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古典文学     
[题解]爱因斯坦曾在给朋友的信里批评美国,说:风度才华在这里很少有人欣赏,商人成了这个国家的圣人,  相似文献   

2.
冯雪峰文集     
冯雪峰 冯雪峰(1903年6月2日~1976年1月31日),1921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1925年到北京大学旁听日语。  相似文献   

3.
本文中利用过有关实例,对于花在维吾尔古典文学中的象征意义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文章系统地论述了在光辉灿烂的古典文学中,尽管受到种种压抑,仍有众多的杰出女性,以“小荷才露”的态势,以“不平则鸣”的心声,以“兼善各体”的新意,或诗或文,或散曲或弹调,创作出许多脍灸人口的作品。其创作,蕴含着深厚的社会内容,有着丰润的审美价值和极高的艺术张力。在《中国文学史》中她们应该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5.
考察冯雪峰的批评实践,我们可以发现,他主张文学创作必须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必须为政治和现实服务;但他同时强力维护文学的艺术和审美特性,致力于文学规律的探寻。尽管他的文学批评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留下的历史启示,他的独立人格及客观公正的批评态度,对当下文学批评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7.
论高校古典文学教学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校古典学教学在计划经济时代沿袭前苏联教学模式,注重意识形态的灌输与理论的阐释,而轻视学生化底蕴和实用技能的培养,形成假大空的教风和学风,与现代社会对中人才的实际要求严重脱节,应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培养目标诸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8.
以哲学美学和心理美学为理论依据,研究评析了中国古典文学中所表现出来的感伤主义情感,着重分析了感伤主义文学所蕴含的广泛的社会生活内容、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和审美特点,指出了感伤情感与"哀"、"怨"、"忧患意识"和"悲剧意识"的区别与联系,总结了感伤主义文学产生和形成的主要原因。全篇立论对文学创作的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感伤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哲学美学和心理美学为理论依据,研究评析了中国古典学中所表现出来的感伤主义情感,着重分析了感伤主义学所蕴含的广泛的社会生活内容、所具有的基本特征的审美特点,指出了感伤情感与“哀”、“怨”、“忧患意识”和“悲剧意识”的区别与联系,总结了感伤主义学产生和形成的主要原因。全篇立论对学创作的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珏玶 《文教资料》2013,(19):34-35
古典文学是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必修课程。由于时间跨度非常大、内容繁多,如何培养本科生具有初步的研究古典文学的兴趣和能力,是摆在高校教育者面前的重大课题。课堂讲授、课外作业和考察考核等传统途径必须重视,但是具体的运作手段和培育模式必须革新,方可较好地实现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古典文学教学具有十分突出的美育特质,主要表现在作品内容、艺术成就、作家品格等方面。通过古典文学教学而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是古典文学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2.
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冯雪峰同志为学习、宣传、维护并捍卫鲁迅,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半个多世纪的蹉跎岁月中,他写了大量的关于鲁迅的文章、回忆录。就这些文章和回忆录的总体及其发表的时序看,冯雪峰有着一个理论化、系统化的鲁迅观。他的鲁迅观,从起始到形成,经过不断丰富,终至系统化,有一个长期的过程;它同鲁迅在文坛、思想界地位的形成与巩固相适应,显示着鲁迅的崇高和伟大,也和冯雪峰自己作为无产阶级文艺理论  相似文献   

13.
1899年1月29日,瞿秋白出生在江苏常州;1903年6月2日,冯雪峰出生在浙江义乌神坛村,他们相差4岁,出身不同,经历各异,却结下了终身不渝的友谊.他们都兼革命家、作家、诗人、翻译家、文艺理论家于一身,在各个领域都作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在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而瞿秋白更显得多才多艺、才气横溢.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古典文学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素质教育是多方面的,而中国古典文学是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天然教材。通过对中国古典文学知识的学习,能够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既有助于他们汲取道德力量,塑造健康人格;又有助于他们优化知识结构,拓展审美视野,使他们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具备走向社会的基本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5.
《当代学生》2012,(20):66
浙江省义乌市赤岸镇神坛村,有一座建于清宣统二年的四合院,那是冯雪峰(1903—1976)的故居。从厅堂中陈列着的生平事迹介绍及照片中,可看到冯雪峰身上交织着多种角色:"湖畔"诗人、作家、文艺理论家,1927年入党的老革命,陕北党中央派到上海的特派员,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上饶集中营中的"囚徒",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嘉宾……  相似文献   

16.
雪峰寓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它源自作者的人生感悟及对世事的洞察,具备诗的意绪,政论的精彩,表现手法推陈出新,形式上金针暗渡皆尽其妙,是新文学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7.
二十年代初期,冯雪峰同志以一位天真纯朴的少年歌手的姿态登上文坛;五十多年后,他写了寓言《锦鸡与麻雀》绝笔之作,离开了人世。在这五十多年的岁月里,他只在“湖畔”和“灵山”两个时期写了七十多首诗。除此而外,他用了较多的精力从事翻译、文艺批评、创作小说、电影,散文、寓言等,还做过长期的功德无量的出版工作。他在文学上或文字上留下的业迹,已经令人吃惊了。但是,对于他来说,这似乎仍然是居第二位的事情。最  相似文献   

18.
冯雪峰同志是鲁迅先生十分信任的学生和战友。自从一九二八年十二月,经过柔石的介绍,他就在鲁迅的具体指导和帮助下,翻译和编辑出版《科学的艺术论丛书》(又称《马克思主义文艺论丛》)。在风雨如磐的黑暗年代里,他们冒着杀头的危险,怀着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在翻译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战斗中,在发展我国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运动中,开始结成挚友。从一九二八年十二月至一九三三年十二月,以后又从一九三六年四月至十月鲁迅先生逝世,这五年多的时间里,他们在上海往来频繁,互相切磋,亲密无间。许广平同志曾对他们的  相似文献   

19.
王平 《大连大学学报》2007,28(4):1-5,10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呈现出多元发展的局面,在各个层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了使古典文学研究继续向纵深发展,应当解决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三种关系,即“文学本体”研究与非文学本体研究之间的关系,“当代”意识和历史主义之间的关系,“全球化”语境与民族性之间的关系。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当务之急,当然是挖掘其作为“文学本体”所蕴涵的审美价值、艺术价值,并在此基础上进而发现、利用其所具有的其他各种价值,同样十分必要。应当以一种历史主义的态度去研究古典文学,但任何历史都是当代意识观照下的历史,古典文学研究同样如此。中国古典文学的民族性固然应是我们关注的焦点,但如何适应“全球化”语境的趋势,把中国古典文学推向世界,同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20.
目前,学术界对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正在展开热烈的争论,争论的第一类问题是:我国文学史上究竟有没有两结合创作方法?两结合创作方法有没有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这种创作方法是否到“水浒传”才达到成熟的阶段?争论的第二类问题是:雨结合创作方法的特征是不是“现实与理想的统一”的问题。本文试图对这两方面的问题作些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