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欢乐魔方     
狡辩“绿豆和黄豆打架,哪个会赢?”“那还用问,当然是绿豆赢了。”“为什么一定是绿豆赢呢?”“不是有一种苍蝇叫‘绿豆蝇(赢)’么?”“那香蕉和核桃打架哪个会输?”“核桃!”“那又是为什么?”“我们只听说过‘核桃酥(输)’,没听过‘香蕉酥(输)’啊!”教授的推理教授从银行里取出10000元,每张面额100元。当他点数点到第50张时,就把钱装进了口袋。出纳奇怪地问:“你怎么不数了?”教授耸耸肩答:“数了这么多都没有错误,大概后面也对了。”什么叫懒惰?老师让同学们写一篇简洁的说明文,题目是“什么是懒惰”。一分钟后,小宁交了作文,全文只有一…  相似文献   

2.
再如教学“热爱”,可抓住这个“关健词”结合句子连续提问:“谁热爱谁?”(我们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和‘爱’有什么不同?‘我们热爱共产党’和‘我们爱共产党’有什么不一样?”(“热爱”是非常的爱,“爱”是平常的爱;“我们热爱共产党”是说我们非常爱共产党)“我们为什么非常爱共产党呢?”(共产党给我们带来幸福的生活,我们在党的怀抱里幸福成长)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堂复习课,复习文言句式,有同学提出一个问题:“‘相如止臣’里的‘止’字不是使动用法。”“为什么?”“使动用法的词语一般译为‘使……怎么样’,而‘相如止臣’可以翻译为‘蔺相如阻止了我’;不宜译为‘蔺相如使我停下来。’”同学们七嘴八舌。我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下两句话:“我们战胜了对手。”“我们战败了对手。”“在第一句话里,谁是胜利者?”“我们———”斩钉截铁的回答。“在第二句话里,谁是胜利者?”“我们———”仍然是斩钉截铁的回答。“这么说来,战胜即战败,战败亦战胜了?这是为什么?”教室里一时陷入沉寂。“能不能从…  相似文献   

4.
“昨晚和爸妈大吵了一架,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和他们‘大规模’吵架,上网是导火索。我不明白,为什么他们不了解我在想什么?为什么他们要干涉我的行为,总要我按他们的意思去做事?我不是躯壳,我有心灵会感觉,我有大脑会思考。他们总是这样教训我:‘我像你这么大时,已经一个人背着行李上山下乡了。’可我们毕竟是不同年代出生的人,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我们现在的‘叛逆’,在他们眼中叫‘混’;我们现在的标新立异,在他们眼中叫‘胡来’。年龄差距所产生的代沟越来越深,我们之间的矛盾是必然的。可他们终究是我的父母,到最后我们还是会和平的,…  相似文献   

5.
如何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礼仪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年轻人,从洛阳到杭州,中途迷失了方向,便向一位老人问路:“老头,到杭州怎么走?还有多少里?”老人回答:“走中间那条路,里程约七八千丈。”年轻人非常奇怪。不解地问:“老头儿,这里人为什么路程讲‘丈’而不讲‘里’?”老人回答:“我们这地方一向讲礼(里),来了一个不讲礼(里)的人后,就再也不讲(礼)里了。”问路人听后,无言以对,十分羞愧。  相似文献   

6.
幽默甜甜果     
“东西”趣释有一位外国教授,向学生解释汉语“东西”一词时,说:“中国人称物体为东西,这东西,那东西,都称为东西。但人不是东西,我不是,你们不是,他们不是,我们大家都不是东西!”“会”字新解儿子:“爸爸,简化字的‘会’怎么写?”父亲:“人字下面一个云字。”儿子:“为什么?”父亲:“开会的时候,别人怎么说你就怎么说,这叫‘人云亦云’。”“形而上学”新解子:“爸爸,‘形而上学’这句成语是什么意思?”父:“啊,‘形而上学’嘛……就是说假话。”子:“怎么个讲法呢?”父:“就是说,形式上看你上学去了,实际上你在逃学。”子:“我,我没有逃学…  相似文献   

