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这是我们现在每个“高三人”的梦想,可为什么有这样的梦想?也许不是我们都曾想过的问题…… “为什么要上大学?”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把这个问题改成“我们想从大学生活中得到什么?上大学空间能带给我们什么”?不同的人,其看法可能不一样。  相似文献   

2.
代黛 《科学启蒙》2013,(3):76-77
我们在武侠小说里看到过“点穴”和“隔空点穴”这样的神功,但“点穴武器”我们还没见过,那么它是什么样的呢?在战场上行得通吗?  相似文献   

3.
几何课上,老师把我从迷迷糊糊的睡梦中叫醒,问:“和相交线对立的是什么线?”同桌提醒我:“平……平……”我如获珍宝地说:“苹果线!”语文课上,老师领我们读:“清晨的阳光一点也不耀眼。”我们跟着读:“清晨的阳光一点也不要脸!”英语课上,老师教了我们apple这个单词,老师说:“跟我读--苹果!”我们大声的读:“--苹--果--!!”生物课上,老师告诉我们水绵是自养植物,老师问:“还有什么是自养的?”我答:“人!”地理课上,老师提问睡梦中的我:“北在哪里?”我答:“在我头顶上啊,不是上北下南吗?”历史课上…  相似文献   

4.
前段时间,听了一节外校教师执教的品德与生活课“生活中的困难”。在课上,有一句话反复响起:“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坚持到底!”教师一直在重复这一句话,这似乎是他心中的“标准”答案。教师问道:“遇到困难了,我们应该怎么做?”“你有什么体会?”学生都会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克服困难,勇往直前……”老师也不忘满意地表扬学生一句:“你说得很好!”我在思索,学生在这样的课上究竟能收获多少?学生在课堂上收获的可能仅仅是教师常挂在嘴边的那几个“高尚”口号似的词语。当我们的学生在遇到困难时,真能做到这些吗?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有克服困难的决心?  相似文献   

5.
如何把握文本情感的激发与感染是我们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新课标强调“以人为本”,指出“要诊视每一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在我们的课堂上,我们也可以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语:“你喜欢他吗?”“能说说你的理由吗?”“他的哪些地方令你感动?”“就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一起来读一读。”可以看出,语文老师在千方百计挖掘着学生内心深处的那份感动,  相似文献   

6.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在育才小学三周年纪念晚会上谈到了“每天四问”,其中第二问是:“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因为“学问是一切前进的活力的源泉”,学问怎么进步?陶行知先生认为,“集”是帮助我们学问易于进步的方法之一。“集”是“搜集”的集。笔者认为:可以收集以下方面的知识使我们的学问有进步。  相似文献   

7.
梁侠 《中国考试》2005,(9):37-38,41
怎样才能“答到点上”?这是学生常问的一个充满了困惑的问题。就此困惑,我们的回答是:要想答到点上。首先必须知道“点”是什么?怎样去找“点”?然后就是如何针对“点”来组织相关学科知识进行解答。  相似文献   

8.
临近段考或期考时,我们在一些小学常常看到语文教师在忙着“赶课”。原因是他们在前面的教学中“长文长教”,甚至“短文也长教”,导致还有许多教学内容来不及上完。语文教师为什么喜欢“长文长教”?“长文”能“短教”吗?如何才能实现“短教”?我们拟就这些相关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周奎英 《师道》2010,(11):10-11
关于“教育家”的讨论是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当代中国有没有教育家?”“什么样的人能算得上教育家?”“我们怎样培育教育家?”这些问题被一千次一万次地弛向人们的心湖,引发了各种各样的思考和纷纭的议论。  相似文献   

