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东阳位于浙江省中部,因其"在金华山之阳,水之东"而得名.东阳素有"婺之望县"之誉,是著名的"百工之乡"、"建筑之乡"、"教育之乡".改革开放后,东阳的经济更加生机勃勃,1995年,东阳成为浙江省首批小康县(市),2000年,跻身全国百强县(市),2002年,被浙江省委、省政府列为全省17个经济强县(市)之一,位居第13位.  相似文献   

2.
百工是对各种手工业工人的总称。在工业不发达的中国古代社会,百工是百姓的一部分,与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百工爱民众,民众爱百工,于是诙谐有趣的百工诗就应运而生了。  相似文献   

3.
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拥有发达的"百工"教育.但先秦儒家的理论体系中,儒家"士"的教育与"百工"教育不同,儒家轻自然、斥技艺;两大"显学"之一的墨家,到了汉初突然销声匿迹.近代职业教育则是伴随着西方产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产生的一种国际性教育思潮.18世纪60年代,晚清洋务派引进了技术、实业教育,开始了历时50年的艰难探索.  相似文献   

4.
课本第 3 1页 :“西周的手工业 ,种类多 ,分工细 ,号称‘百工’ ,包括青铜制造、制陶、纺织业等。”“百工”并非“包括青铜制造、制陶、纺织业等”各类手工业行业 ,而是指从事各类手工业生产的人。《中国通史》 :“百工是掌握手工业技术 ,管理工奴的低级百姓” (百姓是贵族的通称 )。《辞海》解释“百工”是“西周时工奴的总称”。西周的手工业 ,属王室及各受封贵族及其宗族所公有 ,并进行统一的规模经营。从业者统称“百工”。就是说 ,百工既指从事各类专项手工业生产的工奴 ,也包括主持专项手工业生产、为统治者掌管工奴的首领人物。这些…  相似文献   

5.
《考工记》的年代、作者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工记>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作者绝非一人.他介绍了先秦时期"百工"30个工种的制作技术,是我国古代科技史上的一部奇书,对人类二千余年的科技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西周时期百工兴起,社会依靠百工所提供的器物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百工也“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进行产品交换,来维持自己的生计。这首诗描述的对象是伐木的造车工,他们的职业是伐木造车,自然也就不会去种田,去打猎。但因他们有手艺,心灵手巧,用自己所造的车,就能  相似文献   

7.
对夏商周"隐性"职业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商周奴隶社会背景下,"百工"身份确立,手工业内部初步分工,"仆庸土田"与农业生产者进一步分化,"商人"称谓与"本农末商"风气形成."隐性"职业教育促使农业生产技术、手工业、土木建筑工程技术更进一步发展,受此影响与之相关的制度逐步建立并完善.  相似文献   

8.
关于西周"国人"的成份,社会组织和生活方式,史学界已讨论多年,迄今未成定论.因为这一问题没有解决,所以对厉王时期"彘之乱"的性质,各家看法很不一致.范老认为,"工商业者住在大邑,称为国人","彘之乱"是一次百工和商人为反抗厉王过度勒索  相似文献   

9.
在科技层面,先秦工匠造物和探索自然的活动场所即为他们的准科学实验室,官营专门化、垄断性作坊的创造性活动或为先秦百工的技术创造。换言之,先秦百工兼具准科学家与技术专家的双重身份。以工匠为参照群体的先秦学者不仅顺应社会发展对自身提出需要的可遵循的社会秩序、价值伦理及治国方略,还在镜像、参照、模范、介导、著述等社会互动或角色借用中实现对工匠的知识叙事及科学技术的发展需求。但先秦学者与工匠的早熟性互动有潜在的区隔风险,以致于日后工匠技术与自然哲学的协同发展被植入了致命的"阿喀琉斯之踵"。  相似文献   

