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有一个小男孩,幼年在私塾读书。一天,他和同学偷偷钻到私塾旁边的庙里,偷吃了桃子。庙里的和尚到私塾找先生告状。先生对他们说,我出个上联,谁能对出下联,就可以免罚。"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小男孩思索了片刻,对道:"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先生惊其才华,极为高兴,结果偷吃桃子的孩子们都免予处罚。  相似文献   

2.
首先,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课堂教学结构是软和学关系起了变化以后。必然提出来的对教学形式的要求。因为课堂教学如果只是知识授受、先生讲学生听,那么课堂教学结构就是个次要问题。因为你不管用什么方法来讲,只要学生记得就行了。我念过私塾,那个私塾也有十来个孩子,私塾老师不讲究什么课堂教学结构,他把你叫到面前念上几句,稍微讲两句,就用红笔把书上圈一圈叫你背。第二天你背熟了,老  相似文献   

3.
开心一刻     
正幽默笑话忘记端午节古时端午节,私塾先生没收到节礼,问学生什么缘故。学生问了父亲,回来说:"我父亲忘了。"先生说:"我出上联与你对,对不好要挨打。"他出的上联是:"汉有三杰,张良韩信尉迟荣。"学生对不出下联,怕老师打骂,哭告其父。父亲说:"对子出错了,尉迟荣是唐朝人,不是汉朝人。"学生禀告老师,先生笑道:"你父亲几千年前的事都记得很清楚,怎么昨天一个端午节就忘记  相似文献   

4.
塾师轶事     
史峰 《生活教育》2010,(10):58-60
离休老教师王金华先生,86岁高龄,受过私塾教育,至今仍旧能填词做诗,写得一手绝好的毛笔字。我拜王老先生为书法老师,常常登门求学。练字结束后,我们师徒便常聊些教育的旧事。王老先生给我讲过的旧时私塾先生的生活境遇,让我很是难忘。  相似文献   

5.
这是五十多年前,我在读私塾时,老先生要我猜的字谜。记得我刚刚背诵完“书头”,先生微笑着对我说:“有句诗,是个字谜,我念给你听,猜猜看。”接着,他就念出了作为本文题目的这一诗句……他可能意  相似文献   

6.
蟾宫攀桂     
正郭沫若幼年的时候在私塾读书,一日,他和同学们偷吃了庙里的桃子,于是和尚便找到先生告状。先生听罢要追责学生,但没人承认。先生说,我出个对子,谁能对上就免罚。先生出上联: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郭沫若思索了片刻,对道: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先生  相似文献   

7.
一、怎样看待私塾先生和作者对他的态度? 有人认为文中所写的私塾先生是鲁迅童年时代的老师寿镜吾先生,并以有关他的事迹来说明寿先生对鲁迅的关怀和鲁迅对他的尊敬,从而认为鲁迅在文章中对私塾先生是抱肯定态度的;也有人把先生看成是可憎可笑的反面人物。应该怎样看待私塾先生这个形象呢?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文艺性的散文,虽然鲁迅在写私塾先生中有现实生活中寿先生的某些事实依据,但鲁迅并不是给寿镜吾写传记。为了表达作品主题思想的需要,作者选取了有关寿先生教学生活的某些材料,这样,与实际生活中的寿先生的全貌就不可能完全一致。分析私塾先生的形象,应以作品为依据。  相似文献   

8.
古时候有位私塾先生,把“岂(豈)有此理”,读成“豆有此理”.一个学生提出了疑问:“豆?咋有山字头?”先生马上愤愤然:“你懂什么!没山的豆是平地上种的豆,这个有山的‘豆'是山里长的嘛,真是豆有此理!”这位先生,以我为对,只搞“一言堂”,既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又缺乏教学民主. 当前,我们也有一些同事在某种程度上,还存有那位私塾先生的遗风.前几天,听了一节语文课.课上,一个学生指出了老师读音的错误,老师有点不悦.后来又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对老师所讲问题提出了异议,这位老师马上板起了面孔:“是听你的还是听我的?!”如果说那位古代先生的做法浅薄得可笑,那么我们教师的这种做法,则令人深思. 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随着教改的深  相似文献   

9.
珍惜拥有     
宋代著名的书法家米芾,小时候曾跟村里的一位私塾先生学写字。学了3年,费了好多纸,却写得很平常,先生一气之下把他赶走了。一天,有个赶考的秀才从米芾的家乡路过。米芾听说他的字写得很好,就去求教。秀才说:"要我教你,就得用我的纸才行。我的纸5两纹银一张。"米芾听后,  相似文献   

