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本精神作为一种思想态度,其核心思想是尊重人,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鼓励对真理的追求。人本精神在大学教育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当代大学教育仍需追求人本精神的思想,培养出身心和谐发展的、具有时代精神和崇高理想并致力于服务社会发展的积极推动者。当代大学教育申的"人本精神"体现为: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在管理、教学、服务中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大学自治、学术自由。  相似文献   

2.
基于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反思,当代教育应该把自由成“人”作为根本价值取向,它的提出意味着应尽可能解放教育中被规训和宰制的人,促进其基于本性的自主生长;意味着对个人自由行为不合理阻碍因素的排除;意味着自由生命在教育中的茁壮生长,从而使人成为完整的自由人。这是教育的核心使命,是教育的最高价值体现,从而也是当代教育的根本精神所在。  相似文献   

3.
佘凌燕 《文教资料》2014,(34):128-129
本文针对某些大学生精神生活中精神缺失、心灵空虚的现状,力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思考和探讨当代大学生精神成人问题,旨在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本质,即“从思想上把握人,实现人的精神塑造与建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维度探讨当代大学生精神成人问题,努力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诉求从工具化向人本化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4.
创业教育正在中国基础教育领域内逐步兴起,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温州精神”教育作为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开展创业教育。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创业教育不仅是传承与发展“温州精神”的需要,而且还有着易认同、易嫁接和促进地方文化再建构的特质。  相似文献   

5.
通识教育中蕴含着"立人"的教育理念,其根本旨趣是促进青年学生精神成人,拥有完整、独立、自由的精神品格,能实实在在地立足于现实世界之中。通识教育要追寻"立人"教育的理念,需要有科学合理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优秀的通识教育师资队伍和博大精深的大学文化为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沈红 《生活教育》2013,(4):86-87
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最高层次,是学校的办学核心,是学校的灵魂所在。要办好一所学校,必须具有独特的学校精神文化,引领师生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价值观念。本文首先解释了行知人本教育思想和学校精神文化的概念范畴,然后阐述了行知人本教育思想在学校精神文化中三个作用,最后从办学思想、特色课程、意义活动等三个方面论述了运用行知人本教育思想打造学校精神文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回顾了传统的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精神,从正面肯定了优秀的传统教育文化和精神对在集权统治下生存下来的自由思想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经济全球化时代各种思潮的侵袭,当代中国大学逐渐失去了其优秀传统文化的属性,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不良思想的腐蚀.因此,大学应该从自身寻找难以获得自治权力的根源,并通过重新学习传统的教育文化和精神.保持中国大学独立的精神特质,获得政府、社会的认可和信任,最终实现大学的自治.  相似文献   

8.
研究生学习自由的意义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习自由是现代大学的核心教育理念,是对学习者主体性的充分尊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具有专门化、高层次研究能力人才的重要过程。分析学习自由,对于研究生教学与管理,对于社会培养高层次的专门人才具有积极的意义。笔者从对自由问题的哲学探讨出发,考察了现代大学理念中的自由精神,阐述了研究生学习自由的涵义;从研究生教育的本质特征和研究生的身心特点、研究生学习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研究生的自由全面发展三个方面讨论了研究生学习自由的意义;从人本精神、价值导向等方面论述了研究生学习自由是一种有目的制约的、有限度的、需要法律保障的、充满人本精神的自由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9.
从传统文化视野看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大学自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回顾了传统的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精神,从正面肯定了优秀的传统教育文化和精神对在集权统治下生存下来的自由思想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经济全球化时代各种思潮的侵袭,当代中国大学逐渐失去了其优秀传统文化的属性,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不良思想的腐蚀。因此,大学应该从自身寻找难以获得自治权力的根源,并通过重新学习传统的教育文化和精神,保持中国大学独立的精神特质,获得政府、社会的认可和信任,最终实现大学的自治。  相似文献   

