程,学生要在阅读学校各门课程的课程说明基础上,充分了解校本课程的内容和价值,并结合个人兴趣需求和发展方向决定选择某门课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校本课程开发是国家课程改革的重要领域,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教师专业素质提高,使学校的办学特色得以显现。受地域差异因素、教育需求等方面的影响,目前县域普通高中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面临着课程开发主体资源短缺、课程资源所体现的办学特色不显著、课程资源开发方式方法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优培”一线教师,广纳社会各界人才形成主体团队;面向学生,“因地制宜”兼纳地域性和系统性资源;依据课程需求,巧用网络整合校本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3.
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本次生物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从国家统一设置课程到实施“三级(国家、地方、学校)课程”,在评价体系没有实质性改变的情况下,校本课程的开发基本流于形式。本文仅针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目标和内容确定的几个问题,如“校本”的实质是“地方性”还是“学生需求性”、“校本课程”与“选修课程”是什么关系等,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韩国教育部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首次提出学生应具备的六大核心素养,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构建与开发"自由学期活动课程"。"自由学期活动课程"在课程的目标设置上注重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关联与融合,在课程整体内容,架构中体现对核心素养的深度融入,在课程实施中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断丰富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课程形式,在课程评价上注重表现性评价并构建了合理的核心素养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5.
适合的,才是最美的。“适合”的课程,意味着课程结构的丰富、合理。我校(江苏省扬中市外国语小学)立足实际,又着眼未来,通过对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开发和学校课程的建设.系统开发满足学生需求、充分落实学校培养目标的校本课程.倾心打造“多彩课程”这一品牌,  相似文献   

6.
面向21世纪小学课程现代化就是适应21世纪需要,实现课程的观念、结构、内容、及其实施与评价的现代化,并促使“社会需求”、“知识体系”、“学生发展”在小学课程中的统一,从而发挥其整体教育效应。具体包括:(一)学科课程活动化,即学科课程要充分体现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的宗旨,适应小班教育的特色,内容有必修和选修,形式要分层、分类,能体现时代特征和因材施教原则。(二)活动课程规范化,即活动课程要按照教育总目标,编写生动有趣、循序渐进、相对稳定的活动课程教材,并与学科课程内容有机结合,相互渗透。(三)课程内容综合化,即课程内容要针对目前存在的人为割裂和不必要的重复等弊端,加强各类课程之间的沟通和综合,通过设置综合课程,形成较为合理的课程结构。(四)课程形态多元化,即学科课程的教材形式多样、有“声”有“色”,活动课程要编写大量的读本,并配备相应的多媒体软件和学具,形成多元化的课程形态,以适应学习方法发生革命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7.
“校本课程开发”(Sch001.basedCurriculumDe.velopment)是在学校现场发生并展开,以国家及地方制订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成员自愿、自主、独立或与校外团体或个人合作开展的旨在满足本校所有学生学习要求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进过程。校本课程的成功开发需要广大教师充分了解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需求,熟悉课程开发理论,具备课程开发的相关能力。  相似文献   

8.
关注学生,重视学生的兴趣,一直都是变化的教育改革中不变的题中之义。校本课程开发思想的提出,也正反映了人们希望通过课程载体实现这一目标的努力。学校课程在形式上是“以校为本”,其背后的真正哲学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事实上,不论是国家课程还是学校自主开发的学校课程,其根本宗旨应该是一致的,即旨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是国家课程是以学生的一般学习需求为基础的,难以兼顾到每个学校每个学生的兴趣需要。学校课程为发现学生之间的兴趣需求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提供了可能和条件。  相似文献   

9.
校本课程,就是以学校为“课程”编制主体,自主开发与实施的一种“课程”,是相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一种“课程”。它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相似文献   

10.
当前,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提出:“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此次课程改革中,把课程整合作为“课程改革的重点突破内容”以及在课程设置上的如此富有“革命性”的变革,是适时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本位课程和地方本位课程而言的,它们不同于学科/活动课程、分科/综合课程、普通/职业课程等以课程内容或结构形式划分,它们主要是按课程开发主体的不同划分而成的。国家/地方本位的课程是由国家或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聘请专家来决策,采用“研制——开发——推广”模式开发的,在学校通常以“必修课”的形式来实施。这些课程立足于国家(社会)本位、内容本位的教育取向,强调统一的国家基础和整体利益,追求课程的统一,有利于受教育者获得各种重要学科知识的基本深度和广度;地方本位的课程较之国家本位的课程只是…  相似文献   