10.
唐代文学家韩愈因其所属阶级和思想的局限,作品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性阶级色彩,其《师说》就体现了这一点:首先,韩愈鄙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其次,韩愈认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智慧不及士大夫之族,应该爱人统治。由这两点看,韩愈的《师说》可以说是白壁微瑕。  相似文献   

11.
《辅导员》2009,(3)
2007年初,永康市民主小学提出了《社区五金文化进校园实践与研究》的课题研究方案。该课题旨在充分利用永康作为"五金之都"、"百工之乡"的资源优势,把"五金文化"作为乡土教材引进校园,将"校园文化"与"五金文化"有机整合,培养队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队员合作与创新精神;旨  相似文献   

12.
周伟平 《中国德育》2014,(13):48-49
正江苏省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成立于2005年。近年来学校以实现师生"心情快活、行为鲜活、思维灵活"为发展愿景,积极引导学生个性发展,创建了"百工教育"特色课程。历经八年的发展,现在学校的校园环境已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学校的德育局面也是百花绽放、百变多姿,处处充满着活力。  相似文献   

13.
教育名言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相似文献   

14.
先秦时期中华诸族在不断扩大的内、外交往中,认识到了相互交流、相互开放的意义,形成了中华文化的开放机制和开放精神。"和合"、"来百工、柔远人"、"利天下"等精神成为促进中华社会内外交流、开放的精神理念,还有了通过交流、开放,使天下成为一体的初步认识,为此,"万邦咸宁"成为先秦人所追求的终极政治秩序。  相似文献   

15.
春秋战国之际出现的"绳墨"工具,与墨子之姓的来源及其学说的构建有着密切关系。墨子出生于木工之家,通过对于绳墨的使用而体悟出规矩绳墨之"器"所蕴含"揣人间曲直"之"道",以之作为他救世哲学的出发点而创立了墨家学派。墨姓当是墨子出于对绳墨之道的推崇,在当时百工阶层以技为氏的背景下自以墨为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师说》一文中:"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句后标注了句号,清代吴楚材、吴调侯选编的《古文观止》,隋树森等编辑注释的《古代散文选》也是这样作标点,而朱东润编辑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则在"不耻相师"后用了逗号.根据文章内容及相关论著,此处用";"更符合作者原意.  相似文献   

17.
正【原文摘编】作家韩少功说,我们很多史学教科书基本上是帝王史、政治史、文献史,但缺少了生态史、生活史、文化史。换句话说,我们缺少底层史,这是"儒家传统中最常见的缺点"。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在文章中,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相对立,对前者的轻视显露无遗。今天我们说"知识改变命运",但这个知识却不是指生活中的知识、实践中的知识,而是指有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工匠培训和手工业技艺的传授有官府中的工匠培训、家传工艺和师徒相传等形式。一、官府工匠培训我国的官府作坊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记载见于《周礼·考工记》,提出"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工匠之事归冬官司空之下的"百工"管理,工种有攻木之工、攻金之工、攻皮之工、设色之工、刮磨之工、搏埴之工、  相似文献   

19.
我喜欢格言     
Ilovemotto,shetellsme"Theeyesarethewindowsofthemind".Itteachesmeit'sveryimportanttohavegoodsight.Ilovemotto,shetellsme"Agoodbookisthebestoffriendsasbe鄄fore","Ahousewithoutbooksislikearoomwithoutwindows".Theyteachmetolearn.Ilovemotto,shetellsme"Healthisbetterthanwealth","Thewealthofthemindistheonlytruewealth".Theyteachmehappinessfirstcomesfromhealth.Ilovemotto,shetellsme"Afriendinneedisafriendindeed","Afriendiseasierlostthanfound".Theyteachmeamanwhohasfriendmustshowhimselffriendly.Ilovem…  相似文献   

20.
韩愈的散文《师说》论述了教师的重要作用和从事学习的必要性,批判了当时社会上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文章第二段在运用对比方法论述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和士大夫之族(君子)耻于从师的不同态度后,有一句抒情文字,课本是这样标点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