10.
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精神源泉和根本命脉。然而,乡村文化在当代转型中面临着物质文化美学凋敝、组织制度文化公性衰落以及精神文化内涵贫瘠的问题,给乡村振兴带来文化能量受限与精神支撑不足的障碍。作为重塑乡村文化的重要场域,乡村教育对乡村文化当代转型负有不可推卸的文化责任。因此,通过审美教育提升乡村文化的文化品质、公德教育重塑乡村文化的文化秩序以及精神教育丰富乡村文化的文化内涵,成为新时代乡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教育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1.
正通过历来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结合学院教育教学实际,从传统文化知识、传统文化美德等方面详细阐述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包括:天人合一的自然精神;贵和持中的中和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重人轻神的人本精  相似文献   

12.
国家认同是爱国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在开放、民主、多元的"人本化"时代,凸显公民意识和公共精神,注重对话、协商、反思和自主选择、自我负责,业已成为公民教育的共识,国家认同教育因而需要借助理性式公民教育来加以落实。理性式公民教育基于理性的国家认同,旨在培养理性的爱国者。立足于积极公民的立场,增强共同体意识,注重共情式理解,促进公共文化建构,是当代中国推行理性式公民教育的现实诉求。  相似文献   

13.
叶定华 《湖北教育》2004,(14):38-39
在当今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把“人本思想”纳入教育管理,是实施创新教育,深化素质教育的一个新课题。人本管理在本质上是将新时代的人精神渗透到教育管理中,以正确认识人、尊重人、信任人、开发人的心智和提升人的道德为指南,以促进人自身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  相似文献   

14.
加强德育文化建设是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升大学育人水平的重要途径。近年,南阳师范学院在德育工作实践中紧紧围绕学校办学目标和育人宗旨,突出德育工作的人本特色、校本特色、文化特色,大力加强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建设,形成了富有时代特征、地域特质和学校特色的个性化、高品位的文化育人品牌,极大地增强了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了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5.
古希腊教育思想学术原创性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希腊时期是西方学术发展的奠基期和原创期。这一时期,产生了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的原创性教育思想。以古希腊三哲为代表的西方思想家独具特色的原创性教育思想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思想自由是古希腊人铸刻的历史印记,开启了古希腊的治学传统:思想活跃、独立思考、畅所欲言、存疑求新、敢于超越,这些文化特色和精神特质,促进了人类思维和科学、文化的发展,推动着人类个性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对当前我国的教育思想创新和教育实践变革亦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客观看待素质教育,其局限性在于它仍然是以教师为主导和主体的教育模式,仍然难以克服应试教育存在的忽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探索精神和质疑精神等问题;人本教育之所以区别于素质教育,是因为人本教育强调整个教学活动中师生是教学活动中两个辩证的主体,知识只作为培养有健康人格和体魄的智慧人的载体。它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正是现代教育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竞争,最根本的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因此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提倡人本教育;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为实施人本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17.
多元的地理形态和文化因子造就了湖湘文化培育人格独立、“原道”、经世致用、修身养性的精神内涵,这些精神内核充分体现了湖湘文化育人、树人和教化人的文化特质.今天,在推进湖南教育现代化的新时期,很有必要吸取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核,为当代湖南的教育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蕴涵着培育学生公共精神的丰富内容,包括:从小我到大我的人格升华、民本与人本的人文精神、天下为公的家国情怀。传统文化教育中培养公共精神有三种实施路径:文化浸润、生活濡化和精神升华。当前,应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促进教师与西方文化及现代文化展开对话,积极主动践行公共精神。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大学生充满朝气、蓬勃向上,但是也表现出理论素养不足,人际交往商品化,过分追求自由、个性,秩序和责任意识淡漠等精神空场。这是当代中国社会变革过程中文化公共性价值精神缺失的直接表现。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的公共性价值精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教育的文化公共性意蕴,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核心主题的毕成与实践的多向度路径。  相似文献   

20.
教育精神是一个时代教育的灵魂。理性是教育精神的轴心构成,理性精神是教育乃至教育精神的本真诉求和根本指向,是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之一。但在当代学前教育中存在着严重的理性精神缺失以及错位的现象,教育脱离儿童生命,理性远离儿童生活,儿童理性精神成长式微。本文基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视域,剖析了理性精神的异化及其与学前教育的内在联系,呼吁理性精神回归学前教育,强调学前教育应当关照儿童的生命世界、关注儿童的自由生活、尊重儿童的多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