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金林群  王海棠 《体育博览》2011,(7X):204-204
本文针对杭州市生理性弱势群体体育健身现状与体育健身社会支持现状出发,提出促使生理性弱势群体积极参与全民健身的弥补性、创造性社会支持模式,为杭州市生理性弱势群体体育健身的社会支持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关悦  朱昆 《体育世界》2009,(7):75-77
近年来,高校学生群体中的过度肥胖或瘦弱,以及病、残障等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不断增加。他们在高校中行使体育权利的现状不容乐观,社会、学校、家庭应着力落实国家法律法规保障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体育权利的实现,开设适合他们的体育课程,建立健全体育权利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3.
生理性弱势群体体育健身社会支持的薄弱已经影响到杭州市"生活品质之城"的建立。文章以杭州市生理性弱势群体体育健身现状和健身社会支持为切入点。采用文献调研、调查访问、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杭州13个区县市生理性弱势群体体育健身所存在的现实困境,指出现阶段杭州市生理性弱势群体体育健身社会支持应构建政策支持、家庭支持、社区支持、技术支持,最终实现自我支持的支持网络。并在此基础上对弱势群体的体育健身服务提出应加强社区体育服务人才的培养、启动公民教育、依托学校多部门合作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4.
社会性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运用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法,首先对社会分层和弱势群体体育权利保障的相关概念及内涵进行了梳理,接着从为何与何为两大维度分别对我国社会性弱势群体体育权利保障困境的成因和改进途径进行剖析。此外,针对社会弱势群体人口众多、生存压力巨大、健身意识培养不足、权益保护机制不完善等现实情况,深入审视了实现体育公平所面临的问题与阻力,并基于体育伦理学视角关注我国社会弱者的体育权利,旨在为弘扬公平平等的体育伦理精神、推动建设体育权利保障体系完善的现代化社会提供理论支持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社会弱势群体体育权利实现中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弱势群体体育权利没有得到充分的实现,弱势群体体育权利实现中存在着社会体育组织职能缺失、观念意识、法律和管理等层面的诸多障碍。同时提出通过对社会体育组织职能的再定位、转变错误意识,赋予弱势阶层体育权利、增强法律和管理保障等方面的实现路径,以期为社会弱势群体体育权利的有效实现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当今世界人权理论发展概况,分析了现今我国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弊端和由此对学生体育权利带来的不利影响。总结了国内外关于体育权利的研究现状,包括各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各国学者对体育权利研究所涉及的内容,对体育权利研究的不同视角作了分析,并对学生体育权利研究群体和研究方法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体育权利的法律化过程缓慢,当前对学生体育权利保障理论的研究滞后,深度和广度不够,且研究未涉及到小学生和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存在研究盲点。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对城市弱势群体体育行为和体育权利保障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弱势群体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偏低,跑步、健身器械、健身操舞是参与较多的体育项目,公园广场和社区场地是主要的运动场所,体育消费内容单一,消费水平较低。影响弱势群体参与体育活动的不利因素主要有经济困难、缺乏运动知识技能、没有兴趣、缺少运动场地器材、没有时间等。为了更好地促进弱势群体参与体育活动,需要加强公民体育权利的法律保障建设、加强政府对体育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建立体育公共服务利益制衡机制、加强城市社区体育建设、开展多样的城市体育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8.
《体育与科学》2019,(3):102-107
基于共享发展理念,采用文献资料、现象学、逻辑反思和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对弱势群体体育权利保障的困境、演进逻辑和突围路径进行了研究。认为:1.共享发展是以弱势群体的全面发展为旨归,关涉了伦理、政治和实践向度,是有效破解他们体育权利缺失和受损的理论向度和理应进路;2.整体而言,弱势群体体育参与和发展的困境与演进逻辑呈现出了社会排斥与工具性利用、"普及与提高"的悖论、保障制度的虚化运转和市场取向的排斥惯习以及公民权益的觉醒对体育多样化需求难以满足的隐喻抗争;3.共享发展视域下,维护弱势群体体育权益的实现路径具体包括法律顶层设计上,要强化从"全民"到"全面"的法律保障体系;建构以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为主导、强大的社会融合和社会支持多级网络体系;弱势群体要通过自我赋能把体育参与行为内化为公民发展权利、提升文化素养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9.
朱海莲 《浙江体育科学》2013,35(5):55-57,61
从维系高校教育生态链中的"体育弱势群体"——特殊学生的体育教育现状出发,对我省高校现行特殊体育教育现状进行扫描,发现至今我省高校特殊体育教育仍呈"边缘生存"的状态。抑制特殊体育教育发展的原因主要在于政策保障、社会的接受和支持服务等环节上的不到位。和谐社会背景下高校特殊体育可持续发展应在保障制度确立、课程开发、支持系统完善等方面进行改革,以保证特殊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体育学习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
曾鹏  唐海军 《体育科技》2012,33(3):155-157
以中小学学生弱势群体为研究对象,旨在保护中小学生弱势群体享有体育教育的权利,维护和加强其公平性,减少对这一弱势群体的不公平待遇。对违法行为应给予相应的法律制裁,使中小学学生弱势群体享有体育教育权利的要求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1.
体育权利是残疾人所应该享有的一项重要权利,体育领域的残疾歧视严重影响了残疾人体育权利的实现。国际社会对体育领域残疾歧视的规制主要有硬法规制和软法规制,硬法如《残疾人权利公约》,软法如《奥林匹克宪章》。经过国际社会的努力,残疾人参与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仍需继续采取措施保障残疾人体育权利的更大实现。  相似文献   

