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对21世纪激烈的竞争,我们需要的是创新教育,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语文是进行思维和交际的工具,是学习文化知识的科学技术的工具;同时,作为文化的载体,这个工具又有特殊之处,它是民族文化、民族性格、民族精神的积淀,是民族价值取向与审美意识的折射,是哺育下一化的智力基础,是知识和精神的宝库,没有哪一门学科如此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2.
语文是以学习汉语言文化知识为主的一门课程,是弘扬民族文化、传播民族精神的主要载体。语文知识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语文知识的积累要从点滴做起。通过读读背背、阅读、社会生活等不断累积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与课本中的鲁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是人类交流的工具,又是传承文化的载体,一个民族的语文代表了一个民族的精神。语文教学要担负教会学生掌握交流的工具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双重任务。鲁迅作为一个时代的文化现象应该在中小学课本中有一定的位置。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历史的沉淀,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人的精神世界升华的源流。学科素养反映一个人的学问和修养,主要体现在知识的积累、视野的开阔和精神的感悟等方面,是学术研究必不可少的基石。底蕴深厚才能厚积薄发。而语文不仅是社会交际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所以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文化的熏陶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语文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小学生可以学习中华五千年的优秀文化,通过积累语文知识,充实文化内涵。学习语文可以给其他学科做铺垫,尤其是对于政治、历史等文科的学习。学习语文可以增强小学生的民族精神。学习语文不仅是学习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中华文化,通过学习语文,小学生会了解、热爱中国文化,会被中华文化所震撼并且爱上中国文化,有利于增强小学生的民族精神。学习语文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从小积累语文知识,掌握写作技巧,对于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很重要的作用。语文是学习之本,所以,良好地开展小学语文教学,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是一门语言学科,也是传递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渠道。对于初中生而言,语文知识不但是对小学时期知识上的一个总结,也是为高中深程度的语文知识学习打基础。所以,初中时期的语文知识学习属于一种衔接时期的教育阶段。为此,教师必须要注重基础巩固,加强文学素养的培养,并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主要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提到语文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备受人们的关注。半个多世纪来,语文界及关心语文教育的各界有识之士,就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教学的效率等问题各陈己见,共识与分歧并存。但在新课标的背景下,人们对语文作为一种文化的构成的认识日趋一致。大家越来越认识到,语文课程具有文化特性和文化功能。语文教育不仅仅是“知识获得的过程”,也是一个陶冶人性与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与精神世界、唤醒心智与灵魂、促进生命成长的文化过程。民族精神教育是文化教育的一部分。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讲,民族精神教育是其全部文化教育的最核心的内容。特别是我们目前面临着教育国际化带来的新文化殖民主义的威胁,面临着拜金主义、虚无主义等形形色色腐朽思想的冲击,面临在极复杂和极困难的条件下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抉择,民族精神教育就愈发显得必要和急迫。由于语文课程具有文化功能,使得我们能在语文教育中进行丰富而深刻的民族精神教育;也由于民族精神教育本身的重大意义,使得民族精神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具体实施,进一步肯定和提升了语文教育的目标。语文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的结合是相得益彰的。  相似文献   

8.
王彦 《学语文》2013,(3):7-8
语文是交往的重要工具,它作为传统的基础学科,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学习语文不仅因为它是一门课程,更重要的是通过语文学习,“能够培育民族精神,培养优良品德,发展思维,完善人格”。  相似文献   

9.
<正>墨西哥有一句谚语:"知识像一张网,越实越牢,网住的鱼就越多。"有扎实的基础,才有长足的发展。小学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了它"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终身学习的基础工具"。语文的根本任务是训练语言文字。根深叶茂催果稠,只有抓住语言文字这个根子,练好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我们的教学才能更上层楼。一、从文字入手,看文化传承,开新学思维一种文字代表着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尊严,文化的侵略往往更甚于物质的掠夺,一个民族的文字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理念与  相似文献   

