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言文,顾名思义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它既是“言”(文章的语言材料,即字词句本身),又是“文”(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传统文化等人文因素).“文”和“言”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文言文教学中,关于“言”的教学,应强化梳理,注重有效积累;关于“文”的教学,应细加挖掘,凸显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2.
文言文中的“文”,是指文言文字词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文化底蕴等人文因素;文言文中的“言”,是指字词句本身的意义或作用。在文言文中,“文”和“言”既是一对矛盾体,又是一个不能割裂的整体:如果离开“言”,文章无从理解;离开“文”,“言”就成了没有生命的字词。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做到“文、言并重”,即通过文言文教学,既能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又能让学生积累古代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3.
一、文言文教学现状 文言文教学中,“文”与“言”的关系历来为广大教师所关注,不少文章对此进行了讨论,所谓“文”是指字词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文化底蕴等人文因素;所谓“言”是指字词句本身的意义或作用。  相似文献   

4.
黄丽琼 《师道》2014,(7):50-51
文言文教学一直存在如何处理“言”与“文”的问题。所谓言,是指字词句本身的意义或作用,在教学中体现为字音、字义、语法、翻译等。文,是指字词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文化底蕴等人文因素。“言”与“文”孰轻孰重?过去是唯“言”论,有观点认为这是应试教育的体现。现在随着教改的深入、人文主义的凸现。重“文”轻“言”论越来越为人们所认同.甚至出现了唯“文”废“言”的观点。文言文教学果真能轻“言”甚至废“言”吗?这个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5.
一、文言文教学现状文言文教学中,文与言的关系历来为广大教师所关注,不少文章对此进行了讨论,所谓文是指字词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文化底蕴等人文因素;所谓言是指字词句本身的意义或作用。  相似文献   

6.
背景: 实践的层面上考察.文言文教学确实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譬如“言”和“文”的关系:“言”主要指字词句。“文”主要指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诸要素。主要教“言”还是“文”?从“言”入手带起“文”的教学.还是从“文”入手渗透“言”的落实?譬如阅读教学和应试指导的关系:不管是中考还是高考.文言文部分的考查一律是词语解释、句子翻译。旬式判断和简单的内容评析。有时候外加一点标点和默写。文言文阅读教学是把课文当成一篇血肉文章来教呢.还是当成一段应试材料来教?是教成古代汉语呢,还是教成文言写成的文章?再譬如文言文教学要兼顾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文章(文学)形式要素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正>文言文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文"与"言"的教学。"文"指文章、文学、文化,即字词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文化底蕴等人文因素;"言"指词句本身的意义和作用,即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的理解掌握。目前,大多同仁在文言文教学中重"文"轻"言",或"文""言"并举。我个人认为,文言文教学中"文"与"言"的关系一定要根据当地的语言环境及学生对汉  相似文献   

8.
【教学设想】《渔父》是苏教版高中必修五“直面人生”专题中的一篇文言课文。作为文言文,教学中将遵循“先言后文”的原则和程序:先让学生学习文言字词句知识.掌握字词句含义,扫清阅读障碍,正确理解文章内容:然后学习其中的人文内涵。传承优秀文化遗产中的精神素养。  相似文献   

9.
文言文是我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教学不能简单只局限于词句的教学而偏废了文学、文化的学习。我认为文言文教学应做到“文”、“言”并重,真正体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理念下的文言文教学要实现传承民族文化、观照生命未来的价值取向,需要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妥善处理“文”与“言”的关系,做到“言”“文”并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本文就文言文教学中以解词析句为抓手,领悟文章意蕴、品读文学意蕴和文化意蕴等进行探讨,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学文言文教学,"文"与"言"的关系历来为广大教师所关注,不少文章对此进行了讨论.所谓"文"是指字词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文化底蕴等人文因素;所谓"言"是指字词句本身的意义或作用.教学中教师对二者关系的处理往往把握不当.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在最近由该校举办的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高级研讨班上明确指出:"文言文教学要回归到思想上,但一定要从语言出发."依笔者理解,简言之就是"文"为归宿,从"言"出发.  相似文献   

12.
王志英 《中国教师》2008,(11):42-42
<正>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清醒地知道:"文"是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文化底蕴等人文因素;"言"是字词句本身的意义或作用。"言"是手段,"文"才是终极目标。文言文教学要从语言出发,但一定要回归到思想上。实  相似文献   

13.
楼宇 《学语文》2021,(1):84-86
文言文教学中“文”“言”结合的教学策略应该是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强调语言的建构和运用的基础上,实现“文字”“文章”“文学”“文化”多维度教学内容的整合。文言文教学中“文”“言”结合教学策略要通过历史情境、审美心理情境等学习情境的建构,形成思维支架,帮助学生形成文言文学习的认知图式。文言文教学中“文”“言”结合教学策略要通过真实、有效的言语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文言语感,在语言的运用中提升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的问题实质是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的问题,文言文教学也不例外。重“文”还是重“言”,仍然是文言文教学纷争的焦点。面对文言文教学的困惑,笔者认为无论是面对高考,还是面对新课程素质教育,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突出基础,以“言”为本,追求“言”与“文”的和谐统一。具体地说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扫除“言”的障碍;重视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逐步解决“言”的问题;反复朗读贯穿文言文教学的始终,因“言”释“文”。  相似文献   

15.
文言文教学的困境在于“言”、“文”分离.要么重“言”轻“文”.搞机械枯燥的字、词、句、篇的串讲训练:要么重“文”弃“言”,忽视文体特点.凌空蹈虚地架空分析文章。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实现“文”与“言”的和谐——既依据文体特点,重视文言文字词基础知识的落实又符合教学要求,在具体的文章语境中动态积累字词.进而通过经典文章的学习。传承古典文化.是文言文教学摆脱困境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教什么”及“怎样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高中文言文教学重“言”轻“文”是一种真实的存在,这是极为不恰当的做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花大量的时间只是去正音、解释词语、串讲翻译句子,而不重视文章蕴涵的思想文化内涵、艺术表现形式、审美情感等内容的讲授,这有点像古代汉语教学。然而这样做,字词句虽然比较落实,古汉语的基础知识会弄得比较扎实,但对中学文言文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来说,却大大地打了折扣。学生在中学学习文言文,除了掌握一定的文言词语和句式、了解古人的语言习惯,为大学进一步学习古代汉语打下基础外,还要了解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了解古代的文化。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实施以来,很多语文老师的文言文教学与教学大纲的要求有相当的距离,文言文教学陷入困境。主要问题在于耗时费力,无限度的加大容量;过于强调“字字落实”,要求学生弄通每个字词句;习惯于越“文”讲“言”,将言与文截然分开;只注重文言文知识的传授,忽略阅读能力的培养等等。  相似文献   

18.
文言文可以分为"文"和"言"两个要素。"文"者,文学,指字词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文化底蕴等人文因素;"言"者,语言,是指字词句本身的意义或作用。"言"是构建"文"的基础,但"文"才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如何理顺二者的关系,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以言为先,言、文并重”是很多人认同的一个文言文教学原则,但它依然没有明确“文言文应该教什么”的问题,特别是关于“文”的落脚点。“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经过新课改的深化,无论新老教师,对于语文课程有了基本的共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20.
赵燕 《文教资料》2014,(12):47-48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传统的重“言”轻“文”的教学模式虽有其科学合理的一面,但有无法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积极性的弊端。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文”与“言”和谐统一呢?作者从引导学生发现文言文中蕴含的美、进行自我解读和借助写作带动文言文教学三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