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巧设情境,激趣导入例如,在教学"9加几"时,可以用投影出示学校运动会的场面,然后让学生用语言进行描绘。可以这样提问学生:"图中有些什么,他们在干什么?说给同位的小朋友听听"。或者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再如,教学"9乘几"时,教师可以用多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一年级“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时,正值桐乡肯德基餐厅开业,我就利用这一时机,用肯德基食物价格图作题材,供学生进行学习。上课一开始,我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及价格信息,让学生说说吃过什么或想吃什么,并算出所用的价钱。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人人动脑思考。生1说:“我想要一份儿童套餐,再加一份鸡肉卷,算式是15+8=23(元)。”生2说:“我想要两份鸡翅和一个汉堡,算式是14+9=23(元)。”生3说:“我昨天刚和爸爸妈妈去吃过,我们要了一份全家套餐,后来我还买了一根玉米棒。算式是55+6=61(元)。”课堂上,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可以感觉到…  相似文献   

3.
《琥珀》是人教版第十册的一篇精读课文。它以假想琥珀的形成和发现过程作为重点来写,层次清楚,学生容易理解。教学中我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鼓励学生大胆设问教学时我先板书课题,然后问学生:看到这个题目,你首先想知道什么?学生有的说,“我想知道什么是琥珀。”有的说,“我想知道琥珀是什么样子的”。对于第一个问题我没有解答,而是放手让学生查找资料、查字典,自己弄明白。对于第二个问题,学生由于生活经历少,没见过琥珀,我就出示图片,让学生看几幅琥珀的图片,…  相似文献   

4.
乔瑛萍 《青海教育》2014,(11):43-43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运用多媒体课件能有效营造利于学生研究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问题。如教学“圆的面积计算”一课时,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然后演示把一个圆涂成红色,提问:这是什么图形?看到圆你们想到什么?圆所围平面部分的大小叫做什么?启发学生猜测联想:怎样把圆转化成一个已知图形计算面积?有的学生说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有的学生说把圆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有的学生说把圆转化成三角形,还有的学生说把圆转化成梯形。这样,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既激发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有效增强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5.
一位老师在教《长方体的认识》一课,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让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长方体实物,观察可以看到长方体的几个面。教师的意思是为了让学生得出可以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于是他把长方体放在桌面上,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很多学生正如老师所料,大声回答说:“3个面!”但坐在我旁边的一位男生说:“6个面。”老师很快否定了他们的说法,  相似文献   

6.
<正>在“认识时间”的教学中,对于“几时差几分”这样的时刻,学生经常会读错。如何提高学生读“接近整时”时刻的正确率?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一、创设情境,化曲为直呈现时针轨迹1.初读几时几分图1展示了小明的日常生活。教师依次出示前3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说一说小明什么时刻在干什么。学生观察发现:小明7时起床,7时10分吃早饭,7时30分到学校上学。  相似文献   

7.
一、创造语言环境,开导学生“说”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空间相对狭窄,活动有限,语言表达对他们来讲比较困难。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中大量的插图,给学生创造语言环境,使学生有话可寻,有话可说。如,在教学“5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先观察课文中的插图,然后进行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共有几枝铅笔?”学生会说:“共有5枝铅笔。”学生还会说:“共有5枝铅笔,一个笔筒放3枝,另一个笔筒可放2枝。”学生初步感知到数的不同分解,有的学生还会说:“共有5枝铅笔,一个笔筒放4枝,另一个笔筒可放1枝。”学生对数的简…  相似文献   

8.
偶然机会听了两节“买文具”课,学科不同,教学内容相同,但在实际教学中侧重点却不相同,请看案例:数学课的“买文具”设计1郾创设情境,激趣引入。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式各样、琳琅满目的文具店。2郾认识人民币。因为学生看到文具就要买,要买文具就得用人民币,所以必须先认识人民币。①教师出示准备好的人民币让学生认识。②让学生摸一摸、比一比、看一看发现了什么。③先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在全班交流。3郾模拟购物,体验人民币的价值。让每一名同学说一说自己带了多少人民币,并把元、角、分的换算也讲一讲。教师当售货员,学生拿人民币买…  相似文献   

9.
开始上课:教师先用一个谜语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入课题——“我说福州美”。首先,运用媒体展示福州风光的图片,让学生从画面上勾起回忆,亲切感知家乡的美景,并尽可能用两三句话说出某个景点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导学生对福州的美有了新的认识和感受。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影响和制约着教学效果。教师“问”得好可以引导学生生疑思疑,“导”得妙可以让师生享受教学之美,“说”得透彻可以帮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读”得深入则可以让学生得到人文因素的影响,“练”得充分则可以使教学效果得到充分彰显,达到知行合一。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抓住这几个环节呢?  相似文献   

