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现代性是现代性在教育领域或范畴中的呈现或具体化。教育现代性价值诉求即在科学理性和人文理性的基础上,构建一个以"真、善、美和主体性的自由"为最高原则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2.
面对现代性的问题与困境 ,以佛教哲学资源来进行反省和诊疗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佛教思想家和研究者们对现代性的诊疗主要基于佛教自身的“理性”对现代理性进行反省和批判 ,其核心思想在于揭示西方现代“自我”的虚妄性 ,指出西方现代理性本身也必须进行“祛魅” ,从而实现真正的自我、自由并呈现意义世界。当然 ,这种反省与诊疗并非是单向的 ,而是呈现出一种有张力的状态 :一方面 ,佛教思想家们被西方启蒙运动在科学、民主方面的成就所吸引 ;另一方面 ,他们中许多人对于现代性的危机及其虚无的结果深表忧患。也许正是这种张力才有助于建构起立足中国自身传统的现代性 ,并为解决现代人共同面对的现代性问题寻找可能的出路  相似文献   

3.
自从民国初期以来,儒家人格教育就伴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展开而遭受着来自知识分子阶层的猛烈批判,它在民间社会的影响力也逐渐衰微。到了当代社会,儒家人格教育依然面临着双重的现代性困境:作为一种前现代的教育模式,它与现代教育体系不相契合;作为一种本土的教育模式,它承受着自西方文化及教育模式的挑战。儒家人格教育若想走出现代性困境,实现自身在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体系中的价值,就必须在本土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之间求得平衡的基点,实现对现代性困境的超越。  相似文献   

4.
现代性伦理基础是人之自由,这是一种立场和态度。学校教育现代性与国家现代性密切关联。世俗学校教育现代性之目标即通过"探究"不断验证知识以发展每个人之理性。只有当学校教育与宗教分离,成为世俗之学校教育,社会底层人之学校"职业教育"和上流社会"精英"之学校"教育"融为一体,学校职业教育现代性才有可能。学校教育现代性之障碍是人类自身假设之系列制度设计原则。杜威教育哲学理论以及欧美现代国家之学校教育实践已证明之。  相似文献   

5.
“现代性”是20世纪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中国学术界产生过重大影响,对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仍然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唐浩明的历史小说《曾国藩》通过全面审视传统文化,透视晚清封建末世所面临的深刻的历史困境和文化困境,突破陈旧的历史观念,进行人的还原,给现世以理性关照,显示出了极大的现代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胡晓红 《红领巾》2005,(6):19-22
现代性作为一种现代意识,体现了人们对理性、独立性和自由的追求.当我们把这种追求与男性精神相比较时,会发现现代性与男性精神不谋而合!但另一方面,在现代性遭遇困境时,男性精神也随之面临困局.可以说,现代性蕴涵了男性精神的终结.  相似文献   

7.
现代性是一种时代精神,是在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产生的人的思想和感觉、行为和举止的方式。现代性的主要特征是理性、自由。具体表现为:人积极追求自由权利,彰显个体主体性,进行自我意识、自我理解、自我生成的确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但由于封建文化思想对人们的影响根深蒂固,现代性仍是一项未竟的事业。文章认为,对于中国人的现代性建构,可以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途径来实施。  相似文献   

8.
德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德育的现代性问题是指由于受到工业化进程的冲击,从而激发德育适应现代社会要求而产生的自我反应。传统文化与德育现代性似乎是一个悖论,同时,受到人本主义的价值异化、德育权威的丧失、德育现代性的进程失衡和德育现代性理论研究滞后四个主要方面的影响,因此,德育的现代性路径构建存在着现实困境。然而,通过对德育现代性的解构,发现传统文化具有自我革新功能,并能为德育现代性提供载体和层级教育优势,所以,传统文化在还原德育教育主体性的基础上,为德育的现代性转化提供了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结构的变迁,我们面临着深刻的道德困境。道德困境之所以产生,正是因为现代性所倡导的理性、自由、普遍性都走向了自身的反面,致使伦理生活进入了无法解决的二律背反之中。要彻底解决道德践行中的困境,就必须恢复判断力的应有地位,这种判断力是一种服务于道德目的的理智能力,一种以达致道德为道义指向的判断力。  相似文献   

10.
论现代旧体诗的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旧体诗在“五四”文学革命以后.一直被视为落后腐朽的诗歌形式而受到怀疑和否定。但是旧体诗同样也可以表现与时俱进的生活内容和时代气息.获得自身的现代性,本文将这种旧体诗称之为现代旧体诗。从形式上说它属于传统的旧体式,但是从内涵上讲,现代旧体诗具有传统诗歌所无法替代的现代性,而理性、主体性以及自由的“现代性”是现代旧体诗不同于传统旧体诗的关键所在。“现代性”不是一个时代性的概念,而是属于时代的表现形式.所以具有现代性的现代旧体诗应该被纳入现代文学的视野。  相似文献   

