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七十周年纪念。媒体报导日本右派团体将推出影片,宣传南京大屠杀是虚构的。另外,大陆和香港也将推出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影片二三部,台湾方面则传出新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对于南京大屠杀仅有两三行的叙述,有一家版本甚至只字未提,一时成为媒体报导的热门新闻。  相似文献   

2.
以色列在国家建构和治理过程中充分展现了大屠杀记忆的政治功用,竭力打造大屠杀记忆的公共空间。它通过建立以亚德·瓦谢姆为核心的纪念场所、确立大屠杀纪念日与纪念仪式、规范教育体系中的大屠杀教育内容与形式、建设大屠杀网站、制作大屠杀影像等多元方式来建构历史记忆,推动大屠杀记忆逐步迈向公共历史领域,让未曾经历过大屠杀的以色列公众从大屠杀公共记忆中找寻历史通感。公众则借助纪念馆、纪念日、学校教育、历史遗迹、影像媒介等途径与历史互动,形成对大屠杀记忆的自我认知与评判。  相似文献   

3.
陈红 《历史学习》2005,(11):29-29
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以后,对南京的和平居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六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南京平民和已放下武器的军人超过30万,手段及其残忍,有的枪杀,有的刀刺,有的活埋,有的活活烧死。……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华战争中,所犯下的无数罪行的一小部分。但在南京的屠杀是最野蛮、最疯狂、规模最大的一次。那么,日军为什么要在南京进行大屠杀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第一,日本军国主义残暴的战争和侵略本性、反人类的非人道的罪恶本性。日本军队作为一部开动起来的侵略战争的机器,任何一个日本士兵加入进去,都会随着这部侵略战争机器…  相似文献   

4.
大屠杀叙事是南京对外形象塑造工程中不可回避的论题,因为此类叙事很大一部分具有国际影响力,为许多外籍人士所知。历史不可更改,正视这段悲痛和屈辱的历史,并借力于相关叙事的知晓度,推广南京的对外形象,继而进一步更新丰富,不失为一种妥善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记忆与遗忘     
欧阳应霁 《新读写》2009,(7):101-101
许多许多年前,中风卧床前夕已经有善忘乱想症状的祖父,在居住的徙置区附近迷了路,继祖母和年幼的姑姑、叔叔回家时发觉祖父已经失去影踪,入夜后依然未回家。心急如焚的伯父和父亲马上报了警,又四处奔走,在一众亲戚朋友处留言打听,生怕老人家独自乱走会出意外。结果在事发三十多个小时后,已经疲惫不堪的母亲在祖父家附近的山坡马路上发现了游荡的他,  相似文献   

6.
【活动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记忆的概念,树立增强记忆力的信心。2.引导学生去体验、感悟、掌握一些记忆的方法及规律。3.通过学生在活动中的心理体验,培养学生发现规律、总结规律的热情,提高学生运用记忆规律的能力。【活动准备】1.收集阅读材料;2.下载背景音乐"渔舟唱晚"。【适应年级】初中【活动过程】引导语:记忆是过去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同学们都希望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最好不要忘记。今天我们就一起踏上"战胜遗忘,留住记忆"之旅。  相似文献   

7.
正是由于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组织积极参与大屠杀教育、保存大屠杀记忆,大屠杀话语才在国际社会占据了日益重要的地位。国际组织主要从战争罪行证据的调查与搜集、大屠杀纪念与教育活动的开展、与"否认大屠杀"等反犹主义行为做斗争等方面保存大屠杀记忆,并且将大屠杀纪念与教育活动日益制度化。国际组织对大屠杀记忆的传承有助于帮助公众了解大屠杀以及种族仇恨的危险性,推动创伤教育成为公共文化的重要内涵与道德基石,但在此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对创伤记忆的政治化解读与道德滥用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加拿大作家阿尔维托·曼古埃尔在《阅读史》(原名《A History of Reading》,吴昌杰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中对私人阅读有一段描述:“我也习惯在床上阅读。在我度过童年夜晚的许多床中、在过路车辆的灯光阴森恐怖地扫越过天花板的奇怪旅馆房间里、在那些味道与声音对我而言很陌生的屋宅中、在夏季平房小住宅中—海风带来咸温黏味,或者山中空气如此干燥,我甚至要在身旁放一个装有油加利树水的蒸气盆,以帮助呼吸—床和书的结合让我有一种夜夜都可以回去的家的感觉,在任何天空之下。没有人会大声吆喝,要我做这做那;我的身体一无所需,在这些纸页之下一动也不动。所发生的事是发生在书本上,而我是故事的叙事者。生活之所以发生,乃因我翻动这些书页。看到最后几页,放下书,好让故事的结局到明天才发生,然后,带着实际上已让时间停止的感觉深入我的枕头中。我不记得有比这更大、更广的喜悦。”一个人的阅读史,竟如此纯粹而温暖。在因阅读而接受的进程中,其时的阅读语境以及目下的重新认知都鲜活地呈现。对文革文学文本的阅读与接受无疑正是此类。基于此,本刊愿意在20世纪文学视野下开辟这样一个子栏目,为那些深沉的阅读和接受体验的学人提供话语空间。感性和理性的阅读,都在我们的欢迎之列。我们依然相信:“阅读,几乎就如呼吸一般,是我们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9.
外语词汇记忆中的遗忘与复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外语词汇习得过程中经常会发生遗忘的现象,初次记忆的单词,如果没有经过再一次的注意和加工,单词回忆起来的比率会很小,这说明信息已经从记忆中消失了。信息从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是通过复述实现的,但是复述并不是简单的重复,机械重复一次不等于痕迹加深一点。为了使更多的信息永久地保持在长时记忆中,需要不断地对信息进行精细的复述,也就是将复述的材料加以组织、理解与抽象,使它们与记忆中已有的信息联系起来,形成深层次的加工。  相似文献   

