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以志怪传奇为特征的文言小说的杰出代表。通过对悍妒文化做源流梳理,例举历史上有名的悍妒典故,认为明清小说家提出的疗妒法主要有:以悍制悍、佛法疗妒、道德说教等。  相似文献   

2.
《聊斋志异》塑造了数以百计的妇女形象,既有美丽多情、才艺俱佳、清纯聪慧、贤惠多能、安分守己爱与关的女神形象,也有河东狮吼、牝鸡司晨、恐怖可憎的悍妇妒妇形象。本文重点分析悍妇妒妇形象的特点及形成原因,同时对蒲松龄的创作这些形象的心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作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作文之难不是学生写不出作文,而是写的作文太平庸,泛泛而谈,平平之论,难有出类拔萃的好文章。近读研究蒲松龄的专家盛伟编写的《聊斋佚文辑注》,读到一篇蒲松龄先生当年写给他的侄子们的关于应试作文技巧的经验之谈,笔者想简作介绍,希望能对亟需提高作文成绩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肖阳 《语文知识》2012,(4):62-62,73
蒲松龄的短篇小说《劳山道士》,故事结构波澜起伏,一波三折,表现出高超的叙事技巧。故事意蕴深邃,颇富哲理,启人深思。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清朝初年的政治、经济状况和蒲松龄生平,分析了清初社会现实和个人经历对蒲松龄文学创作的影响,及其思想在其作品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蒲松龄处在一个颇为复杂的历史时代,新兴的生产方式和渊源深厚的文化传统同时对他产生了强大的影响并有一定的制约作用.这种影响表现在其创作中,最具有代表意义的是便是〈聊斋志异〉的〈黄英〉一文.从〈黄英〉一文文本的人物和情节设置上探讨蒲松龄并不为人所知的深层心理,可以揭示他以儒家文化为主导试图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代史和各种笔记文中,历朝历代都有所谓"妒妇"的记载,到了明末清初,"嫉妒"成风,妒妇们大量出现,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叙事文学中也出现了一大批的妒妇形象,甚至有一类小说专以描写妒妇形象为主,并把"疗妒"当成小说的宗旨。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文学史上,杨贵妃题材文学作品数量众多,这不仅仅是一种文学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杨贵妃题材文学作品从中心人物、故事、历史背景几个方面入手研讨杨贵妃题材文学作品,其文本体现出爱美、重情尚奇、重史的文化心理,从而解答杨贵妃题材文学得以兴盛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聊斋志异》涉及婚嫁类的词语相当多,从这些词语可以体现出蒲松龄的婚姻观:与"媒人"相关的词语表现作者"非媒不婚"的观念;婚礼过程用词的描写表现出作者反对"非礼成偶",认为婚姻过程中的礼仪不可或缺;与纳妾相关的词语也体现出作者始终默许"一夫多妻";从婚后相处的词语中可发现蒲松龄不太赞成离异和休妻,即使真的要离异或者再续再醮,也都必须符合传统礼仪。  相似文献   

10.
蒲松龄痴迷科举考试,一生共参加了十次乡试,但皆以失败告终,至死没能跨过秀才的门槛。科举不遇带给蒲松龄最直接的后果是终生不易的生活窘迫困苦,因此,他把摆脱这种经济状况的愿望融入《聊斋志异》的创作,为自己这样的读书人设计了种种求财致富的方式,借助这些作品传达自己内心深处潜隐的脱贫意识,从中“获得一种假想的满足”。  相似文献   

11.
蒲松龄的情爱观具有复杂的内涵和大胆的反封建反礼教的时代意义。同时也揭示了“以情反理”与“以理渗情”相互交织的矛盾与困惑,这在其作《聊斋志异》中有明显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醒世姻缘传》是古代妒妇题材小说的典型代表。作者以诙谐幽默的语言塑造了一批典型的悍妇形象,对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惧内现象做了比较全面的描绘,并从社会因素、经济的发展以及个人情感等方面对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做了比较深刻的剖析,一定程度上展示了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体现了的对女性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聊斋志异》里反映爱情、婚姻以及妇女问题题材的作品,大都寄寓了蒲松龄在现实生活中寻求不到的理想。其中,《阿宝》因阿宝和孙子楚都是普通人,情感变化曲折合理而更具现实意义,也更真实地表现了蒲松龄心目中理想化的夫妻关系模式:夫妻情感平等,妻子要是贤内助,夫妻应是同命鸟。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从蒲松龄运用幽默滑稽来表现“孤愤之情”、“珍视人性”、“针砭世风”三方面着手,剖析《聊斋志异》令人解颐捧腹的艺术风格,以图让读者领略蒲松龄创作艺术的另一层面。  相似文献   

15.
《聊斋志异》中《鸽异》所写主人公邹平张幼量,原型为明末抗清志士张万钟。张万钟不仅正面抗击清军,以身殉明,而且撰了世界鸽类研究史上第一部专《鸽经》。他是清初大诗人王士祯的岳父,《鸽经》赖王氏操持得以传世。蒲松龄写《鸽异》也是对乡贤的一个纪念。  相似文献   

16.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塑造的女性形象或人或鬼,或神或妖,大都鲜活靓丽,风情万种。她们或为贤妻良母,或为悍妇妒妇,或为红颜知己。从蒲松龄对她们的不同情感倾向和态度中可以透视出蒲松龄既否定片面的贞操观又不反对寡妇守节;既否定父母之命又不反对媒妁之言;既提倡妾为君贞,君为妻义又不反对一夫多妻;既尊重女性又不仇视无辜女性的婚恋观。这是一种在继承了传统婚恋观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17.
李以恒的《淮城夜话》汲取了云南民间文学的丰富养料,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结合云南历史进行了推陈出新的再创作。可以说,李以恒的《淮城夜话》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比肩而立。二者都把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等非现实事物组织到现实社会生活中来,又极力把花妖狐魅人格化,把幽冥世界社会化,通过人鬼相杂、幽明相间的生活画面深刻地反映了现实矛盾;二者还充分利用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所提供的超现实力量,突出地表现了作者理想的人物和生活境界,并给好人以美好的结果,给恶人以应得的惩罚。虽然都继承了六朝志怪和唐宋传奇以来,以狐鬼幽冥等超现实事物反映现实、表现理想的传统,并加以创造性的发展,但因为受不同土壤的滋养,《淮城夜话》与《聊斋志异》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从取材、主题、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对二者进行了比较,说明李以恒的《淮城夜话》就是云南版的《聊斋志异》。  相似文献   

18.
对<婴宁>主人公性格特征进行分析,认为蕴含其间的作者蒲松龄的审美取向为自然、纯真、智慧的人性美,并从蒲松龄所处时代背景、个人生活经历、审美历史传承及社会理想和审美时尚等方面探析了作者审美取向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浅论蒲松龄诗歌的思想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蒲松龄的生平事迹 ,对其诗歌的思想内容进行了简单的分析评论。蒲松龄诗歌题材十分丰富 ,本文只对其中三种最重要、最能反映其创作个性的题材类型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评析 ,这三种诗分别为 :咏怀诗、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以及表现亲情、友情和知遇之恩的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