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2008,(18)
《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是李希贵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作学术访问期间记下的所见所闻所感,是他和美国教育专家、教师一起分析课堂,碰撞教育智慧的结晶。欣赏着鲜活的教育教学案例,聆听着作者的教育心语,如沐春风,如醍醐灌顶,真是一本好书。36天,李希贵用敏锐的目光穿越了美国宏大的教育体系,穿越了美国眼花  相似文献   

2.
王永军 《师道》2011,(9):13-13
最近再次拜读了李希贵先生的《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一书,文中一个个经典的案例使人有茅塞顿开之感,不禁感概于中美教育观念与制度差距之大。掩卷深思,我们能从中借鉴到什么呢?  相似文献   

3.
《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是李希贵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作学术访问期间记下的所见所闻所感,是他和美国教育专家、教师一起分析课堂,碰撞教育智慧的结晶。欣赏着鲜活的教育教学案例,聆听着作者的教育心语,如沐春风,如醍醐灌顶,真是一本好书。  相似文献   

4.
最近读了李希贵先生的《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和《学生第二》两部著作,感受颇深。李希贵的书,文字浅显易懂,却往往视角独特、发人深思。在《学生第二》一书中,作者敏锐地提出了一个问题:当强调学生主体、学生中心的时候,我们应当把教师放在一个什么位置上?作者的思考是:要把教师放在学校第一的位置,  相似文献   

5.
正从《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到《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李希贵的书我读了不少,但这次在读《面向个体的教育》时,我心里受到的震撼前所未有。虽然书中不少观点颇有新意,比如"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校长要走在改革队伍的中间""发现和教育同样重要""帮助孩子在集体之外成长""寻找质优价廉的师德"等,但从总体上看,在根本的教育理念上,希贵所论述的不过是教育的常识,或者说,他让我们把教育眼光投回到了教育的起点,让我们思考一个朴素但又被许多教育人遗忘  相似文献   

6.
陈文 《湖南教育》2005,(15):4-5
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李希贵是当代基础教育领域里颇为知名的思想者与开拓者之一。最近,李希贵应邀来到浏阳,向老师们作了《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革命》的学术报告。演讲前,记者对李希贵作了一次访谈。教育其实很简单陈:你是教育世家出身吗?我还很想了解你的身世。李: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我的长辈和亲友中没有人做教师,没有人懂教育。但他们却以勤劳、善良、宽厚的品格无声地熏陶了我,为我奠定了做人的基础,让我能够自由自在地成长。我的人生已走过了46个春秋,从事教育工作也20多年了。随着阅历不断丰富,反倒越来越多地审问着:什么…  相似文献   

7.
李希贵的“稀贵“之处,就在于他直面教育现实的理性思考和改革的勇气。这是我读完《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后的最大的感受。刚当上校长,领导一所学校的时候,李希贵也犯过目前我们大多数单  相似文献   

8.
姚晓红 《上海教育》2013,(36):45-45
在李希贵校长培养基地,我感受到的是“目中有人”的培训。  相似文献   

9.
正一问:你们是教育家吗?刘堂江刘堂江:我按采访顺序来介绍三位嘉宾。1990年,我采访魏书生,时任盘锦实验中学校长;1993年,我采访建平中学校长冯恩洪;1999年5月,采访高密一中校长李希贵。3个人都是我的老朋友。现在我问一个敏感的问题。你们三位对自己的教育家身份敢不敢答应?李希贵:我不敢答应。从小到大,我一直是听着魏老师和冯老师的报告——变老的。尽管"教育家"现在变俗了,但在我内心里定位还是比较高的,我从魏  相似文献   

10.
最近,有幸读到《当代教育家教育智慧》这本书,细细品味着李希贵老师的教育智慧,我为书中先进的教育理念、观点、方法、做法所触动。学习中让读书滋养心灵。高尔基说过:“凡是我所有的好东西,都要归功于书。”我国也自古就有“读书改变命运”的说法,李希贵老师的人生历程或许能作为这些话的印证。从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到松下幸之助的《经营人生的智慧》;  相似文献   

11.
李希贵的“稀贵”之处,就在于他直面教育现实的理性思考和改革的勇气。 这是我读完《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后的最大的感受。  相似文献   