10.
关于记忆与遗忘定量研究的两个数学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常微分方程,得到记忆量与时间的变化函数。  相似文献   

11.
南京大屠杀是日军侵华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中国学者对此暴行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日军实施暴行的心理层面来看,这是日本长期对士兵实行军国主义教育,使日军普遍形成非正常心理的必然结果,日本军国主义才是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12.
日益猖獗的右翼势力不断否认侵略历史.否认南京大屠杀。该文分析了日本右翼的特点及危害,并提出了我国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1937年12月日军攻占南京后所犯暴行中,最引人注目的除了大屠杀以外,强奸与虐杀是不可忽视的严重罪行之一。事实上在某些语境下,对无辜妇女的强杀往往比屠杀更容易激起强烈的愤怒情绪,究其原因,则与人类社会中女性的地位不无关系,侵犯与愤怒事实上都源自对女性身份的相同设想。同时,南京大屠杀中大量性暴行的产生也与日本传统文化息息相关。本文试图结和女性主义对强奸的理解及日本历史文化背景,综合运用心理学方法分析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的性暴力原因。  相似文献   

14.
今年正值武汉抗战71周年,武汉抗战对于抗日战争的胜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武汉在抗战初期对日军南京大屠杀纂行的大量有力的早期揭露.不仅推动了抗战胜利的到来,而且对其后的历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对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研究方面,缺乏针对南京沦陷后留下的慈善机构的专门研究文章。虽有关于慈善机构从事尸体掩埋的记录,但这直接关系到南京大屠杀的人数,所以重点放在考证当时的埋尸人数,而不是研究当时的慈善机构。事实是一部分慈善机构没有离宁,在南京沦陷后及大屠杀期间,冒着巨大的生命危险,作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事,让人敬仰不已。  相似文献   

16.
任何人的动作记忆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的遗忘,很多专家和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在该文中,笔者通过对物理实验操作性技能的遗忘规律曲线进行探讨,对物理实验操作性技能遗忘规律提出质疑,通过物理实验操作性技能的遗忘与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进行比较,对物理实验操作性技能的培养以及课程设计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日军在中国的战争与施虐罪行罄竹难书。而其中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则是臭名昭著的南京大屠杀。长期的军国主义教育,使日军形成了征服中国的心理基础,是导致暴行发生的直接原因;普遍存在于日军士兵中的大和民族优秀论意识以及蔑视中国人的认知心理,是暴行发生的内在原因;长期的侵华战争使日军形成了变态的畸形心理,是暴行发生的深层因素;在对被征服者的凌辱与毁灭中,日本士兵恐惧报复的心理,是暴行全面发生的原因;日军在战争中遇到中国军民的顽强反抗,形成了其强烈的复仇心理,是暴行发生的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18.
历史教科书中如何认识和描写“南京大屠杀” ,关系到如何认识历史 ,如何教育下一代的大问题。中国很重视对学生进行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教育 ,各家教科书对这一事件都有详细描述 ,都配有插图 ,都设计了针对这一问题的习题 ,由此揭露日本侵华战争的残酷性和野蛮性。日本历史教科书把重点放在这一事件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意识上 ,描写这一事件的分量也很少 ,同时还存在着史实错误。我们希望日本能正确对待历史 ,教育好下一代 ,让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相似文献   

19.
南京是中国享誉海内外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十朝都城。南京教育历史悠久,传统深厚,颇多鲜明的地方特色。南京教育史是一部令人深思、令人警醒、令人振奋的历史,是中国教育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20.
《旧京词林志》是明代浙江宁波人周应宾所编的南京翰林院志。该书是记载明代南京翰林院文献留存不多的志书之一,可以补充参证明代黄佐所修的《翰林记》。《旧京词林志》在修成之后即被很多书目和笔记纷纷引用,显示了此书记录文献的真实性、客观性的特点。是继唐代李肇《翰林志》之后,又一部具有较高文献利用价值的古代翰林院志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