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道胜 《生物学教学》2009,34(12):57-57
输送血液进入一个器官的血管是动脉,血液从一器官中出来后,输送血液返回心脏的血管是静脉。但是.在学习“排泄系统中‘肾脏的结构与功能”’时。许多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肾脏中有一个结构——“肾小球”,输送血液进入肾小球的血管称为“入球小动脉”,血液从肾小球出来后的血管则称为“出球小动脉”。为什么在这里“进”“出”血液的血管都成了动脉?  相似文献   

2.
《谁流得更快一些》一课中,教师要组织学生探究“水、食用油、洗洁精等不同液体的流动快慢”这一活动。实验要求学生分组操作,教材上提供的实验材料和方法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3.
一、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就要求老师围绕学生这一基本需要,精心设计备课,为学生提供创新机会。如我在教三年级第六册劳动课第3课“农时与节气”时,提前让学生预习。当学生在课堂上汇报时,有一名学生提到了“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一农谚,另一个学生提出了不同看法。他说:“这句话也不一定对,例如,蔬菜大棚里就没按这个农谚去种瓜种豆。”对于此事我…  相似文献   

4.
“对流”是小学科学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的一个科学概念教学中,一般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一杯水烧开的过程来了解热在液体中的传递,从而建立起“对流”的概念。为了便于观察,通常的做法是在加热的水中放入一些茶叶,同学们通过观察烧水过程中茶叶的运动状态,了解到水在加热的情况下是流动的,这是一个典型的验证性实验。  相似文献   

5.
0.1的差异     
一次高中生物优质课评比活动,有位教师上的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这节课。记得执教教师为了说明“能量流动逐级递减这一特点与能量守恒定律不矛盾”,在要求学生据图(课本中的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计算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时,有一个学生举手提问:“老师,我发现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与绿色植物固定的能量不相等,差了0.1焦尔。”经他一提醒,其他同学纷纷议论起来,也感到不解。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问题,上课的教师怔了一下,但很快就镇定下来:“哦?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算一下。”黑板上的验算证实了那位同学的说法。“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与绿色植物固定的总能量相比少了0.1焦尔,这是由于误差造成的,在此可以忽略。”教师一句话,学生们便不再说什么,一场颇有些惊心动魄的意外总算被“圆满地”掩盖过去了,课堂教学继续进行……  相似文献   

6.
时文选萃     
教师自由流动应有“度”一位校长遇到这样一个难题:“我校一直在开展爱校教育,有学生直接发问,老师怎么一直在跳槽?”他也承认,一些教师频繁跳槽,情绪浮躁,甚至为此拉关系、走后门,影响了教学,也带坏了风气。但也有校长对此持不同意见,认为打开学校大门让教师自由流动,可以加强教师和整个社会的交流,也可以促进学校改善自身管理,对学生也不一定是坏事。学生应该学会适应环境,这当然也包括适应不同  相似文献   

7.
报刊撷英     
教育,带给学生什么这是一个反例:在暗访中,一名学生正被教师处罚,站在背对黑板的墙角。在这名学生面前,是一堵写着羞辱的白墙;在这名学生的背后,是一面等待求知的黑板。书声依旧琅琅,教师仍在授课,倾听这名学生心声的,只有他身边的簸箕、扫帚和纸篓。当采访者把话筒递到他嘴边,他的回答是两行长长的泪水……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教育,究竟带给学生什么?一、是屈辱还是自尊国外一位作家曾说:“在一个人身上看到一个贼,比起在一个贼身上看到一个人要容易些。”我们总是容易看到学生的“缺点”和“毛病”;且看到了就是批评、指…  相似文献   

8.
小学教育是造就人才的奠基工程,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能否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使学生逐步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从而获得教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不是谙熟“爱护学生”这一奥秘。[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一、美国关于学生流动对教育影响的理论探讨 首先,有必要说明美国学者在相关研究中常使用的术语。很多学者使用了“学生流动”,一些学者使用了“转校”,实际上,二者的含义基本一样,都是指学生“非升学原因的学校变更”。本文也不加区别使用“学生流动”和“转校”。  相似文献   

10.
作为21世纪改革与发展的主流,高等教育国际化主要包括:在课程中引入国际观念、师生人员的国际交流、学历证书的认可、比较和转换教育信息、技术与设施的跨国交流等内容,其中的学生流动无疑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从流入与流出、所选学科、学生层次、收费政策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国际学生流动过程中的不均衡现象,呼吁要认真对待人才外流这一严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学生在学到能量流动这一章节时,“对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各营养级间流动的能量”、“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以及粪便中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应归为哪一个营养级生物流入分解者的能量等概念之间的关系时,总会感到迷惑。  相似文献   

