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师幼交往的关系直接影响到整个活动的结果.如何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和幼儿主体地位的发挥,"还幼儿自由的发展空间"?实际教育过程中.不少教师深切地感受到在"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与"教师指导"之间难以权衡.在这里笔者就自己教育实践中的几个例子与大家一起来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2.
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尊重幼儿“”给幼儿自由的发展空间”等观念深入人心。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很多教师也改变了传统的“示范—指导”的教学方式,注重给幼儿主动发展的空间,鼓励幼儿自由创作。但是,很多教师感到在“发挥幼儿主体性”与“教师指导”之间难以权衡。教师的这一困惑实际上反映了教育中如何把握“自由”与“控制”的度的问题。一“、自由”的含义及意义人在本质上是自由的存在物,但对自由的理解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与权威相对立,认为自由就是不受限制、随心所欲,它强调个人的爱好、兴趣及选择,反对权威的约束与控制,权威的…  相似文献   

3.
当今"尊重幼儿""给幼儿自由的发展空间"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在美术活动中,也改变了传统的"示范和指导"的教学方式,注重给幼儿主动发展的空间,鼓励幼儿自由创作。但是,在此基础上,也感到在"发挥幼儿主体性"与"教师指导"之间难以权衡。这一困惑实际反映了在教育教学中如何把握"自由"与"控制"的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给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逐渐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学习.  相似文献   

5.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时机,积极引导","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教师作为孩子探索、学习的共同合作者,就应聆听孩子的声音,学习和幼儿对话、合作、共同学习,并为幼儿提供不同的学习机会,让幼儿自由地表现、表达,去主动建构知识。这就为教师正确处理好幼儿学习活动中由幼儿开启的师幼互动关  相似文献   

6.
"主动感"一词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指幼儿期(3~6岁)主要解决主动感和内疚感的关系,这是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感阶段。这一时期,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即"主动感"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基础。"教师的支架作用"指教师应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教师需要把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教师应从幼儿"主动感"出发,通过支架作用促进幼儿的发展从一个水平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动、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给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逐渐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学习。  相似文献   

8.
引导式教学法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教师设计教学活动,引导智障幼儿开展学习活动,让他们从实践中获得新知识,教师再创设学习环境,引导智障幼儿思考,通过操作学会运用,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指导智障幼儿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不仅有利于培养智障幼儿的主动性、能动性,提高智障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还有利于增强智障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交往能力,有利于智障幼儿身心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中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注意不要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但在目前的幼儿园绘画教学中,恰恰就存在着这种过分注重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当前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提到"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实施素质教育","教师要根据本纲要,从本地、本园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这些都充分强调要将统一的课程计划与幼儿园实际情况结合,合理利用资源构建具有本园特色的课程体系,以此来调动教师的主动性,促进幼儿和幼儿园的发展。本期《特别策划》栏目邀请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幼儿园以及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教育局的同仁从理论到实践多角度探析如何构建快乐园本课程,希望能与幼教同行共同分享园本课程构建中的经验,也一起解答遇到的疑惑。  相似文献   

11.
音乐区是幼儿自觉、自主、自由而快乐地体验与表达音乐感受的空间。教师根据幼儿生活中感兴趣的内容,创设了"总院好声音"歌唱区,通过营造宽松和谐的活动氛围,提供适宜、可自主选择的游戏材料,追随幼儿发展并适时推进,并在幼儿游戏结束时回顾梳理、提升效果,让幼儿体验成功的愉悦,有效发展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2.
黄志琴 《广西教育》2023,(34):125-128
幼儿园区域游戏能够满足幼儿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发展需求。教师把握区域游戏的价值,给幼儿提供自主探索、学习和发现的机会,使游戏空间、游戏时间、游戏材料、游戏内容、游戏规则适度“留白”,能创造区域游戏无限可能。同时,教师在游戏过程、游戏分享、游戏评价、游戏资源利用中适当“补白”,适时介入,有效指导,能激发区域游戏的生机与活力。区域游戏中“留白”与“补白”的结合运用,能够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积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发展的平台,为每个幼儿提供宽松、自由、可操作的活动空间,目的是培养幼儿学习兴趣、探索欲望和激发潜能,发展情感、主动性和社会性等.但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存在诸多问题,如材料单一、缺乏地方特色、可操作性不强以及没有考虑到幼儿年龄特征,需要从幼儿园、幼儿、教师、现有区域材料进行调查,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瑞吉欧学前教育系统中,“工作坊”的设置是其教育的又一特色。瑞吉欧的工作坊是一个类似于我们平常所说的活动室之类的空间环境,里面配备有丰富多样的材料、工具,同时又拥有专业能力的人士———驻校艺术教师进行指导。然而这个“工作坊”又不同于我们所说的“活动室”,因为在这个环境中,幼儿可以更自由地利用各种可用的材料自主地学习、工作,也可以更充分地展现自己对世界的认识,这个空间环境的功能更多,幼儿的主动性更为突出。所以马拉古奇说:“工作坊是激发幼儿的地方。”①具体来讲,“工作坊”的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相似文献   

15.
姜琼 《早期教育》2002,(6):12-1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中国幼教改革经验成果的集中反映,它体现了中国幼儿教育已超越了传统的"以知识为本"的教育观,把教育提升到一种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新境界,这种境界理念的核心内容是:尊重幼儿,相信幼儿,促进幼儿主动性学习;让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富有个性的发展.现结合本园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谈谈如何促进幼儿的主动性学习.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城市幼儿园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进行幼教改革的路子,几年来,我们一直以陶先生提出的“应培养手脑双全、志愿自立立人的儿童”为目标,强调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寓教育于各种形式的“手脑并用”的活动之中,特别是注意幼儿各种感官的共同参与,发挥幼儿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1.让幼儿在自由活动中实现自己的意愿。我们让幼儿面对一些废旧物品和材料,经过他们  相似文献   

17.
王化标 《考试周刊》2013,(65):17-18
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把"倾听权"和"言说权"还给学生,积极对话,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树立新的学习态度。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自由发言和指名发言相结合的形式,把话语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究、自由发言。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以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的互动过程.但长期以来,在传统教育观的束缚下,我们总是把教学内容放在首位,认为孩子"学会"了就行,全班儿童都按教师的统一要求和指导做同一件事,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作为主体的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得他们较长时间仍不"会学".  相似文献   

19.
<正>浙江省宁波市某小学一名六年级学生提出的"导游"可算作教师隐喻之一。很多人认为,这体现了学生的思维创新,教师正该像"导游"那样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自由探索,而不是压制学生个性化的表现。把导游作为理想中的教师形象来期待,也并非完美。因为导游往往根据事先安排好的路线带领游客游玩,在这个过程中,游客缺乏自主性。而相比之下,学习则是学生自己的事情,需要主动性的参与。当然,我们大可不  相似文献   

20.
陶蕾 《考试周刊》2013,(64):176
<正>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他把培养人的创造精神、主动精神置于突出位置,提出"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的理念。一、打破禁锢幼儿头脑的枷锁幼儿有着跟成人不一样的世界,他们的世界里充满了幻想,简简单单的一个圆形,在他们眼里可能是一个皮球、也可能是一块饼干……可是有些教师在美术活动中却用许多条条框框限制和抹杀了幼儿独具创造性的想法。我曾经看过一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