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在弄清意象本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学意象的三种存在形态的特点和功能。存在于创作主体的本体意象具有主观的直觉性、独特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有待于借助某种符号系统化和物态化。语言字是学意象的承载符号,作家将构思成熟的意象群借助字转化戍意象符号,使之有了与读交流的可能。意象符号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包容性,同时又具有局限性和难以穷尽性,它离不开语言技巧和一定的结构,创意和语符组构显示出个性色彩。意象符号只有通过读才能显示其存在价值。读凭借想象和审美悟性,使本意象符号还原,并再造出多种多样的再生意象,从而使学欣赏活动无可穷尽。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十七年”时期的话剧文学创作为研究对象,从文体结构形式这一新颖角度,对“十七年”的话剧文学态势进行了重新梳理,总结并归纳出了情节推进式文体结构、抒情式文体结构、人像展览式文体结构等三种独特而富有艺术魅力的文体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影响文学发展的因素并不相同,文学自主性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原始社会形态下,人与自然的矛盾构成文学自主性产生的源初背景,挣脱自然的束缚成为文学自主性的主要体现内容.文学自主性是整个民族自主性的直接反应,其具体表现与现实功利活动直接联系,自主性所显现出的矛盾冲突相对单一等是原始形态的文学自主性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汉语文学结构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中西文学结构观念之比较 ,辩析他们在属性、诠释、着力点三个方面的差异 ,重点阐述汉语文学结构“首尾相援”、“虚实组合”和“明断暗续”的审美特征 ,指出它们源于中国的二元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在当今时代是指Iphone、Ipad、Twitter、智能手机、电子书等建立在新兴科技和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传播信息方式,这些新媒体在改变人们信息传播方式的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文学生产、文学传播和文学接受的形式,进而导致了文学形态的总体改变。论文从新媒体如何带动了文学转型、新媒体如何产生了多样化的文学形式、新媒体如何影响了文学接受主体这三个方面,对新媒体与文学形态之间的动能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符号学的原理,论证了宗教和文学的形态都是符号,并具有重叠性、多义性和迁移性的特征。宗教符号和文学符号均来源于人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其制作方式为:在原型物的基础上,注入主观情愫;摹仿原型物,进行再创造;根据多种原型物,重新进行组合。但是二者的功能价值和结构形态是不一样的:宗教符号是一种供人崇拜的神祗符号,文学符号则是一种供人鉴赏的审美符号;宗教符号的能指部分大而所指部分小,文学符号的能指部分小而所指部分大。宗教文学正是在这两种符号的交叉中所形成的边缘符号形态。  相似文献   

7.
文学写作中“理性”内容的表现不是“理论”的形态,而只能内蕴于艺术情境之中。文学不能离开抽象思维,但要强化思维的形象性,要努力不失趣味和灵性。文学的主题不是抽象物的明晰思想,或比思想粗糙,或比思想微妙。  相似文献   

8.
作为主体精神表现型作家,贾平凹通过文学意象的创造,以自己独特的眼光,在对中国当代人的生存状态描述中,剖析着现代人的文化心理及其生命精神建构。并进而在对人的生命本体、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等层面的思考中,探寻着人类的历史命运与精神建构,体现出强烈的现代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9.
论唐宋诗词的时空结构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间和空间是一切事物同时也是古典诗词得以存在的基本形式。由此出发,章将唐宋诗词里利用时间和空间关系构章谋篇的样式归纳为三种,即时空平行、时空错综、时空隐喻;这不失为进一步透析古诗词章法意境的一个角度。  相似文献   

10.
"伤痕文学"文本形态的呈现受制于多种因素,诸如时代、政治、读者等文学外部环境因素,创作水平和创作态度等创作者的主体性因素以及创作者和主流意识形态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章通过考察"伤痕文学"的历史语境,分析制约"伤痕文学"文本形态的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文学流派的现实形态与发展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流派离现实的文学运动和创作实践愈近,就愈不容易被人认识。只有在经过历史的沉淀,变为“明日黄花”,以凝固状的文学历史形态出现的时候,才容易得到人们的确认。这是文学研究的一种幼稚和颟顸。为什么只能认识历史形态的文学流派,而不能认识现实形态的文学流派呢?流派研究,实际上是以风格研究为基础的综合性和全方位的大型文学  相似文献   