11.
电视剧传播对性别现代性的建构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从传播、性别视角切入现代性问题将会促使人们更深层次地理解正视新的社会文化语境下女性所遭遇的性别困境和角色认同危机,以及性别现代性建构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而电视剧《中国式离婚》通过男女主人公婚姻的破裂,从性别角度反映了现代性话语中的有关自由与责任、平等与差异、理性与宽容、权利与义务、理解与信任等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带给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同时人的主体性却受到极大的挑战,人日益与自身分离,进入了"牢笼"状态,现代性的困境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审美现代性试图以艺术的自律为前提来完成对人类的"救赎",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大众文化结合,以感性的张扬来抑制工具理性的膨胀。但是二者能否达到感性和理性的和谐,能否完成现代性困境的突围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教育现代性问题总的来说就是理性过度问题,主要表现在分裂和控制上。而MIT本科教学改革中的几项关键举措则明显反映了教育现代性问题的危机与出路。文章分别从MIT的“人文、艺术、社科”、“实验性学习组”和“独立活动期”等本科教学改革举措出发,分析教育中融合对分裂、体验对理性、自由对控制的弥补。  相似文献   

14.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正面临着重要性和实效性的落差困境,需要从现代性视域重新审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凸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现代性根源诉求,剖析其内在张力的贫乏和紧缩以及走向实践领域中的无力和难为,其原因是"社会本位"的膨胀和"主体本位"的缺失、"技术理性"的控制和"价值理性"的消解、"文化堕距黑洞"的充斥和理论的"实践"意义衰微、"理论教育方式"的主导和"事实教育方式"的游离。而解决这种困境的良方是现代性超越之路,即理念维度、视野维度、实践维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现代性包括代表生存与欲望的感性层面、包含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理性层面和代表反思与批判的超越层面。中国现代性结构存在不均衡状态:感性层面极端膨胀、过度推崇工具理性使人文理性发展不充分、超越层面基本缺失。究其原因是民主与自由、科技与人文、欲望与超越等现代性发展动力的失衡。现代性的动力与结构失衡最终以社会文化结构失衡的样态展演出来,即大众文化极端膨胀与精英文化的式微。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性的过程中,维新时期的启蒙运动是思想大变局的关键点。维新派群体积极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尝试废除八股、振兴学堂,批判君主专制和儒家伦理道德,提倡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精神,掀起了一场影响广泛的启蒙运动。经过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人万木草堂、戊戌变法和流亡海外等阶段长达十几年的启蒙运动,维新派群体勇敢地冲决了各种对理性自由运用的限制,理性觉醒及其公开运用是第一次具有不可逆转意义的尝试。伴随着现代性思想的萌生,文化发生现代性转向,新学是这一转向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阿兰·布鲁姆认为,现代性下实证主义、历史相对主义致使现代社会出于精神和道德的退化的困境,阻碍了人们对自我的反思,失去了对善好的判断准则以及对实现整全的追求。基于对现代文明危机的反思,布鲁姆指出唯有站在现代哲学之外的视域来看待现代性问题,借助古典理性的力量,才能全面清醒地审视、反思现代性,并且为克服现代性危机指出一条可能性出路。通过对现代性以及现代性困境的来源与局限的梳理与批评,布鲁姆试图借助古典哲学的力量,以摆脱现代性困境,实现人的整全和良善的生活。布鲁姆的这条借古拯今之路,是以自身的不完整性和事物的可能性为根基爱追寻善的生活、真理、存在以及整全,揭露了哲学或科学的本性和源初意义,并藉此诊“我们时代的危机”,最终在回归古典理性的途中,为我们时代走出“现代性危机”指出了可能性出。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西方文学所具有的许多特征都可以说是源自西方“现代性”文化的影响,其中“自由写作”理念无疑是最能体现“现代性”复杂的文化内涵的特征之一。西方文学“自由写作”理念是自文艺复兴始,经启蒙运动发展起来的“现代性”孕育而生成。由于种种原因,“自由写作”理念与“现代性”形成了极为复杂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说,这一理念最根本的价值却正好是“现代性”自身的异己因素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9.
现代大学精神的构建应当从厘清现代性概念入手,在阐明现代性思想核心(即理性和自由)的基础上,提出应从理性精神和自由精神两维度来重建现代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20.
自由是外在自由和内在自由的高度统一。从现代性困境,尤其是从现代人的存在状态上说,现代人并不自由,其根源在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和科技进步的传统发展观。应走出传统发展观的误区,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导向,将发展学真正落实到入学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