11.
教学《认识钟表》,在教完整点的读法之后,老师说:“杨老师今天中午是一时到校的,薛老师比杨老师稍晚一会儿到校,薛老师是几时到的呢?”一个学生说:“一时多到的。”老师很自然地引导:“对,我们也可以说‘大约一时’到的。”然后,老师又在钟面上拨了几个时刻让学生说(如9∶05大约九时),当老师拨到9∶55时,一个小家伙举手了。“你说。”“小约十时。”比整点多一点是“大约”,比整点少一点不就是“小约”吗?多么精彩的回答呀!把听课的老师全都逗乐了。“坐下去,再想想好吗?”显然,老师对这个答案并不满意。[什么是创造?这就是创造!是创新的萌…  相似文献   

12.
先让我们看这样两个镜头:一年级语文课上,孩子们在学习“bpmf”。老师用多媒体出示一个孩子听广播的画面,然后问:“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刚入学的孩子不谙世事,一个孩子马上站起来:“老师,你是不是想教我们读b呀?我早就会了。”老师有些尴尬,仍不失温和地说:“我问的是你看到了什么?”那个孩子带着一脸的委屈坐下了。一只小手举起来:“我看到了一个录音机。”老师摇摇头。另一只小手举起来:“我看到了录音机上的天线。”老师摇摇头。第三只小手举起来:“我看到了一个小朋友在听录音机。”老师还是摇摇头。最后终于有一个…  相似文献   

13.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多媒体展示)水果贸易市场。①一个苹果重200,一箱苹果重15(分别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②请学生估计(一辆装满苹果的大卡车)这一车苹果的重量。2.请学生说说对“吨”的认识(同时揭示课题:《吨的认识》)。[教师意识到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对“吨”已有一定的了解,因此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运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物体,让学生说说了解了“吨”的哪些知识,初步感知较大的而且非常重的物体可以用“吨”作为单位,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二、在实践体验中认识“…  相似文献   

14.
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我在教完课文后才让学生看插图。我先让他们自己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们正你一言我一语时,坐在讲桌前的几个竟然吵得面红耳赤:“在牢里!”“在外面!”……  相似文献   

15.
教学“镜面对称”时,我事先将一块宽1米、高1.5米的平面镜竖放在讲桌前,让学生依次从镜子前走过,然后交流在镜子中看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觉得镜子内外的  相似文献   

16.
一、减少束缚,让学生放开说作文教学中要减少对学生思维的束缚,让学生跳出教师预设的“框框”,放手让学生在习作前“说一说”。比如,我布置学生写“植树”的作文,先安排学生参加植树活动,讲清种树的要求和方法,然后引导学生开展“说”的活动,要求学生说自己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种了什么树、怎么种的,心里怎么想的。小学生争强好胜,发言特别踊跃。这时候要学生以“植树”为题作文,便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由此看出,在习作前组织一些“说”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自然、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无拘无束、敢说敢写、自由奔放地进入习作状态。二、诱发…  相似文献   

17.
盘仁保 《广西教育》2004,(7B):59-59
一、首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1.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在课堂上,教师用和蔼的态度和亲切的语言来启发、引导学生,激活他们的思维,用自己积极的情感感染他们。例如,在教学“四边形性质探索”时,刚开始,我就把和学生一起收集的图案展示出来,让大家一起观察,从中发现多边形(尤其是四边形的身影如风筝,窗棂等)。同学们看到这些各式各样美丽的图案立即兴奋起来,接着我声情并茂地说:“假如你是设计师,你能设计出美丽的图案来装点我们的生活吗?”同学们对图案更加来兴趣。就这样几幅图案,几句话语创设的情境,一下就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四边形的欲望。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十几减9”时,我让学生试算“15减9等于几”并说一说你的想法。结果让我非常惊讶,班上绝大部分学生都会做这道题,归纳一下共有四种解法:方法一:9加6得15,15减9等于6;方法二: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相似文献   

19.
在新课引入中,可用浅显易懂的实例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例如,在进行初一平面几何“引言”部分教学时,首先利用投影片展示一组千姿百态的几何图形,使学生兴趣盎然。然后提出问题,几何主要是研究什么呢?学生有的说是图形,有的说是面积……这时教师把一只装有蓝色的并有气味的液体的玻璃杯放在讲台上说:“我们来听听三位老师的对话。  相似文献   

20.
一、案例分析偶然机会听到两节“买文具”课,学科不同,教法各异。请看案例:(一)数学课的“买文具”设计1.创设情境,激趣引入。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式各样、琳琅满目的文具。2.认识人民币。因为学生看到文具就要买,要买文具就得用人民币,所以必须先认识人民币。①教师出示准备好的人民币让学生认识。②让学生摸一摸、比一比、看一看发现了什么。③先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在全班交流。3.模拟购物,体验人民币的价值。让每一名同学说一说自己带了多少人民币,并把元、角、分的换算也讲一讲。教师当售货员,学生拿人民币买文具,让学生明白人民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