10.
严肃、正统、不苟言笑,这些旧社会私塾先生的教学秉性,在现如今推行素质教育的现代化课堂中,已然不切实际。作为一名一线的小学老师,面对一个个稚嫩而又个性十足的小学生,成为"私塾先生"那是万万不可的!我是一个十分"孩子气"的数学老师,我喜欢在课堂中走到学生中间,和学生打成一片,以大朋友的身份和学生平等交流、讨论。  相似文献   

11.
神对联     
<正>过年了,我们中国人有贴春联的习俗。话说从前有个卖豆芽的人,请村里有学问的私塾先生帮他撰写一副春联。私塾先生提笔略一沉吟,挥笔在纸上写了起来,片刻即成。那人俯身一看,顿时傻了眼。原来,先生写的春联全部都是一个字——"长":  相似文献   

12.
一阳光洒进教室。我睁开眼,伸了个懒腰。“睡得好吧?”同桌香香笑着问。我望向讲台,方老头还在孜孜不倦地讲着文言文。我吐了吐舌头:“好一个私塾先生的代言人。”方老头察觉到了我们这边的动静:“米白,你来把这篇文章背一下。”我一边慢慢腾腾地站起来,一边迅速地扫视课本,然后背道:“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  相似文献   

13.
没读过私塾,也不了解私塾的内幕。小时听老人们说读私塾成天就是读书背书习作对,而且先生挺严厉,背不了书作不好对子就撅起屁股挨板子。后来读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更觉得私塾可怕可憎。  相似文献   

14.
引号的妙用     
《“私塾先生”》的课后习题第一题就要求学生明确这个引号的作用。为了让学生较好地掌握引号的作用,可作如下教学设计: 板书“私塾先生”,分别理解“私塾”、“先生”两词的意思后,提问:“请同学们快  相似文献   

15.
彼此彼此     
淳茗 《初中生》2012,(6):16
正周先生接过陈先生递过来的名片,看了一下说:"东先生,久仰,久仰。"陈先生接过周先生的名片说:"你是吉先生?"周先生听了很不高兴:"我姓周,你怎么扒了我的皮?我哪里得罪你了?"陈先生说:"我姓陈,兴你割我耳朵,就不兴我扒你的  相似文献   

16.
<正>《我的老师》作者陈桥驿先生,是浙江大学一位德高望重的终身教授,他在年届九旬时清晰地回忆了自己从私塾到大学的28位老师。细细品读《我的老师》,感受诸位老师对陈桥驿先生的言传身教,能让我们了解陈桥驿先生的学习史,窥见民国时期的教育史。首先,为陈桥驿先生的勤奋好学点赞。他的学习可以用"轻轻松松"形容,在上学期间经常看"与学习无关的书",但成绩却名列前茅.这并非说他是天才,  相似文献   

17.
夏天的回忆     
1944年的夏天,《中兴日报》副刊“十字街头”,发表了署名陈剑吟的《夏天的故事》,陈剑吟是我的原名。这是我童年时的一篇作文。40多年悠悠岁月,往日的星辰,仍在我心头闪烁。那年长沙沦陷,我全家逃难到洞庭湖边的孤儿院,我父亲是孤儿院院长。垸里没有小学,我只好就近去读私塾。私塾没有作文课,只是死读死背,从《三字经》到《古文观止》,懂不懂都念。第一天是先生领着吟诵,第二天得背出来,可是我一站在先生面前就发懵了。是因为先生的桌上横着一块竹板,一碟没放盐的生朝天椒下酒,他说放了盐就不辣了,他一边喝酒一边听我背书,这种情景下往日背…  相似文献   

18.
自从那位千古圣人说出了“诲人不倦”之后,你便成了他忠实的践行者。为了人类文明的传承,你作了一名火炬手,为千千万万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者在前行的道路上点亮一盏心灯。于是有人送你一个名字——先生。干百年来,在那间破旧的私塾里,你诵经讲史,传承人类文明,  相似文献   

19.
赵印 《考试周刊》2010,(52):248-248
最近,我随意翻了翻几篇旧文,不经意间,又看到了几个老生常谈的教师形象:第一个是鲁迅的私塾老师寿镜吾先生,第二个是魏巍的小学老师蔡芸芝先生,第三个是鲁迅留学日本时的老师藤野先生。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材就是“四书五经”,英语教材是《圣经》和《莎士比亚文集》。日前,成都出现了一家全日制的私塾,受到不少家长关注,目前已有5名3~12岁的孩子在那里进行全日制的学习和生活。私塾主人夏先生称,自己的女儿也是私塾最好的受益者。这种家庭式的教育模式正挑战着现代的教育体制。夏先生的私塾引发社会各界热议,对于这间家庭作坊式的私塾,教育部门表示有违义务教育法,应该叫停。此前,上海也出现过类似的私塾“孟母堂”,也以同样的理由——违反义务教育法——被叫停。而与上次如出一辙,此次被教育部门叫停的私塾,却在民间获得了一些认可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