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别林斯基说:“教育是伟大的事业.人的命运决定于教育。”关于教育的重要性.凯洛夫则给予了更进一步的阐发.他说:“天赋仅给予一些种子.而不是既成的知识和德性。这些种子需要发展.而发展是必须借助于教育和教养才能达到的。”马卡连柯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然而,如何爱?如何教育?如何教养?这些却是大有讲究的.而且爱的方式途径也是多姿多彩、丰富多样的。  相似文献   

2.
李斌 《考试周刊》2013,(17):158-159
教育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或手段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作者引用杜甫的《春夜喜雨》,对它进行另类诠释,别有一番深意。  相似文献   

3.
杜甫《春夜喜雨》一诗中,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两句,原意是指春雨随着春风在夜里悄然莅临,悄无声息地滋润着大地万物。引申义则表示老师或长辈的教诲,虽然没有劈面直接地进行教育和沟通,且没有高深的语言,但是教育的效果很好,在不知不觉中产生良好的效果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对现行教材中杜甫《春夜喜雨》一诗结句的解释提出质疑。从语言本、审美特征和艺术想象等方面分析全诗,从大自然的物候特征考察诗意。作认为“花重锦官城”中“重”的含义是“重重叠叠”而非“沉甸甸”。  相似文献   

5.
6.
刘鸽 《文教资料》2011,(23):8-10
评价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对人际意义的研究中发展起来的新词汇语法框架.它关注语篇中表达各种态度的语言资源。诗歌《春夜喜雨》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语类,同其他语篇一样,也是概念、人际和语篇三大元功能的结合体。本文依据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从评价理论的视角对《春夜喜雨》及其英译进行分析和对比研究.旨在论证该理论对诗歌语篇的解释力度,以及探讨在翻译过程中转换原文中评价意义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春夜喜雨》的诗句。它历经千年为人们所乐意吟颂,不烦引用,不仅因为它是描绘自然景象的神来之笔,而且因为它反映了自然的规律、生活的哲理。人们常用“润物无声”来表达教育的意蕴,是再贴切不过的了。今天,我们在讨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细细品味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一定会有别样的感受。  相似文献   

8.
9.
春夜喜雨     
孔梦娜 《小学生》2010,(8):58-59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  相似文献   

10.
“唐宋文学编年地图”是近年重要的数字文学地图平台建设成果,其权威可靠的数据来源、直观真实的作品呈现,有益于推动对唐宋文学家生平及其作品背景的深度发掘。将该平台应用于《春夜喜雨》教学中,通过对诗人生平轨迹的可视化展示,牵合时事,体悟杜甫成都时期难得的“悲后之喜”。此外,以该课教学为示例,能够增强学生有意识联系背景信息读解文本,也能够促进教师获得对作家其人其作的全景式感知。  相似文献   

11.
陈国安 《教师博览》2012,(12):57-58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唐杜甫《春夜喜雨》古代诗歌中高兴的作品历来很少,杜甫诗集中高兴的就更少了,这是一篇难得的高兴的诗。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非在761年,参见夏松凉《杜诗杂考》)。  相似文献   

12.
听雨     
蒙蒙细雨、倾盆大雨、暴风聚雨……各种各样的雨态以及风声雨声、电闪雷鸣的气势和声色,很容易使文人墨客触景生情,涌动文思。从《诗经》中的“甘雨时降,万民以嘉,谓之醴泉”,“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到五代韦庄的“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相似文献   

13.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这首诗是唐朝大涛人杜甫的作品,文词精美、妙不可言。这是一篇多么好的文学佳作呀,但是却被一位老师教成了如下模样:一上课,老师介绍了文题、作者,然后就进行了简单的讲解,讲了每句诗的大意。然后就让学生背下来,教师的讲解也只是从字面上、浅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赵青 《教师博览》2007,(9):52-52
加拿大学校教法语,经常使用"浸入"这个词,意思是让孩子在纯法语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掌握语言。其实,在加拿大,不论学校教学,还是培养孩子自立、平等、合作、创新等观念,都十分注重"细节浸入",  相似文献   

15.
杜甫的《春夜喜雨》脍炙人口。这首诗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春天的气息、春天的温暖、春天的生机,而且给担当班主任的教师带来了工作的灵感和启迪。春雨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时飘然而至,悄然无声,滋润万物,催发生机。班主任就应该像诗中的"好雨"那样,在适当的时机,用适当的方法,滋  相似文献   

16.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首诗是杜甫于公元761年定居四川成都西郊浣花溪畔草堂时所写。在蜀国的头两年,杜甫有过一段相对安定的生活,因此心情也比较舒展愉快。他写了一些蜀中的风土人情和山水风景诗,展示了杜甫的五律的另一面。这类的诗有:《田舍》《西郊》《江亭》《春夜喜雨》等。《春夜喜雨》表面上看是一首咏物、写景诗,其实更是一首抒情诗。它不同于杜甫的其他诗作,充满了沉郁顿挫之情。读杜诗无论是个人遭际,还是家庭离乱;无论是游山览胜,还是咏史怀…  相似文献   

17.
《聊斋志异·娇娜》中,娇娜与孔生之间的关系既非单纯的友情,也达不到婚外恋的地步,两人之间的感情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开始的一见钟情;到受阻之后爱情退守而变成了友情;再到雷霆之劫这一危机事件中,埋藏在他们心中的夹杂着爱情的友情瞬间爆发,随着生活重新归于平静,他们不得不再次以友谊的形式继续交往。作者通过塑造孔生与娇那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关系,表达了作者自己对异性感情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8.
杜甫的《春夜喜雨》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更给予了人们不尽的智慧启迪"。春雨"是富有生命力的,也是最温馨、最善良、最高尚的。谚语云"春雨贵如油"",春雨意识"是一种自我价值的认同与肯定,  相似文献   

19.
孙由莹 《现代语文》2013,(11):131-132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古代大诗人杜甫《春夜喜雨》中的诗句,抒发了诗人对甘霖恩雨的情感。诗句并无华丽修饰词藻,也无曲折惊心情节,顺其自然地上下承接,寥寥数句即表达出诗人的情感,读起来也十分畅快,不愧为大诗人之作。  相似文献   

20.
杜甫诗五首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我们曾学过他的《春夜喜雨》、《绝句》等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