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教师教学观念更新了不等于课堂教学实际的更新.教师要用放大镜来分析学生,切实掌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习惯、知识基础、能力层次等方面的情况.教师只有在真正掌握学情的基础上才能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优化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
了解学情是提高教育教学有效性的核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针对学情的教学设计,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效率;在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时,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辅导才更具针对性。因此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掌握学情调研的基本手段,扎扎实实地掌握和使用学情信息,是做好教育教学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3.
教学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其实质是师生间的交往和互动。有效的师生互动是以了解学情、读懂学生为基础的。教学《共建绿色网络小窗口》一课,教师从"课前读懂学生,让师生互动更加深入""课中读懂学生,让师生互动更加真实""课后读懂学生,让师生互动更加长远"等三个方面,谈谈了解学情、促进师生有效互动的策略,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品质,实现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育人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对北京市7个区共777名初中数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了解学情的现状,比较初中高级职称与非高级职称数学教师在学情了解上的差异。研究发现:两类教师对于学情了解的认识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两类教师在课前、课中及课后实施学情了解的某些方法、内容上存在显著差异。高级职称教师更关注学生的困难,更多使用测试访谈的方法,更多运用学习理论,也更多依靠经验。  相似文献   

5.
张洁华 《甘肃教育》2009,(20):16-16
一、深入了解学情 教学设计的成效如何,将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学情的了解程度。如果从函数的角度分析教学设计.那么学生的学情就是自变量,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案的选择、教学环节的渊整等都必须随着学情这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闪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等因素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6.
郭寅 《山东教育》2012,(29):37-38
我自从2003年开始参加优质课评比,大大小小的比赛参加了不少。一开始,在准备优质课时,我尽可能考虑教学方式的多样,考虑怎样才能让学生动起来,但效果并不理想。直到有一次我在历下区上了一节初二复习观摩课,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我才有了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这节课好在课堂设计扎扎实实地能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孩子们不愿回答问题,不是因为他们不爱学习,也不是水平太差,更不是成心让老师出丑。责任在教师,教师  相似文献   

7.
马楠 《甘肃教育》2020,(6):142-143
古今中外的各大教育家都及其重视了解学情,国内有孔子的"因材施教"观点,即根据每一个人的自身情况进行教学。国外有苏格拉底的助产术,也是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通过循循善诱进行引导教学。王荣生认为:"要根据学情确定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的角度讲,可以归结为三句话:学生不喜欢的,使他喜欢;学生读不懂的,使他读懂;学生读不好的,使他读好。"  相似文献   

8.
情境作文教学为促进学生的语言、思维的发展以及美好情感的形成,提供了科学的教育模式。但现行情境作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存在一些问题:层次性不够、目的性不明、趣味性缺乏、生活性欠缺。针对此,笔者认为可采用如下对策:以学生天性为导向,以学生体验为基础、以习作目标为脉络,进而发挥情境创设最大效用。  相似文献   

9.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应创设情境,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有兴趣、有欲望,才能身心愉悦地接受知识,使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着眼于教材内容,巧妙设计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心理需求,并因此体味思考与创造的欢乐和满足。  相似文献   

10.
教师上好课的重要前提是要有一个好的教学构思和设计。以一节高中历史课为例,从了解学情、创设情境、优化语言、探究学习四个方面入手探讨如何打造出一节高效课堂,让历史教学充满生命活力,凸现历史魅力,这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一、从一些话语和现象说起 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语—— “哎,这节课糟透了!学生一点也不配合!设计的问题执行下去……”  相似文献   

12.
《学周刊C版》2016,(25):253-254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真正实践语文课程标准,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处,让学生、文本、教师三者之间进行心灵的对话,就应该鼓励学生质疑,激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抓住课堂生成,巧妙引导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阅读,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达到“享受语文”的最高境界,使阅读教学焕发智慧与生命的活力,真正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应立足于学情,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储备、学习能力、思维规律、认知基础等学情起点,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向前推进。学情分析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层面,主要策略为:课前通过设计自主预习单进行前置性学习,了解学习起点,预设教学目标,筛选教学内容;课中要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反馈的信息,合理取舍,顺势引导,将教学引向深入;课尾应关注学生的总结,优化拓展内容,促进课堂向课外延伸。  相似文献   

14.
学情就是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何特点、学习方法怎样、习惯怎样、兴趣如何、成绩如何等。学情是教学的依据,没有学情分析教学往往是一盘散沙;只有针对学情设计环节才能真正确定重难点。学情分析是教学策略和教学活动的落脚点,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往往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自我表演;没有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任何讲解、操作、练习、合作都难以落实。总之,学情分析是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  相似文献   

15.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缺乏科学的学情分析导致识字教学中教师控制过力、教学平均用力,学生学习乏力、提升费力。通过访谈、网络平台等方式,可以较为科学、简便地开展识字教学学情分析。以此为基础,进一步优化识字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开展互帮互助,促进建构提升,形成发展合力,提高识字学习效益。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回顾了近十年国内学情分析研究对"学情的概念"的探讨,发现已有研究的主要追求是尽可能全面的列举、归纳"学情"所包含的内容。然而,这些榜上有名的"学情"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究竟是否经过了科学论证?通过论证的学情,又是否有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弥补其造成的学业差异?本文试图回答这两个问题,并提出新的学情准入标准。  相似文献   

17.
由于家族遗传、学前教育、家庭环境等的不同,一年级学生在进入小学就读时,他们在知识储备、行为习惯等方面早已不是“零起点”。具体表现在识字上,量(认字数量)和质(字的掌握程度)上均有差异。如果教师仍然把所有的学生都当作一张白纸,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就会导致一部分学生课上一无所获,无所事事,另一部分学生则始终处于追赶态势的尴尬局面。所以,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地深化,关注学生,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学情分析是基于"学"的课堂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要从学生"学"的角度开展课堂教学,对学情就要有充分的了解。如何才能进行有效地学情分析,众多研究者从学情分析的含义、内容和方法做出了许多有益地实践和总结,并针对这些提出了学情分析的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19.
利用有效的学情分析提高工作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学情分析,在教学设计学中通常称之为教学对象分析或学生分析。辨析词义,教学对象既可以指学生,又可以指学习内容;学生分析既可以指分析学生有关学习的情况,又可以指分析学生的身体状况或生理状况。所以,近年来,将教学设计过程中对学生的分析叫做学情分析是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20.
<正>最近听了《小数除以小数》一课,执教教师首先复习了商不变的规律,接着让学生在小组内探索怎样计算7.98÷4.2。我邻座于学生,认真记录了这组学生(3个人)探索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