12.
纸上层析     
“纸上层析”实验过去从来没有在中学教材中出现过.现在初中新教材选进这一实验,目的使学生了解纸上层析是一种微量物质的分离分析方法.这体现了新教材的现代化的一个特点.简单原理纸上层析是分配层析法的一种,一般认为这种方法主要是由于物质在静止的水相和在滤纸流动的有机相之间发生连续抽提,依靠溶质在两相之间的分配比不同而达到分离目的.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师德是教师职业的灵魂,它主宰和统帅着一个教育者整个的教育教学工作。师德不是抽象的,它实在而又具体。笔者认为:热爱学生,是一个教师永远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质。当然,时代不同,我们对教师爱生的要求也就不同。过去“热爱学生”往往只被理解为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健康。勿庸置疑,在新的世纪里,这种内容的爱生仍然是必要的。这是因为爱生是教师职业道德高低的试金石。一个毫无爱心,只注重“传授知识”、“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书匠”,很难做一名合格教师;一个不尊重学生人格,任意对学生“使性子”、“发脾气…  相似文献   

14.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问活动的过程,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通过“教”与“学”的具体活动来实现的,是一种运动中的对立统一的关系。职工教育由于教育对象与普通教育不同,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和关系有其自己的特点。、‘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和关系,并不是永远不变的,它是一个不断变化、逐渐倾斜的矛盾运动过程。在普通教育中,教师与学生这一对矛盾,教师居于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主导作用,学生则居于矛盾的次要方面,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这是因为教师“闻道在先”,处于“知”或“知之较多”的地位,受过专门训练…  相似文献   

15.
北美经济的发展与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利坚民族形成问题是国内学术界长期讨论的一个问题。我国从事这一问题研究的学者们一般认为,在独立战争爆发之前,随着地区间经济联系的加强、人员流动的日趋频繁,一种新的文化已经在北美产生。此时,尽管不同殖民地、不同地区之间仍然在社会生活的诸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但一个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已经初步形成了。民族的形成是一个多种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决定的复杂过程。近年来,已有一些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从各自的角度对“美利坚民族在独立战争前已经初步形成”这一论段提出过质疑,并作了不少富有启发性的探讨。本文试从独立战…  相似文献   

16.
流动生是一类特殊的学生群体,这部分学生会受到父母频繁漂泊的影响导致无法长期固定在一个城市或者一所学校完成自己的学业。这使得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心态受到很大的冲击,一方面很多流动生会因无法适应新环境产生厌学的心理,另一方面很多流动学生也会因为无法适应新教师的讲课方式而感到吃力。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其主要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基本字词的书写,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后期更好的学习打下基础,而这一点正是流动学生所欠缺的。本文以流动学生的自身特点出发,探讨如何更好地提升流动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7.
1.完善立法 在美国,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很早就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早在1960年,美国就针对迁移学生的学习问题发起了“迁移教育计划”,该计划旨在为迁移学生(主要指5-17岁迁移的农场工人的子女)提供补偿教育和服务支持,以降低迁移流动对学生的不利影响。1988年通过的“学校促进法案”又将年龄范围调整到3—21岁。2002年1月,美国通过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其使命是保证美国的每一个学生受到成功的学校教育,消除流动学生与非流动学生的差别。  相似文献   

18.
“后进生”问题一直是学校教育的难点,是教育中一个永恒的话题,是教师颇感头痛的一个问题,只要有学生存在,就会有不同角度、不同程度的“优”与“劣”的差别。“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情况错综复杂,解决的方法也必须是多种多样的。作为教师,大多都懂得转化“后进生”的方法很多,但要彻底“根治”并非易事,这需要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把握时机.对症下药。本文试就“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成功之欲人皆有之,成功教育人皆需之。成功的含义,一般是指人们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这预期的目标,不同行业有不同的内容,不同年龄有不同的要求,不同层次有不同的水准。以小学生来说,“预期的目标”可能是成为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也可能是努力形成某一项特长;可能是克服自身的某一缺点,也可能是超过自己的某个竞争对手;可能是独立做出某道难题,也可能是定期积累多少知识……这如此多的目标,程度难易不等,需时长短不一。大多数学生在一学期内可以达到一个又一个目标,从而获得一次又一次成功。由于成功,这些学生…  相似文献   

20.
一、教材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第三节的学习内容,是在学习过“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之后的一节新课,这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提升和总结。本节内容比较浅显,学生容易理解,在学生自主阅读基础上,构建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三种运输方式的物理模型,并进行数学模型转换,以增加对这三种运输方式的理解,使学生真正在“做”中“学”,并由浅入深,逐步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