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心理素质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获得较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北师大心理发展研究所王极盛教授经过调查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2.
魏丽丽 《天津教育》2005,(11):38-38
当代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刻不容缓。从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看,对他们影响较大的因素有:学习、升学竞争引起的过度焦虑;人际交往中的心理矛盾与冲突;与父母缺乏理解和沟通导致的心理矛盾和冲突;社会的迅速发展变化与心理承受力发展滞后的矛盾等。不论是学校还是家庭,一直以来忽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缺乏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影响了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和心理素质的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知识几乎是空白,他们的交往能力、适应能力或处理问题能力都欠缺,这些缺陷使得他们难以适应社会和环境的变化,难以承受现代社会日益增多的各种压力,难以应付各种突发事件,因此,产生心理问题在所难免。学校图书馆是学生开展活动的第二课堂,应积极调动各种因素,发挥辅助功能,配合学校相关部门做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师、家庭都有责任和义务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农村初  相似文献   

4.
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将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然而遗憾的是,由于教育目标长期以来忽视了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致使许多学生在心理素质的发展上处于较低的水平.21世纪文明社会心理健康已上升为提高民族素质的当务之急,那么该如何加强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呢?从教学实践中通过各种措施和活动来提高对学生心理保健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利用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预防和处理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完善学生个性,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5.
论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的衔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校心理素质教育衔接是心理素质教育理论建构与实践的要求,符合青少年心理发展阶段性和连续性的规律。具体体现在:以促进学生和谐适应、持续发展、主动创造为教育目标的相互衔接;以培育学生适应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学会做人,发展智能、个性、社会性、创造性为基本内容的系统整合;以创设情境、激励参与、策略训练、反思内化为教育实施过程4个环节的连续互动。达成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形成。  相似文献   

6.
基于16PF山西省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利用16PF对目标人群—山西省青少年的心理状况进行探索和汇总,在确定根源特质后,以团体心理辅导为手段进行心理干预,强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塑造青少年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7.
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被现代社会所关注,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教育进程中不可忽视心理素质教育。可以说,缺乏心理的教育是残缺不全的教育。本人在长期的班主任德育工作中深深地认识到,取得教育的成功,必须将心理教育与班级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一、心理素质教育与班集体建设相结合   班集体是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园地,加强班集体建设,创建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班级心理环境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的青少年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特殊的生活环境使他们中的多数人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自杀心理的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自杀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导致个人自杀的原因,往往与心理因素、外界压力和精神疾病有关。应采取措施进行积极的预防和强有力的社会心理干预,如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家庭转变人才观,加强青少年情感教育;社会重视对青少年进行心理教育和筛查,设立生命热线电话,倡导开展“绿色网吧”活动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生命健康事关家庭幸福安定和社会发展稳定大局。为更好地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教育部门和学校需要探索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的新实效,着力创新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举措,更新家长正确养育孩子的观念,探寻社会共护学生成长的新途径,建构担当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在“两课”教学中,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同时,如何加强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及创新素质,我们做了一些尝试,总结如下: 一、学生心理素质 在节奏快、竞争强、变化多的现代社会。面对升学不顺,经济拮据,学业受挫,人际是非,家庭变故,就业艰难等压力,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的学生容易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如.由于不能适应环境而形成恐惧心理;由于认识偏差而产生逆反心理;由于学业不顺而产生厌学心理;由于面临考试而形成焦虑心理;由于自我评价偏差而形成自卑或自负心理;还有只能赢不能输的好胜心理,多疑心理、虚荣心理、嫉妒心理…  相似文献   

11.
论心理教育的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导致青少年学生在心理发展中的问题逐渐增加,已严重地阻碍着他们的智能发展、人际交往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因此,探索现代学校应如何构建心理教育模式,为科学地实施心理教育,维护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全面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品质变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良好的教师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是青少年学生接受教育、增长知识的主要场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的主阵地,学生对学校也会产生依赖心理和归属心理。因此,学校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学校里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教师,教师的心理素质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培养学生主动思维素质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青少年实现人生目标的需要。主要思维的培育必须在整个教育活动中予以充分的关注、扶持和积极的推进。首先,全社会要营造有利于学生思维素质培育的氛围;其次,学校必须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指导;再次,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4.
高中阶段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是意志品质、情绪情感、自我意识、气质、个性、人格等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重视和加强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切实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学校教育的责任和义务,是满足社会需要、时代需要、发展需要的真切呼唤!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不仅要注重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及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更要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为其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一、审视青少年心理素质现状,剖析高中生“成长的烦恼”最近,由辽宁省教育研究院承担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实验课题…  相似文献   

15.
自卑心理、焦虑心理、挫折心理,是师范院校委培生、自费生的主要心理障碍,而公费生、自费生并存的客观环境和不健全的心理素质是其产生的根源。调适的方法:一要努力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加强心理素质教育;二要积极创造有利于学生心理调整的氛围和条件;三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指导。  相似文献   

16.
秦亭 《湖南教育》2001,(17):26-26
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往往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不少中小学生存在着自卑、猜疑、嫉妒等不良心理,个别学生甚至陷于其中而不能自拔。这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走出心理误区。  相似文献   

17.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有效文化知识和进行智力开发的前提;是引导学生正确交往、合作成功的重要手段;是增进学生掌握劳动技能的保证;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必备条件。长期以来.学校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导致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因此,加大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生命观的扭曲与道德矫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适应社会十分不利。为努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培养他们健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系统地开设心理素质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开展心理咨询,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辅导;营造一个心理健康成长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19.
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适应社会十分不利。为努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培养他们健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系统地开设心理素质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开展心理咨询,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辅导;营造一个心理健康成长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20.
加强学校挫折教育 健全学生心理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加强挫折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一)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必须加强挫折教育青少年具有良好的抗挫折能力不仅是现代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我国当前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已将挫折教育的内容纳入心理素质教育的课程设置当中,学生健全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对青少年的挫折教育。目前,我国青少年的受挫能力不容乐观,很多学生在遇到挫折不能独立解决时,不会沉着冷静下来思考问题和克服困难,而是采取一种消极回避的对策,这样往往会使他们产生悲观、失望、埋怨和畏难等负性情绪,对挫折进行不恰当的归因方式所造成的后果进一步恶化了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因此,要全面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就必须重视学生受挫能力的培养,而挫折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