7.
教贵得法     
在教学中常有这种情况: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教,会给学生留下不同的印象。有的老师使学生觉得如乘轻舟,一路顺风;有的老师使学生感到如入深山,举足艰难。原因何在?关键在于教学方法。善教者,得法,省时省力,“事半功倍”;不善教者,不得法,费时费力,“事倍功半”。有些学生往往把“染”中的“九”写成“丸”,多写一点。如何教好这个染字呢?有这样三位老师,他们的教法确实是称得上独具匠心,耐人寻味。有一位老师教“染”字时,把“染”拆成三部分:水(氵)、木、九。“为什么‘染’字里面有‘水’呢?因为染色要用水;为什么‘染’字里面有‘木’呢?因为染料是植物;为什么‘染’字里面还有一个‘九’呢?因为在古代‘九’表示数量很多,这  相似文献   

8.
“作教学‘目的’何在?我看在于:解放人的精神和心灵,把写作主体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即鲜活而强悍的‘生命力’都尽怀地释放出来。”(北师大教授刘锡庆语)《修订大纲》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用语,丰富知识,提高认识,增长才干。”在这样一个广阔的空间里.小学生想写的东西太多了,或对祖国的大好河山,想尽情  相似文献   

9.
认真反复品读林庚先生的《说“木叶”》一文(见现行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再仔细翻检古代诗文,则会发现其中似有一些明显疏漏。笔者不揣鄙陋,在此列举浅析,敬请方家指教。第一,行文表述失之严谨。且看原文:“可是问题却在于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可是为什么单单‘树叶’就不常见了呢?”“那么,‘树叶’为什么从来就无人过问呢?”(见第2段)“‘树叶可以不用多说,在古诗中很少见人用它”,“从概念上说,‘木叶’就是‘树叶’原没有什么可以辩论之处;可是到了诗歌的形象思维之中,后者无人过问,前者则不断发展。”(见…  相似文献   

10.
心的距离     
有一天,教授问他的学生:“为什么人生气的时候说话总是要喊起来?”所有的学生想了很久,其中一个学生说:“因为我们丧失了‘冷静’,所以我们会喊。”教授又问“:但是为什么别人在你旁边的时候,你还是要喊?难道就不能小声地说?为什么总是要喊叫呢?”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七嘴八舌地说了一大堆,但是没有一个答案是让教授满意的。最后教授解释说:“当两个人生气的时候,心的距离是很远的,而为了掩盖当中的距离使对方能够听见,于是必须要喊起来。但是在喊的同时,人会更生气,更生气距离就会更远,距离更远就又要喊声更大些……”教授接着说:“当两个人在…  相似文献   

11.
开心直播室     
“我们是一个村晶”嗲 语文课上老师问小红:“小\红,你写的《我们的乡村》这篇气作文,怎么和小强的一模一样 誓呢∥小红忙说:“老师,我们是∥一个村的。” ∥区 别儿子问父亲:“爸爸,‘立刻就走’跟‘马上就走’有什么区别?” “‘马上就走’比‘立刻就走’快。” “为什么呢?” “‘马上就走’已经在马上了, 说走就可以走;‘立 一刻钟才能走。”囫\’\。。 (王∥ 原来如此//J、罗伯特向母亲要两分钱’、“我昨天给你的钱哪去了?”“我把它给了一位可怜的老太太。”小罗伯特回答。 “真是个好孩子!”母亲称赞道,“这次再多给两分。你为什么…  相似文献   

12.
特级教师斯霞为了让学生理解《我们爱老师》一课中“我们是祖国的花朵”这个比喻句,作了如下的精心设计:“对这一句如果学生自己能提出问题:‘我们小朋友怎么成了花朵了呢?’那就最好。要是他们提不出来,教师就得启发:‘这里的我们是指什么人?为什么把小朋友比作花朵呢?’(幻灯片映出一张张笑容可掬的小脸)‘看,这些小朋友可爱吗?好像什么一样?’(生答)‘对呀,花朵美丽可  相似文献   

13.
给高中生上语文,有时讲点音韵知识是必要的.如:“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战》,高中《语文》第一册P245)《教参》译为“当时曹操的军队再加饥饿和瘟疫,死了的(有)一大半.”课文注释:“太半,大半.”“太”为什么会变“大”?又《苟子·富国》:“天下大而富.”译为“天下安定富足.”“大”是“泰”(平安,安定).原来“大”通“太”、“泰”.《说文释例》:“古只作‘大’,不作‘太’,亦不作‘泰’.《易》之‘大极’,《春秋》之‘大子’,‘大上’,《尚书》之‘大誓’、‘大王王季’,《史》《汉》之‘大上皇’、‘大后’,后人皆读为太,或径改本书,作‘太’及‘泰’.”看来这三个字是初文(“大”)和后起字(“太”“泰”)的关系(古今字关系).这是从文字学角度的释义.  相似文献   

