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刚刚过去的这个学年,我担任初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开始正式接触到新课标,并逐步理解接受和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新课标的要求。对“活动课”这个新生事物,我很感兴趣,认为它可以极大地拓宽语文学科的教学领域,极大地丰富学生课堂学习的感受和经验,并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语文综合素质和提高语文综合素质的空间。于是我在向校内外同行请教的同时,开始了自己的一些尝试。首先我确定了“量少质精”的总原则。为配合新课标而编写的新教材为初中每个学期都设置了六次“活动课”,但就我从校内外同行请教的经验来看,一次完整的“活动课”具…  相似文献   

2.
新一轮课程改革.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语文教学.出现了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并着力进行教学改革、语文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喜爱学习语文的可喜局面。但是.近一、二年来.我发现“复古”思潮又开始悄悄回归。不少语文教师又开始穿新鞋走老路,大多采用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课堂教学气氛似乎又恢复了以前的沉闺。究其原因,很多老师都说:新课程改革确实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完善和推进,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教学目标,教育部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更为看重,而语文作为语言类学科,其教学内容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面对教育的改革,小学语文在教学方面的创新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去不断地实践探索,为了新课标的教学目标而努力。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着眼于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更注重学生个体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特别是探究能力的培养。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及说明(新课标)也明确了高考语文考查的能力分为A.识记、B.理解、C.分析综合、D.表述应用、E.鉴赏评价、F.探究六个层级。我们可以看出,在新课程背景下,无论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在教学评价上,都应该把“探究”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5.
正语文作业贯穿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始终,是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的第一手书面材料。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告诉我们,不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必须富有人文色彩,同样也要求语文作业的设计要富有人文色彩。然而,现在的语文作业还存在着目标不明、体系不全、渗透不广、对象不分、形式单一等多种问题。不仅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极大地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培养和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具有极大的难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无论学生是继续上学还是将来参加工作都需要有较强的写作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就非常注重对学生作文的指导和批改。  相似文献   

7.
为更好地体现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的转变,促进语文课堂教学与网络技术的整合,笔者以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为依据.大力尝试在网络环境下“语文课堂主题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证明,这种崭新的教学模式能够极大地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同时也推进了学生的主体研究性学习,有力地提高了语文学习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教学中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环,前几年教育课程新课标改革后,小学语文也在进行改革和发展,旨在使学生具有独立的学习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小学这个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基本学习能力,小学语文是这个阶段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怎样能使学生对语文学习有兴趣而不乏味呢?又怎样可以使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挖掘出自身的语文学习潜力呢?那么这就要谈到新课标中倡导的情境教学法了。主要从情境教学法的介绍说明入手,分析了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主要意义,同时也提出了几点方法策略,希望可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使学生受益。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教学需要教师在遵循新课标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研究,重要的是需要学生具有自我的学习习惯和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新课标的教学目标也是为了创新语文的教学,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本文从多角度、多层次的教学手段探究,分析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激活学生的语言思维,开拓思维空间,全面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0.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新教材的一个亮点,它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为目的,是新课标精神的具体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显得非常重要。而在农村,由于有些语文教师对新课标的解读不深刻,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不全面,因而语文实践活动往往被忽略,语文教师依然停留在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张嘴巴的层面上,语文教学理念陈旧,设施简单,方法单一,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教学成绩不理想。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这个问题谈几点思考。一、问题剖析1.教师的观念滞后及自身素质的不足语文教师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对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标的推行引导教师采用新的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合作、参与,以及沟通等能力,从而实现新课标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2.
古诗鉴赏是学生学习语文必备的学习能力。随着我国新课标的不断深入,在语文教学中越发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全面发展。古诗鉴赏是语文必修的教材内容,在语文教学内容中占据较大比重。但学生与作者所生活的历史背景存在较大差距,为此,并不能完全理解诗中的含义。故在实际语文古诗鉴赏教学中,提高学生对古诗表达技巧的意识,关注作者抒写的情感,可极大提高学生鉴赏古诗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3.
多年以来,中学语文教学积弊严重,尤其是传统语文教学忽视学生主体作用与个性发展,严重制约了语文教学的健康发展,基于真正革除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并着眼于新世纪语文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我们在语文新课标的指引下,提出了要"让教师的教改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发展,同时,学生对学习的多元需求促进教师多元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与自觉提升创新语文课堂教学的能力"这一双赢教学理念,开始了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验.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小学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教学目标,越来越注重对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主题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新模式,该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更加契合小学教学的目标,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目前.语文新课改已经把关注的目光投向新课程理念的具体落实。语文教师们将新课标的理念有创造性地融入到自己的课堂实践中。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我们的语文教学积极倡导语文的人文性.却淡化了语文的科学性、工具性。作为处于职教语文教学一线的教师,我认为.在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宜过高地强调语文的人文性、文学性,而应该重视语文课程的科学性、工具性。下面我从职教语文教学为什么要重视语文课程的科学性,怎么样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两方面来阐释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吴一 《考试周刊》2011,(38):50-50
语文教学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应试教育条件下,我们常说的语文,指的是语言和文字。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这个概念是比较片面的。语文教学应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些综合素质不仅包括听说读写,而且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本文作者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一些做法和尝试。  相似文献   

17.
初中语文教学需要教师在遵循新课标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研究,重要的是需要学生具有自我的学习习惯和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新课标的教学目标也是为了创新语文的教学,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本文从多角度、多层次的教学手段探究,分析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激活学生的语言思维,开拓思维空间,全面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线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慢慢在发生变化。很多教师能够对各种理论心领神会并将之正确、灵活地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极大程度地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并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最后与学生真正做到了教与学的“双赢”。但是也有一部分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教学中所谓的“出彩”“出色”,曲解新课标,在语文教学中摆花架子,  相似文献   

19.
“初中语文新课标”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明确为语文课程的资源,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特别是综合性学习内容的设置.加大了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拓宽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造的空间,为语文学习注入了新的源泉。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下面我就“如何让语文活动课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舞台”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和做法.  相似文献   

20.
与传统的教育教法有极大的不同,新课标更突出学生的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其学法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其教法更重视引导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贯彻新课标的精神,课堂就要有许多和以往不同的新做法。笔者结合语文教学的实际,尝试了以下一些做法,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