10.
使用新教材,怎样才算得上一堂好课?这是广大教师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我们应从数学教学所关注的基本问题出发,寻找课堂教学评价的维度。具体地说,就是从“为什么而教?”“怎样教?”“怎样学?”“教什么,学什么?”“教得如何,学得如何?”等方面去评价一堂课。教师是一门特殊的职业,有它特定的行业要求。据此,我们可以根据相关的数学教育理论得出如下的评课维度: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的实施,新课程的推进,都将视线越来越多地集中在课堂上,“聚焦课堂”“关注课堂”甚至“决战课堂”的提法已不鲜见。那么,今天我们的课堂应该是什么样?应该呈现出哪些基本形态呢?这里,我们从“否定特征”的角度,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我们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常常会缺失什么?儿童!卢梭说:“把儿童当做儿童。”儿童观是教育观的核心和基础,儿童立场是真正的教育、良好教育的鲜明标志和成功的根本动因。但是,在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我们真的以儿童为主体,尊重儿童了吗?真的知道“儿童是谁”,“儿童在哪里”吗?真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一、研究背景 教是为了“学”,那学生究竟该学什么?怎么学?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一般是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参的指导建议来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预设课堂上“教什么”和“怎么教”的过程。我们知道学生是充满个性的,他们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也是存在差异的,但是我们却很少能站在儿童的立场上,  相似文献   

14.
周武 《江苏教育》2010,(6):34-35
“周校长,学校安排我上‘小小科学家’校本课,我怎么上呀?”“那么多学生全部走出教室去赶场子,能不乱吗?安全怎么办?“‘现在的学生比我们知道的还多,我们能上好吗?”……自从宣布了校本课程的课务以来,已经不止一位老师在我面前发愁。  相似文献   

15.
孩子下课以后同到家,妈妈总是会问:“今天在学校学了什么啊?”但是,孩子如果同答说:“我们今天上了幸福课。”你会怎么想呢?妈妈肯定会反问:“那是什么课啊?”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焕发青春,或许课堂上不再是单调乏味的知识讲解,不再是高深莫测的演唱技巧。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带给我们更多的是课堂上的“热闹非凡”:多媒体眼花缭乱;小组讨论满堂皆是;教师语言文采飞扬……然而,当我们一味追求“热闹”的同时。能否静下心来想想孩子的耳朵里到底听到了多少音乐?他们具备多少倾听的能力来听懂音乐?音乐真正直达他们的心灵了吗?我们该如何在音乐教学中运用恰当的聆听方法和途径,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聆听习惯,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倾听能力呢?  相似文献   

17.
周爱玲 《考试周刊》2011,(77):60-60
一 临近期末考试,我在集体备课时提问:“作文要如何复习?”没想到得到的答案是:“作文还要复习呀,就是复习了也白复。”难道在我们农村中学作文课真的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吗?作文课上与不上真的没什么区别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异常的情况呢?  相似文献   

18.
王会芳 《广西教育》2009,(26):34-35
有一幅漫画中的成功人士让我非常震撼:“他咋有那么多母校”,答案是“上小学时他留级四次、转学五次”。如果我们只是用“分数”这一把尺子去衡量的话,这位校友绝非优秀生,也绝不会走到今天的成功人士行列。那么,是什么让他走到成功的今天?当时的教育给了他什么样的舞台?这给我们教育工作者什么样的启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价值观、人才观、学生观应该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19.
不知是谁,从何年何月何时起把“北大荒”当做我们美好的家园──黑龙江省的代名词。于是,可怜的当代人,总喜欢把自己打扮成为黑龙江最早的创业者……难道历史上的黑龙江真的是那么的荒凉吗?谁是黑龙江最早的创业者?黑龙江究竟是不是“北大荒”?黑龙江的历史应该从何处谈起?历史上的黑龙江人是否创造过古代文化和古代文明?这一连串的疑问,就是本文所要回答的内容。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对黑龙江先民在历史上的活动的愚昧和无知,致使我们在“黑龙江就是北大荒”这条死胡同里迷茫了近一个多世纪。今天我们要走出这条令我们黑龙江人垂头…  相似文献   

20.
张凯 《生活教育》2011,(10):63-63
那天,我正在办公室里批改作业。突然,教我们班的崔老师匆匆地走了进来。“张老师,你们班下午有自习课吗?我打算把今天的课再重新上一遍……”“重新上?为什么?是有学生故意捣乱干扰您讲课?还是……”我急切地追问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