14.
笑逐颜开     
语文课上,李老师让同学们做词语填空练习,有些同学将“笑逐颜开”的“颜”字写成“眼”,变成了“笑逐眼开”。李老师在讲评时风趣地说:“笑得使眼睛睁开了,难道悲伤会使眼睛闭上吗?”说得大家都笑了起来。有位同学说:“应该写成‘颜’,意思是脸面。”李老师便问大家:“刚才你们笑时,脸面的样子是不是展开的?”这么一来,同学们都无言以对了。李老师接着说:“仔细想想也难怪大家,写错的原因除了将‘颜’(y1n)和‘眼’(y2n)的读音混淆外,主要是这些同学对这个词语的意义一知半解,不知道什么是‘颜’?为什么说‘开’?有本成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  相似文献   

15.
要提高学生议论文的写作水平,必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让他们掌握运用思维连续的方式。一、步步质疑,努力开掘。下面以一则材料引出的命题《漫谈“牺牲”与“教训”》来谈谈怎样引导学生“步步质疑”的:“为什么会牺牲”?“吃毒物”。“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做‘第一个’不容易,说明不了解毒物的性质而吃了就会作不必要的牺牲”。“你能从社会变革的角度举出历史上‘第一个’吃‘毒物’作不必要牺牲的例子吗?”“象商鞅、吴起及‘六君子’……”“他们为什么会  相似文献   

16.
在节外生枝     
吴德伟 《四川教育》2006,(10):28-28
【案例】初步体会了《石灰吟》的“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一诗句后,有学生突然问:“老师,我们习惯说‘粉身碎骨’,可这句诗中却用‘粉骨碎身’,这里的‘粉骨碎身’与‘粉身碎骨’是不是一样呢?为什么要用‘粉骨碎身’呢?”刹那间,教室里寂然无声,老师也愣住了,这可  相似文献   

17.
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常常有人会产生类似这样的问题:“‘臣乃市井鼓刀屠者’中的‘乃’是‘是’的意思,‘是’不是判断动词吗?语法专著为什么说‘乃’是副词呢?”要想解答这类问题,首先要研究为什么会产生这类问题。  相似文献   

18.
“Hi,小酷cool龙!考你个问题!猪追羊,羊上树。知道为什么吗?”“不知道!你说为什么?”“那是因为:你看,这只猪正在想啊……哈哈哈!今天就评你当‘四月大傻瓜’擂主!”“好啦好啦,闲话少说,我们的攻擂手们都等不及了,一起去看看打擂情况吧!”攻擂题目:1.果子为什么会传染香味?2.苍蝇为什么能在天花板上爬?攻擂者:罗竣徽(贵州)攻擂答案:1.因为果子成熟后会释放出一种微量元素,叫乙烯。这种气体释放得特别快,并且还能催熟,如果一个箱子里有一个成熟的水果,乙烯就会使那些未熟的果子很快感染香味。2.因为苍蝇脚的尖端长有尖锐的爪和很多黏毛。…  相似文献   

19.
编辑部报告     
《科学课》1988,(3)
●《教师从研讨中如道了什么?》,这是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研讨”教学法创始人,美国的兰本达教授为中国自然教师撰写的专稿,本期刊载上半部分。 兰本达教授说,“当孩子们使用材料进行探究,然后进行研讨时,我们的任务是‘停止’、‘观察’和‘倾听’,即当“孩子们沿着概念箭头向对于世界的完整的理解前进”  相似文献   

20.
少说几句     
有位知名的大学教授,不但以显赫的学术成就享誉社会,他的待人修养,更是深获众人好评。一个朋友问他:“教授,您为什么能把人际关系处理得那么好?难道您从来都不会生任何人的气吗?”教授说:“会啊!当然我也会有生气的时候。但我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当我盛怒之时,我的讲话绝不超过三句。”朋友不解。教授笑着回答:“因为当一个人生气时,往往会失去理智,意气用事,讲出来的大多是‘气话’,甚至是‘错话’、‘脏话’……到时免不了坏事。所以,为了不让怒气坏了正事,在生气的时候,我宁可克制自己少说几句话!”朋友听后,顿时恍然大悟。人,要懂得说话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