12.
学术研究贵在创新。人类文学研究需从新的视角进行分类,第一是文学的时间性与空间性角度,第二是文学的生产者与消费者角度,这是人类文学大系统分类结构的两种基本模式,可以将古今中外一切文学一网打尽。上述两种分类角度为各类文学的基本特征与审美尺度的确认找到了科学依据,也为各类文学(尤其是易受歧视的民间文学与儿童文学)存在的客观性、合理性、合法性找到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文学阐释学体现出多元的丰富形态:文学注释学以意义的原义为旨趣,普遍阐释学追求浪漫主义的精神生命与认识论的普遍规则性,现象学阐释学关注本体论与语言本体论,批判阐释学强调解释的伦理政治,后现代主义阐释学则张扬话语的激情式延异游戏。这些阐释形态构成了文学阐释学的“家族相似”话语网络。虽然“阐释学”“理解”“解释”等术语被共同地挪用,但是它们在五种主要的阐释学形态中具有不同的所指意义,形成了不同的话语系统与价值取向,构建了各自的阐释学合法性基础,同时形成了阐释场域中的冲突与张力,彰显了文学阐释学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4.
当前文学的形态正发生整体性变迁,网络电影是未来文学的主流形态,创作网站是文学爱好者的软件基地,作者趋向全民化,想象是未来文学的主要魅力,文学欣赏走向立体化、全能化,当前文学经由四个步骤而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15.
艺术情感结构 ,是情感的多层组合 ,它是创作主体的内驱力 ,或创作动力。艺术情感结构与物化形态相一致 ,相吻合。形态可分为表层、深层 ,正反情感结构。不同的形态情感结构 ,取决于创作主体的个性气质。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文学结构主义等现代理论的深刻发展,文学样式属于文学形式范畴的理论前提已不复存在了,人们对文学样式的几条僵死的教条规则性的理论界定也开始不满起来。人们所思考的是,传统的理论的普遍性面对创作主体的新的文本生产而失去了理论效应,传统的样式规范已经被新的样式形态所冲破,传统的样式理论受到了冲击。在此,本文企图对文学样式理论做出一些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人们在阅读、评价小说时,往往从“社会——历史”批评与情节分析的视角居多,注重小说的内容,使小说批评成为时代对应政治、阐释历史道德的狭窄天地。当外国批评理论被广泛介绍到中国来时,这种状况虽有所改变,但主流批评仍然是传统方法论的继续,缺乏对小说主体内在本质形式的重视。由于小说是依靠情节再现生活,故情节具有串连故事流动的特质,读者的阅读,往往只关注小说情节所流动的生活,而忽视了小说语言,这是因为小说语言是作为故事媒体在接受过程中被转化成为流动的场景。本文拟从语言所传递小说故事情节时的主观心理情绪形态作一些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发生以来,经历了发生、发展和深化、挑战与出路三个阶段,引发了文论界激烈的争论,推动了文论工作者对文学本质问题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正>作家们为结构而苦恼。翻开近几年的小说创作,我们立刻就会看到,作家们真是为作品的结构费尽心机,各种各样的结构方法都尝试过,然而那种天衣无缝的、浑然无迹的、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结构,除少数伟大作家外,仍可求而不可得。单线结构,一个情节直贯篇终,缺少纵横开合之趣,让人觉得单调乏味。复线结构,忽甲忽乙,交错发展,看似摇曳多姿,终露斧凿痕迹。连环结构、联珠结构、链式结构,意在求不支不蔓,跌宕腾挪,然而又往往弄巧成拙,给人以机械拼凑之感。网状结构、辐射结构,力求错落有致、花团锦簇,然  相似文献   

20.
如果我们把"五四"时代称为思想启蒙时代,把30年代到80年代末称为革命时代,而90年代以后称为后革命时代,那么在20世纪的文学版图上,"五四"文学是在西方启蒙文化的视阈中实践着教育国民与改造国民性的文学目标,从20世纪20、30年代开始,到80年代末,各类政治文化对文学起着规范与制约的作用,这一时代尽管社会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从社会治理意识而言却是在革命理念覆盖之下,文学也就顺应着这一政治文化形态发生着各种形态的叙事变化。而90年代以后,则是商业文化对于文学发挥着主导作用,文学叙事形态也发生了全新的变异,随着商业文化的旋律扭动着自己的腰肢。总体而言,20世纪文学叙事形态与文化的关系密切而重要。从启蒙时代到革命时代的转变带有某种急迫或不得已的特征,文学叙事形态也在这种急迫与无奈中发生转型。而从革命时代到后革命时代则是主流政治顶层控制的结果,是20世纪中国社会政治文化与文学发展到一个特定的时刻所发生的政治文化对于商业文化的主动让渡,而此时的商业文化也正好适应了政治文化的变化需求,因而这种让渡又带有某种共谋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