12.
公民体育权利是人权的基本组成部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公民体育权利的实现和人权事业的发展.当前.我国政府是实现公民体育权利主要推进者,但存在政府行为"失范"等问题.亟需改革;快速发展的生产力为我国公民体育权利实现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但公民可利用的体育物质资源不充分,亟需丰富;不断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实现公民体育权利坚实的法律基础,但存在诸多问题亟待完善.而随着<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的实施和社会的进步,公民体育权利势必逐步得到充分的实现.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和人权事业的发展,加快我国迈向体育强国的步伐.  相似文献   

13.
公民的体育权利是体育公共服务建设的理论基点和终极目标,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则是公民体育权利的实现方式和有效途径。公民参与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为:公民参与既是公民体育权利的重要内容,实现公共体育政策民主化、科学化的表现形式,也是实现民主和维护公民体育利益的重要工具;可行性为:现行的法律法规为公民参与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公民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为公民参与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为公民参与提供了多元选择。具体路径有:公民听证,咨询委员会,公民调查,网上征求意见,关键公众接触,由公民发起的接触、协商和斡旋等方式。  相似文献   

14.
路云亭 《体育科研》2016,(6):17-23,34
现代大型体育赛事属于一种外来文化形态,它是一种与现代社会完全兼容的超体育的文化形态。为了塑造出更为理想的国家和城市形象,大型体育赛事在中国已经演化为一种国家仪式,它在精神方面的价值可能要高于其提高民众的身体健康水准的价值。中国高密度地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也是对中国节日数量不足的补充,对民众来说具有“超身体”的仪式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等方法,对日本《体育基本法》的立法情况和立法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分析其对中国《体育法》修改的可借鉴之处。研究认为,我国《体育法》应该对体育进行较高的价值定位,并界定清楚所调整的"体育"的概念和含义。《体育法》修改应确认公民体育权利,并要以公民体育权利保护为立法理念的核心,促进全民体育的发展。还应明确法定体育管理体系,确定各级体育行政部门、体育社会组织的权责与义务,增加对基层体育机构和组织建设的立法内容。要考虑到配套法律和政策的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使《体育法》及其配套法律和政策能够为新时代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6.
The use of skis has a long history in the core Sámi areas of Inner Finnmark in the north of Norway. It played a central role in the lives of nomadic Sámi communities for centuries. However, as an organised sport, skiing has a much shorter history in this area. The first sport club was established in 1927, almost 60 years after the first sport club was established in Finnmark. The integration and consolidation of sport in Inner Finnmark was also a slow process not concluded until the mid-1960s; some 40 years after its breakthrough along the coast of Finnmark. The organising of sport in the Sámi villages happened during a time of radical change in society. Until 1950s, Norwegian minority policies towards the Sámi population were characterised as strict assimilationist, or Norwegianisation, policy. This gradually changed towards a policy that emphasised cultural plurality, integration and greater political and cultural rights for the Sámi. At the same time, a state-driven modernisation process radically changed all aspects of the Sámi society. Even though sport had been a central element to Norwegian nation building throughout the twentieth century and despite the important role sport has played in many states' assimilationist strategies towards their indigenous populations, Norwegian authorities never used sport consciously in its minority policy. Despite this, sport helped in shaping modern Sámi society, and in shaping and reshaping ethnic and local identities in Inner Finnmark.  相似文献   

17.
休闲运动与和谐社会价值理念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而“练身又养心”的休闲运动作为人类身体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中介。在物质层面,休闲运动通过各种运动形式、方法、手段满足人们对身体运动的需要;在精神层面,休闲运动以其文化形态渗透在人们的价值体系中,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精神世界。为此探讨休闲运动的和谐社会价值,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社区体育是体育社会化和体育改革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目前我国社区体育发展还比较滞后,社区基层组织功能不健全,社区区位结构不合理,国民体育意识淡薄,体育消费偏低和体育消费能力与消费欲望背反并存。笔者对这一系列现象分析之后,运用社会学原理在理论上提出了构建我国社区体育的战略目标、指导方针和运行机制。旨在为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体育体系和运行机制作一较为深入的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9.
“十一五”时期我国体育服务业发展审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6—2010年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统计的数据资料为基础,从体育服务业的规模、结构、增速、从业人员、劳动生产率及管理等方面,对"十一五"时期我国体育服务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我国体育服务业发展存在如下问题:规模较小,在体育产业中的比重较低;内部结构不平衡;社会化水平较低;区域发展不平衡;发展资金不足等。提出:加快体制改革,完善投融资体系;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体育服务业;制定有利于体育服务业发展的税费政策;落实公益性体育组织和体育事业的捐赠、赞助政策;完善公共体育场馆政策,实现"紧扣本体、全面发展、服务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公民法定体育权利和实有体育权利在现实中存在巨大差距的原因进行了讨论。研究认为,公民体育权利实现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平等问题、充分实现问题以及公民自身的权利意识、经济状况、文化水平、闲暇时间等,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实现公民体育权利的经济条件、政治条件、社会条件及思想条件等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