12.
(接上期) 五 说说高林生吧。高林生和李希贵先生一样,现在也是大名鼎鼎、蜚声全国的教育专家了。高林生是我的学弟,在徐州师范学校读书时,他比我低一级。后来,他当了我们鼓楼区文教局的副局长,我才忽然发现他比我高,便不敢直呼其名了。现在他下台了,我觉得他又和我一样了,便又叫他高林生了。  相似文献   

13.
山东有个潍坊市。潍坊有个李希贵。十多年前,李希贵是极受学生欢迎的语文教师;十多年后的今天,李希贵成为闻名全国的教育改革家、全国劳动模范。今年45岁的李希贵面庞清秀,温文尔雅,举手投足间透出的是浓浓的书生气。他最大的嗜好是读书思考,最大的乐趣是听课——虽然现在担当着800万人口的地级市——潍坊市教育局一把手的繁忙角色,但仍然不间断深入课堂听课,不过我们不能仅从李希贵的书生气来断定他的性格,否则,我们便无法理解他在十多年时光里的四次突破。1990年底,李希贵被任命为高密市四中校长。当时这所高中是个什么状况呢?只需列举一例:1990年该校竟创造了只考取一名大学生的“奇迹”。李希贵以“永不屈服”为校训,从最敏感的人事制度入手对学校内部体制实施全方位“手术”。变化是如此的迅速:学校面貌生机勃勃,各项改革成为时人关注的热点!当然老百姓最关心的高考升学率也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大幅攀升。1995年,李希贵任高密一中校长。此时一中同样境况不佳:社会不满,老百姓有怨言。李希贵在山东省首家推行了教师职务评聘分开和校长干部职级制改革。一时间,高密一中素质教育繁花似锦,被教育部领导称赞为“高中段实施素质教育的成功典型”。1997年,李希贵担任了高密市教委主任。高密市最繁华的  相似文献   

14.
孩子们都是不同的个体,需要我们去区别对待。接下来告诉大家面对如此众多截然不同的个体,李希贵校长是怎么做的,而作为一名普通一线教师的我,以我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的鲜活例子,告诉读者们我面对了哪些困惑,又是如何通过无数次的教育实践渐渐从困惑中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5.
范刚 《教育文汇》2014,(8):39-39
读李希贵老师的第一本书,是《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李希贵出生农村,勤劳、善良、宽厚的家风打牢了他做人的基础。他的爷爷不懂教育,却知道知识的重要,父母一天书没有读过,却执意供养着儿子专心读书。多年来,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5月9日上午,在江苏省教科院主办的第九届教育家论坛上,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做了"绿化课程链"的主题报告。报告引起了热烈的反响,与会代表反应不一,有人赞许,有人钦慕,有人质疑……在种种声音之中,有一种观点颇具代表性:十一学校的改革是不可复制的,因为这是一所特殊的学校,为李希贵的改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为构建和谐、奋进的校园文化,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不少学校提出走内涵发展道路,营造“书香校园”是策略之一。教育家李希贵说:“我真正的学习生活是从读书开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读书,使我顿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顿悟了人生。”如何以浓郁的书香充盈师生生活,以浓郁的书香奠基人生呢?  相似文献   

18.
舒扬 《中学教育》2007,(1):F0002-F0002
出差在外我总是随身带着她国家督学、全国著名教育改革家李希贵先生到华东师范大学的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讲课,本刊记者闻讯前往采访。李希贵热情地向大家介绍记者,这时,一位中年校长走过来笑着打招呼:“我每期都读你们杂志,《基础教育》办得非常有个性,很精彩,我很喜欢读啊。出差在外我总是随身带  相似文献   

19.
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语文教学的一些诟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一直在探寻一种理想的教学模式。但囿于惯性思维,在创新面前畏首畏尾,瞻前顾后。许多的困惑、难题,在读完李希贵老师的书后,好像突然找到了出口和方向。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寒假,从朋友那借了几本书,其中一本《学生第二》吸引了我的眼球,于是,案头枕边,手不释卷,颇有心得。《学生第二》是一本教育管理随笔,是李希贵老师在二十多年的管理中提炼的成功经验,是对教育的感悟,也是他管理理念的精华。那一个个小小的案例折射的是智慧,那一句句朴实的话语蕴含的是哲理,而那一个个小小的改革凸显的是胆识。李希贵老师在《自序》中对用"学生第二"作为书名是这样解释的:"对一位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