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培养学生活动探究、分析归纳能力为基点,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习物理.采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和探究式学习模式,首先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活中液体压强与固体压强的现象相类比,结合实验验证,使学生确信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有压强,再根据液体具有流动性的特点,结合游泳时的身体体验说明液体内部各个方向上都有压强;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明确液体的压强只跟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其他因素无关;引导学生利用理想模型法推导出液体压强的公式;最后引导学生将液体压强的特点和公式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活化了知识.  相似文献   

2.
设计理念 本节课从学生容易见到的二个物理现象: ①矿泉水瓶压瘪 ②橡皮帽压在黑板上出发引出课题,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兴奋状态;接着的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粗略测量大气压强实验,把教学过程推向了高潮,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探究创新,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本节课也突显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课程标准理念.  相似文献   

3.
“液体的压强”是初中物理“压强”一章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下面谈谈本节课教学中的指导思想和一些做法。本节课教学的主要目的是:1.使学生明确静止液体对容器的底、侧壁、内部都有压强作用,弄清静止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2.通过引导学生对实验观象的观察分析及对实验结果的比较、归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物理知识的能力。一、从复习帕斯卡定律的适用条件引入课题  相似文献   

4.
设计理念 本节课从学生容易见到的二个物理现象: ①矿泉水瓶压瘪 ②橡皮帽压在黑板上出发引出课题,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兴奋状态;接着的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粗略测量大气压强实验,把教学过程推向了高潮,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探究创新,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本节课也突显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课程标准理念。  相似文献   

5.
根据大气压强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了解大气压强,通过观察跟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了解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认识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现象。由于气体的特殊存在形式——看不见摸不着,不像固体压强那样可以  相似文献   

6.
设计思想“大气的压强”是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十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压强的概念、压强的公式和单位、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规律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公式之后 ,学习的又一压强方面的知识 .这节课主要讲的是关于气体压强中大气压强的初步知识 ,与前面所学的固体压强 ,液体压强一起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要求学生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会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 ,并且知道托里拆利实验说明了什么 ,知道大气压强的大小 .由于学生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已知道压强以及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设计与教学说明 本节课内容选自人教版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是一节很经典的化学理论课。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从实验出发。以边讲边探究的形式进行,一边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一边启发学生充分讨论.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建构理解的基础,还给学生留有了广阔的建构空间。  相似文献   

8.
<正>1设计理念本节课的要点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从前人的实验中获取有效信息,帮助学生建立起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通过学生观察、分析资料并自行归纳,得出结论;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或补全试验,以达到培养实验探究能力的目的。通过对科学史的学习,在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继承、创新、质疑、实事求是和  相似文献   

9.
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引导、合作探究、归纳总结等方法进行教学并借助实验、模型、多媒体等手段进行重难点的突破,教学内容丰富,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人教版<物理>必修2第七章的第六节,是一节典型的科学探究课,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本节课总体设计思想是:通过学生熟知的生活中的例子,引人问题,科学猜想,选择科学的研究方法,设计实验,分析、归纳、总结出结论.  相似文献   

1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解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是初中阶段的一个教学重点.本节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学生从生产生活实际发现和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学生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亲自实施探究方案→总结归纳形成结论的方法来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观课过程中发现无论是在初中平常的教学课堂,还是一些大型的全国初中比赛课,都有一个现象:在重力、摩擦力、杠杆、压强、液体的压强、大气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浮力、浮力的应用、功等内容的教学过程中,较少老师自己或引导学生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并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力的示意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流体压强与流速这节课,不少老师在课堂上做了大量的实验,有的课堂甚至一节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思想设计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和知识的建构者。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是学生实践的组织者、引导者。本节课首先设置一个具体实例,引起学生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实际操作验证、分析归纳推理等教学活动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发展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正>一、教学分析本节课是前面力学内容的延续,又是学习简单机械的开始。因此,本节课内容至关重要。本节课分两部分教学,第一部分是认识杠杆及杠杆的五要素,其中力臂的画法较易出错,老师先引导学生画点到线的距离,然后慢慢认识力臂;第二部分是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这部分内容必须让学生亲自参与探究过程,通过合作交流得出结论,记忆较深。本节课学习重点是杠杆的平衡条件,难点是实验数据的处理及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5.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老师指定本节课的任务,学生为主体,学生自己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去探究怎样完成老师分配的任务后大家一起讨论,利用学生自己"互相残杀"式的讨论,最后老师做评委点评的方式来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的特点是:以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来引导。  相似文献   

16.
刘水河 《科学课》2010,(2):36-38
教学分析 燃烧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他们没有从科学的角度探究过燃烧现象。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对燃烧现象提出问题,根据资料尝试解决问题,设计实验获得事实证据,掌握关于燃烧的核心科学知识点,在探究中培养学生收集事实证据的能力。本课力求根据学生的情况,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生成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设计思路《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抛体运动"规定的内容标准为"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处理复杂运动时常用的一种方法,"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一节正是该方法的典型应用.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方法,所以,以此为基础加以引导启发,学生即可应用已学知识去解决新问题.本节课应突出"自主、善导、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通过"提出课题——确定方向——成立小组——设计方案——合作探究——交流总结"等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方法.本节课在设计时突出了以下几点:(1)重视科学实验探究——整节课由探究性实验组成,通过实验设疑解疑、探究规律,体现了科学实验是揭示自然奥秘  相似文献   

18.
蔡钢  陈珍国 《现代教学》2006,(7):106-110
教学设计思路 在本节课中,我们把《气体的压强与体积的关系》(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物理(试验本)第九章B节)这节内容分成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用日常所见的“充气用品”创设情景,用“压缩空气点燃硝化棉实验”引出描述气体的三个状态参量;通过自主研习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明确气体的体积、温度与气体压强的概念和国际单位;通过五种典型情形的讨论让学生掌握测量和计算气体压强的多种方法。第二课时利用DIS实验,通过“创设情景、设疑激趣——提出问题、引导猜想——实验探究、得出规律——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误差分析、拓展联想”五个教学环节实现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本案例描述的是第二课时。  相似文献   

19.
物理课堂要让学生"动"起来,即学生要有目的地实验、研讨或交流,体现"探究行为",构建高效的"学习行为课堂".笔者以"大气压强"教学为例说明.一、依据学习任务,设计探究实验,有效组织探究活动苏科版教材中的"大气压强"内容以两组探究活动为主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体验大气压的存在";亲历"估测大气压的值",了解大气压强的大小.为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依据知识建构的特点,笔者精心设计探究实验,有效组织探究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并充分体现出学生的"探  相似文献   

20.
设计理念: 1.立足于“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本节内容与生活现象密切相关,贴近学生生活。用实验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探究生活中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物理现象,感受物理就在身边。再用所学知识来解释身边的现象,服务于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