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世纪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当前,课程改革正在由点上实验向面上推广阶段过渡,课程能否顺利进行,对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无疑会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高中教育是处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种承前启后的阶段,发挥着一种承转与过渡的功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基于此,增强高中教育的选择性,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成为高中课改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人类将全面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网络化、高科技化和全球化的发展 ,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正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的 ,“谁掌握了 2 1世纪的教育 ,谁就能在 2 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课程作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主要手段 ,在教育改革中处于先导与核心地位。制约学校课程的有三大要素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学生素质发展及潜能开发的需求 ;学科体系。课程的总体设计 ,必须把这三者结合起来 ,不能片面强调某一方面 ,有所偏废。去年 6月召开的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 ,从世界…  相似文献   

4.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教育事业的发展,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素质教育推进逐步由外在的制度安排向教育、教学的内部改革过渡,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深化的必然结果。这次课改提出6大具体目标,其中核心目标是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即改变以前课程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其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和逐步形成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陶研界     
《生活教育》2014,(17):41-41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课程研究中心筹备大会召开 为了推进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点燃课程改革的“草根革命”,发起一场“自下而上”的底层课改运动,与“自上而下”的国家层面的课改呼应,促进我国基础教育适应时代的变革,实现我国基础教育优质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村学校实施新课程改革面临的阻力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任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关键的环节。2001年秋季开始的新课程改革给基础教育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给广大农村学校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中国的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64%,面对这样的国情,笔者认为:只有农村学校课改成功,才有全国的课改成功,课改必须从农村抓起。  相似文献   

7.
在基础教育由传统课程走向新课程的过程中.课改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正坚定地按步骤向纵深推进;但深层次的问题也已经开始暴露.真正的攻坚还没有到来.特别是必将面临尖锐而复杂的高考问题。如果说,对小学、初中阶段的课改,人们认为尚有回旋余地的话,那么,直面高考,学生、学校、家长乃至社会难免疑虑重重。对一些地方的高考滑坡,有人甚至说出“谁搞素质教育谁倒霉”的过激话语。  相似文献   

8.
“三精”特色体验课程的背景和意义 基于“体验性特色”.丰富学校多元课程。近些年来,为谋求学校进一步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健康发展,上海市莘庄中学在推进“二期课改”过程中,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学校课程建设。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特点,从“加强基础、促进发展、激励创新、重视实践”的要求出发,建立“体验性课程特色”的多元课程。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文化目标之一是建设“学习型社会”。要创建一个形成全面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作为大社会中的一所学校,应该是“学习型学校”。提出创建“学习型学校”,既是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时下全面深入推进课改实践的必要选择。我们应与时俱进,把它作为新时期新的教育理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自2001年启动以来,目前正以迅猛的态势发展。我省实施课改实验的县区今年已扩大至60%,明年将全部进入课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时不我待。作为率先进入课改实验的大连市甘井子区金家街第二小学的领导者们,清醒地认识到这次课程改革的重大意义并积极投身于课改实验。两年来,他们借基础教育改革的强劲东风,高举课改的大旗,在改革的洪流中搏击风浪,扬帆挺进,以课改为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取得佳绩,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正可谓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金二小学的课改实践,为正在和即将进入课改实验的学校搞好课程改革,推进各项工作,提供了极为可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回顾高中新课程改革推进的历程,大致分三个阶段:2004年为第一阶段,海南、山东、广东、宁夏四省区率先进入高中课改试验;2005年开始进入第二阶段,江苏、浙江、福建、安徽、辽宁、天津等省市区相继掀起课改浪潮;2009年,高中课改进入第三阶段。按照教育部的总体部署,从2010年秋季高一年级起,四川省普通高中学校全部进入新课程改革。这一年,也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之年。面对高  相似文献   

12.
按照“合格加特色”的办学方向,“全面加特长”的教育目标,结合城市特点,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推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靠法制,靠制度保障。”因此,实施依法治校是应教育改革、社会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是学校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具体体现。当前,依法治校也是学校贯彻全教会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规范办学行为,推进学校民主管理和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一、党政和司法部门的重视是实施依法治校的重要保证近几年,我国颁布实施《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但…  相似文献   

14.
戈柔 《中学教育》2002,(9):23-2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政策,这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和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是现代课程理论与我国现实国情相结合的合乎逻辑的发展方向和必然选择。“三级管理”的课程政策,将课程管理的权力由国家逐级下放至学校,给予学校管理课程更大的权力和自由,也为学校课程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自由广阔的舞台。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贯彻实施,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如何深化中专教育改革,扎实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笔者以为,应当抓住关键点,找准突破点,把握好教学内容、教学功能、教学主体、教学成效、教学评价5个方面及其“五性”要求,推动素质教育走上轨道。一、完善课程设置,把握教学内容的适应性课程设置是学校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载体,是教师施教和学生学习的依据。一个时期以来,有的学校片面追求抽考和统考合格率,过分强调考…  相似文献   

16.
<正>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自此,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开始了由单一的国家课程向多元的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体系的转变。江苏省南通中学站在课程改革的前沿,是我国课程校本化建设的领跑者。21世纪初,我国社会进入转型期,人们的  相似文献   

17.
热点问题探讨 正确认识课程改革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90年代,课程改革被提到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日程。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要“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相似文献   

18.
在北京市认真学习贯彻全国第四次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精神之际,我们以“总结经验、完善制度、突破难点、深入推进”为任务,总结一年来的课改工作经验,研究今后深化课改的工作策略。就深化课程改革。我想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9.
黄国南 《继续教育》2003,17(4):46-47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对于推进学校教育改革和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与办学水平来说,以校本课程培训为契机,建立学习型学校是非常迫切的。  相似文献   

20.
刘瑾 《河北教育》2010,(10):12-13
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从教育改革和发展全局高度,对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做出了全面部署,明确要求“推进依法治教”,“按照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加快教育法制建设进程”;“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