10.
<正>小学语文课程既是认识客观世界的工具,也是塑造精神世界的手段,当语文课程的文化主体性得以彰显时,就需要在文化反思与重构中明晰未来的发展方向。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历史发展进程的记忆码,语文学习很大程度上是民族文化的学习与理解,学习内容的选择总是带有一定的目的性,教科书内容的选择也总是带有鲜明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总是和民族文化密切相关。价值取向是语文课程的灵魂,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语言学认为,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文教学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人文精神水乳交融,不能人为地割裂。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使用语言这一工具,更要有目的、有意识、有感情地用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教育和影响学生,以收润物无声之功效。语文教学必须涵盖语言、文化和文学等诸方面,作为传统语文教学部分之一的文言文教学,更不应该忽略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这就意味着,在文言文教学中,既要注意传统语言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其本身的文学性,更要兼顾语言文字表象下承载、传承的丰富的文化…  相似文献   

12.
语文是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学科,肩负着提高学生智力水平和道德素质的重要任务。语文学习本身在很大程度上是进行道德教育,是对民族文化的一种道德传承。这是因为每一种语言,都蕴含着特有的民族文化和道德精神。这些教育,实际上是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重要而引起不断争议的话题。因此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德育观,重视教学质量,加强知识职业培训,找到智育与德育的内在统一联系,促进语文与思想品德课的融合,回归学生生活,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构建德育平台,完善评价机制,旨在帮助我国教师自觉进入德育领域,为新时期小学德育的创新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育的本质是民族语言教育。掌握民族语言这个交际工具与传承民族的人文精神是同步进行的民族发展的基础工程。《最后一课》里的韩麦尔先生说过一句震撼人心的话:“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他告诉我们:民族语言不仅是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传播工具,而且是民族的一面旗帜,是为民族的生存、发展而战斗的武器!语文的人文性体现为对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敬畏、尊重和传承。从《诗经》、《离骚》、《史记》到《正气歌》、《满江红》、《岳阳楼记》……无不张扬着民族的文化与精神…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强调语文教育的发展应努力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适应。语文课程不仅为了提高学生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而且为了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弘扬民族精神,发挥重要作用。语文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平台,是提高自身素质与价值的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基础,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也就造就了其在所有课程中的重要性。所以学好语文是教学中的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对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视。创设轻松课堂,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文化知识是前提条件。带领学生融入课堂活跃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相似文献   

15.
传统文化简言之就是世代相传的文化,它具有承传性,连续性和发展性的特点,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在其发展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属于自己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印记着自己民族和国家的鲜明特色,这就是民族文化.文化会超越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不同阶段,持续地承传与发展,并对现实的社会生活产生巨大影响.《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的灵魂.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注重语感的培养,也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翻开人教版小学语文新教材,几乎每一篇课文或多或少地蕴含着民族文化。因此,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厚植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7.
一、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二者不可失之偏颇。语文学习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学习,更主要的是精神的交流、生命的对话。时下,过于强化工具性,把语文课变成了知识课或文章学习课,把积累语文知识、掌握课文内容当作语文教学的惟一目标,把本来用于积累语文、锤炼学生理解和表达能力的语文训练课变成了让学生“知道什么”的知识传教课。对此新大纲明确要求“在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社会思想道德品质,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强调语文教学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引导学生做…  相似文献   

18.
语文学习,不仅事关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还负载着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的继承与民族精神的弘扬.本文试就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略谈个人之管见. 一、依托教科书,深挖人文教育内容,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语文是母语教育,人文性不是孤立出现的,而是潜隐于我们掌握和运用语文的工具性的过程中,即在掌握母语这一工具过程中的民族文化的熏陶和民族精神的陶冶.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一定要坚守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课堂,紧密依托教科书,培养学生对母语的感情.于漪曾指出:语文教学对培养一个人的民族情操具有重大意义,热爱自己的民族,首先要从热爱自己的母语开始.  相似文献   

19.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创设具有民族文化精神的教学情境,激活学生以探索精神学习语文知识的强烈意识,以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共同进步,提高运用语言的实践能力,有效实施素质教育。文化意识是语文教学发展过程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关键因素,语文教师要利用一切课堂内外机会鼓励学生,共同营造具有民族奋斗精神和自强不息的良好学习环境,全体师生共同面对各种教学难题,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名中国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孕育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同时语文还是进行思维和开发智力的工具,是传递文化的工具,是学习知识和增长才干的工具.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会怎么学语文、用语文,而且还要促进人的智慧和能力的发展,还要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会用语文知识陶冶自己的情操,使学生学会做人,因此,从小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可以为学生的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