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从数学猜想入手,通过探析数学猜想对中学数学教学的影响,揭示数学猜想的方法论意义,从直观猜想、类比猜想、构造猜想、归纳猜想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数学猜想的运用,阐述了数学猜想在中学教学中的渗透.  相似文献   

2.
大多数发明创造是从猜想开始的。猜想是一种创新性思维。教给学生猜想的方法,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猜想方法有,类比猜想、演绎猜想、归纳猜想和直觉猜想。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让学生在猜想的过程中掌握猜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耿淑花 《教师》2011,(11):111-111
数学中处处有猜想,在教学中要教猜想,学猜想,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猜想习惯和猜想能力。概念、公式、定理、图像、性质、结论、条件都可让学生猜,猜想的过程就是探究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数学猜想不是胡思乱想,而是合理猜想,是具有独创性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手段。教师可从培养学生数学猜想的意识、提供学生猜想的时间和空间、教给学生数学猜想的方法、创设数学猜想的情境等方面来提高学生数学猜想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当前,幼儿科学猜想活动中教师对科学猜想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幼儿猜想缺少启发和引导,对幼儿猜想评价缺少开放性.幼儿园科学猜想活动的建构与运作应以幼儿园科学猜想活动为载体,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实施科学、有趣的科学猜想活动,通过自主、轻松的活动模式以及开放式评价策略,扩展幼儿猜想的自由度和紧密度,最大程度地发挥幼儿猜想的积极性,使科学猜想活动成为幼儿快乐的科学活动.  相似文献   

6.
在数学教育中,教师要激发儿童的猜想意识,让儿童敢于猜想、能够猜想.给儿童提供数学猜想的支点,教给儿童猜想、验证和总结的方法,帮助儿童打开猜想的思路.打造儿童"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猜想时空.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猜想?猜想是人们根据事物的某些现象对它的本质属性、服从规律、发展趋势或可能结果作出的一种预测性判断.猜想与数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数学的发展史中有着许许多多的猜想:黎曼猜想、哥德巴赫猜想,….科学家们通过不断地提出猜想、证明或否定猜想,推动着数学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
猜想是数学智慧中最活跃的成份,对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是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数学猜想不是胡思乱想,是合理猜想,是具有独创性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手段,教师可以从转变观念,培养学生数学猜想的意识、猜想兴趣、猜想能力,教会学生猜想的方法,会对猜想结果进行严密的证明等方面来提高学生的数学猜想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9.
通过由归纳而猜想、由类比而猜想、由分析而猜想,阐释了猜想在数学学习中的巨大作用,鼓励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要积极猜想、积极思考、积极创新。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由归纳而猜想、由类比而猜想、由分析而猜想,阐释了猜想在数学学习中的巨大作用,鼓励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要积极猜想、积极思考、积极创新.  相似文献   

11.
猜想以旧的知识作为基础,根据题设和结论的特点.对有限的资料进行观察、分析、归纳整理,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即猜想新的结果,最后检验猜想.猜想常见的有通过类比猜想、归纳猜想、取"极限"猜想等.猜想是学习中学数学的一条捷径,在中学数学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数学猜想是数学发现的萌芽,可以开启儿童的智慧之门.而数学解题是培养儿童数学猜想能力的重要载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巧用"类比猜想"、智用"归纳猜想"、善用"审美猜想"、妙用"假设猜想"、运用"直觉猜想"、活用"综合猜想"等.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猜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成为一个数学意义上的"小创客"!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抓住教材内容、拓展猜想思路,注重观察、引导观察猜想,找出相同之处、进行类比猜想,分类比较、注意引导归纳猜想等措施,系统地阐述了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猜想能力。  相似文献   

14.
数学中处处有猜想,在教学中要教猜想,学猜想,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猜想习惯和猜想能力。概念、公式、定理、图像、性质、结论、条件都可让学生猜,猜想的过程就是探究的过程。纵观数学发展史,很多数学结论都是从猜想开始的,如哥德巴赫猜想、欧拉猜想、庞加莱猜想等。众所周知,中国学生的解题能力举世闻名,但卓越的数学家凤毛麟角。要培养富有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首要任务是教会学生思考。而数学猜想是数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式,是依据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运用非逻辑的思维方法,凭借直觉作出假设和预测,探索数学规律,发现数学知  相似文献   

15.
本通过列举范例说明解题引发猜想解决问题的五个基本途径:直觉观察猜想、借助实验猜想、综合归纳猜想、运用类比猜想、模拟构造猜想等,从中概括阐明其思维的基本方法和要领.  相似文献   

16.
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猜想是人们依据事实、凭借直觉所做出的似真推测,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曾经说过:“要成为一个好的数学家,……你必须首先是一个好的猜想家。”数学发展史中的哥德巴赫猜想、费尔马猜想、欧拉猜想等都是著名的数学猜想,正因为有了这些猜想的提出,才使得后来的学者去努力探索,这些猜想对推动数学的发展起着方向性的作用。因此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那么,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呢?  相似文献   

17.
耿建 《物理教学》2014,(4):13-16
猜想与假设是探究教学中的一个环节,但猜想与假设并非是探究中所必需的。具体的探究过程中,要突出猜想与假设的科学性、多样性和易变性等特点。培养学生探究过程中猜想与假设的科学素养则包括猜想与假设的意识、猜想与假设的形成途径、猜想与假设的表述能力等。  相似文献   

18.
牛顿讲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如何教会学生猜想,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将在以下四方面进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猜想兴趣;引导学生从实验、演示中展开直觉猜想;启发学生运用归纳、类比进行猜想;教会学生猜想,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19.
猜想是在观察、操作或者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新知的大胆推测或对知识进行归纳、判断的思考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猜想,让学生利用猜想趣味识字,利用猜想丰富表达,利用猜想习得方法,使猜想真正为语文教学增光添彩。  相似文献   

20.
如何在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位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笔者提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猜想、让学生学猜想,通过对学生猜想能力、猜想意识和猜想习惯的培养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一、猜想走进数学课堂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