12.
胡晓东 《考试周刊》2011,(57):134-135
“所谓体育的校本课程,是指以学校的体育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和地方的体育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的体育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尊重本校的体育传统而开发出的具有特色的课程”(季浏)。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国家的体育课程进行校本化的适应性改造,从而使国家的体育课程更加符合具体的学校体育教学内容。《课程标准》没有具体规定教学内容、教学时数。而只提出学习目标、内容框架和教学建议。学校和体育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形成学校的特色,而开发本校的篮球、排球这两个体育项目。有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3.
韩亚成 《上海教育》2007,(9B):48-50
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指向是引领学校教育质量持续提升。按照全面质量大师克劳士比的“质量就是满足需求”的理念,个人认为,校长课程领导力应该体现在如下四个层面:一是从学校整体发展内在需求这个视角来说,应该体现在基础型、拓展型和探究型等“三型”课程的源头开发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广西教育》2008,(20):36-36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玉珍在《教育研究》2008年第2期上撰文指出,学校对国家课程“因地(学校)制宜”“因人(学生)制宜”的创造性的改编和再开发,即为“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校本化课程实施要求:1.教师需要有了解学生共同的和个别的学习需求的能力。从学校情景分析开始,分析学校的优势、弱势、机会点和威胁点。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的教育体现在高校的教学上,就必然要求“以学生需求为本”。文章在分析了长期以来高校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模式及考试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传统之重的基础上,提出了全新的“以学生需求为本”的高校教学观。并围绕如何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教学管理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体现“以学生需求为本”进行了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16.
“主动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教育”是天津市红桥实验小学在多年的办学实践和教育科研探索中逐渐明确起来的一种教育思想和办学模式。在对课程对学生发展的制约的认识基础上,他们对现行国家课程体系做了一些变通。力求与主动教育的研究主题相配合,从而开发出了具有“主动教育”特色的校本课程。这一校本课程开发模式以学生主动发展的基本理念,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开发主体、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都体现了自己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地方课程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方课程的实践和研究是随着国家相关教育政策的支持而不断走向深入的。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各地相应地开发了内容和形式都较为丰富的地方课程;地方课程的研究也正在成为一个热点,内容涉及地方课程的涵义、价值、理论基础、特征、开发、管理、政策等方面。近年来的研究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尚存在概念含糊、重引进轻消化、重理论轻实践、研究视野狭窄等不足之处。今后,应把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地方课程开发的首要目标,确定地方在课程开发、管理和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将“你们”的课程转化为“我们”的课程。  相似文献   

18.
基于居民视角的上海社区教育课程需求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多年的发展,上海社区教育已进入探索课程建设层面的内涵建设阶段。在已有的社区教育课程需求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课程学习目的、学习内容、教材形式、教学形式、学习时间安排等方面对上海市19个区(县)的6万名社区居民开展了问卷调查,深入了解社区居民对社区教育课程的学习需求,以便为完善我国社区教育课程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明确指出:“积极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是顺利实施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可以发挥课程资源应有的教育优势,体现课程的弹性和地方特色。”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在促进体育教师专业水平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在符合学校实际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和多样化需求,特别是学校体育俱乐部的建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权力,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研究   总被引:55,自引:1,他引:55  
20世纪职业教育课程几经改革始终未能跳出学科体系的樊篱。为创立更能适应知识社会需求、真正体现职业教育职业属性的课程模式,1996年德国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颁布职业学校使用的被称为“学习领域”的课程指南。所谓学习领域的课程指的是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1998年马格德堡大学巴德(Bader)教授及慕尼黑大学斯罗安讷(Sloane)教授通过两个典型试验,进一步细化了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方案,其目的在于对以要素形式、结构取向和认知复制构成的课程模式进行改革,强调高新技术条件下与工作过程有关的隐性知识——经验的重要地位,同时强调学科体系知识不应通过灌输而应由学生在学习过程的“行动”中自我建构而获得。这一课程方案由工作过程导出“行动领域”再经教学整合形成“学习领域”,并通过具体的“学习情境”来实施,具有整体性、合作性、个性化的特点。工作过程导向是“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