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标,新理念,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教师应该怎样做?对我们以往的教学方法应该进行哪些改进,以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应该怎样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这些都值得我们去关注和反思。目前在新课程教学的第一线,一些不“恰当”的、“走极端”的教学行为是存在的,这些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2.
艺术无国界,我国剪纸是中国的民间手工艺术,根植于人民大众之中,广泛流行于祖国的大江南北。如何学习继承?这是劳技教师乃至每一位热爱剪纸艺术的人要在当下认真思考的问题。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一方面是小学劳技教师资源缺乏,一方面对学生资源缺乏认识和利用,如何改变现状,本文从劳技课堂教学过程中多方面探讨,希望给劳技教学工作者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下如何进行物理教学?笔者认为:一是要认真掌握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二是注重学生发展的教学;三、注重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4.
孙东 《科教文汇》2013,(17):160-16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面对不同个性的学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使他们具备某种能力、掌握某种知识,但是,因为学生个人发展条件的限制,又不可能让他们绝对地整齐划一。因此,教师要正视学生的个性,优化语文教学,根据不同的客观条件,让学生获得最大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因此创新教育也就成为当代教育改革,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之一。如何在历史教学中通过知识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我认为首要的是转变教师在教学中的行为。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应该怎样转变呢?在创新教育环境中“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不再是传递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  相似文献   

6.
从?英语新课程标准?对中小学各阶段教学目标可以看出,如何让高一新生顺利完成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英语学习的过渡,是每个高中英语教师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而要顺利完成这一过渡环节,实现平稳过渡,我们必须解决好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问题。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接收式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那么,我们如何认识合作学习、如何更好地实施合作学习呢?文中笔者对合作学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一、学习新课程,品味人本思想. "要求新课程的教学关注的是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面对这样的要求,这样的目标我们该深思,该警醒!作为教师的我们到底应该做些什么?如何去做?才无愧于心,无愧于祖同和人民,无愧于子孙后代!  相似文献   

9.
引子:这样的问题究竟有多大价值一位教师在讲授《全面内战的爆发》时,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同学们,最想发动内战的是谁?“蒋介石.”“那么谁来充当蒋介石的帮凶呢?”“美国.”“蒋介石要发动内战,明说不就得了,干嘛还要欺骗人民呢?”“时机不成熟,内战的准备还没有完成.”显然,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是相当普遍的.学生不会提出问题,究其原因,与教师不会提问,或不善于提问有关.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在不知不觉中扼杀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新课程倡导学生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因此,问题教学法也得到不少教师的重视,即教师在课堂上通过问答来组织教学并完成教学任务.但实际上很多师生的问答是假的,因为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教师应该提什么样的问题?用什么样的方式提出问题?才能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是一个值得我们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培养健全人格和积极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阶段的重要性,而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的心理在英语课堂中健康成长,我认为这是我们亟需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西藏将于2010年秋季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新课改即将走进课堂,强烈影响着我们过去熟悉的教育环境,改变着过去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作为第一线的教师,我们究竟如何按照新课程标准更好地组织课堂、把握课堂、激活课堂?这是我们关心的问题,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人对照高中数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进行了教学反思,同时结合工作实践,对组织课堂、把握课堂、激活课堂的方法策略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良效。  相似文献   

12.
滕海兰 《知识窗》2014,(8):75-75
小学语文教学是义争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如。可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奋点,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语文的兴l壁,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乏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如何才能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奋点,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在课改的新形式下,如何将问题教学在“多读多写”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向深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具体落实“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三维目标体系?我们认为应该把“多读多写”的研究同新课改的理论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寻找新的生长点,这样才能使所研究的课题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经过反复论证,我们认为比较阅读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源动力,心理学理论认为:“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关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来源于学习的兴趣,而学习成绩又与学习兴趣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热爱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使学生“欣赏化学,热爱化学”,让他们在愉快的心情中获取知识和技能,这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化学启蒙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更是学生“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那么怎样来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亲身体会。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可见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如何培养和发展学  相似文献   

16.
一、学习新课程,品味人本思想。"要求新课程的教学关注的是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面对这样的要求,这样的目标我们该深思,该警醒!作为教师的我们到底应该做些什么?如何去做?才无愧于心,无愧于祖国和人民,无愧于子孙后代!仔细想一想教师是不是应把教育放在关注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成长上?是不是应多思考一下作为一个人,一个独立的个体如何在这纷繁复杂的社会上健康快乐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的小学英语课堂是生命相遇,心灵相通的课堂,如何才能保持孩子们对英语的兴趣呢?根据孩子们爱玩、爱闹的特点,运用游戏教学,可以点燃我们的英语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巩固所学、运用所学。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倡导我们积极的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环境,大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究竟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一基本理念,把课堂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相互合作、探究问题、直至解决问题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过程呢?这将成为我们实现新课程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方月君 《科教文汇》2009,(24):107-108
新课程环境下的思想品德课堂改变了过去学生被动的学习地位,要求教师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丰富学生情感,开拓学生视野,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通过合作探究来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达到知、情、行的统一,提高思品课的实效性。因此,在新课标理念下“让活动贯穿课堂”,如何提高思品课堂活动设计的实效性成了思品教师教学设计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20.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具有浓厚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心理学研究表明,浓厚的兴趣会使个体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推动他兴致勃勃地进行学习,一个对某一学科产生强烈而稳定兴趣的学生,就会把这门学科作为自己的主攻目标,学习过程中就会自觉地克服重重困难,排除种种干扰。我校在新课程改革中把“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当作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进行研究,教学中我们对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状况作了调查统计,发现学生喜欢数学的比例与对数学有兴趣的比例几乎相等,但都偏小。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是新课程改革中师生须共同完成的一项紧迫性的教学任务。那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结合我校近几年的教研成果,浅谈几点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