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个小男孩手里捏着一美元硬币,沿蓿大街上的商店重复地询问是否有“上帝”卖。一个又一个的店主,不是说没有,就是说他在捣乱。不由分说地便把他撵出了店门。  相似文献   

2.
上帝就是你     
楚颖 《良师》2011,(12):17-17
有个贫穷的工人在帮农场主人搬运东西时,不小心打破了一个花瓶。农场主人看见后,要求他一定要赔偿,但是三餐都成问题的工人,哪里赔得起这么昂贵的花瓶?  相似文献   

3.
“妙笔生花”是个关于写作的极精彩的比喻,是对极高超的写作本领的赞美。试想,笔端居然能开出明媚的鲜花,这该是多奇妙的事!事实也正是如此,妙笔开出的“花”威力极大,可以力挽狂澜,可以改开换地,可以创造奇迹,可以再铸辉煌。[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学生不是“上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上帝既是基督教神学的永恒主题,也是西方文学、哲学永远无法摆脱的难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杰作《荒原》与后现代主义文学杰作《嚎叫》中上帝角色的"在场"与"缺席",揭示上帝观的演化,考察上帝的命运与人的命运的关涉,力图从一个侧面反映西方现代文学发展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6.
王乾荣  王荣 《当代电大》2006,(10):52-52
以前,普通中国人在《辞海》或教科书上,见识过孔子的尊容——头发用一条打结的带子束起来,胸前细密美髯飘拂,笑颜微展,慈眉菩目,身着宽袍大褂,是很优雅的一个老头儿,不同版本书上的孔子像或略有出入,但大致如此。这是不是孔子的标准像呢?不知道,好像没有人说是,也没有人说不是;但大家都认定,那就是孔子。  相似文献   

7.
3月23日 晴 我的好朋友姓“信”名“心”,即“信心”,于2007年3月23日,我考试失败后离我而去,到现在已经整整一年了。  相似文献   

8.
西方伦理学中一直存在"德性论"和"幸福论"这一争论焦点.作为基督教伦理学的奠基人物.奥古斯丁在继承前人思想遗产,批判传统"幸福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幸福就是拥有上帝"的命题.本文围绕这一命题.对奥古斯丁"幸福论"的产生背景、内容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阐述,并进一步揭示了其伦理学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意大利艺术家米开朗琪罗说过,“在艺术的境界里,细节就是上帝。”其实,在我们教育的故事里,细节同样是上帝,它会引领我们去更用心地发现,更专心地思考,更细心地行动。以下就是笔者从自己的教育视线里发掘的“情景”片段,或许,这就是细节,这就是上帝。  相似文献   

10.
在教育活动中简单套用市场营销中的"顾客就是上帝"理念,很容易得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结论,凡是"学生的需要"都被视为正面的、应该满足的。但"学生的需要"有对错之分、高低之别,需要老师予以指导和纠偏。这种指导必然赋予教师在知识和职能上的权威地位,教师的权威地位是为了保障学生更好地发展,而不意味着对学生尊严和人格的践踏。因此,因为"顾客就是上帝"就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显得于理不足,也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11.
在《中小学管理》2003年第9期,笔者发表了《家长才是“上帝”》一文(笔名“江苏晓庐”)。此后,笔者听到了一些反映。其中,不赞成的意见主要集中在学校的“上帝”是谁这个问题上。应当说,这种意见是有一定代表性的,有必要就此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13.
一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写信给我,诉说自己的困惑。他在自己的专业上已学习了五年,由于上学期间参与了大量社会活动,占用了相当多精力,考试基本上搞突击,很多科的成绩“红灯高高挂起”。按照学校的规定,主修课程有五门不及格就无法获得学位证,而没有学位证就意味着找工作乃至以后的个人发展都很被动。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十个指头有长短,荷花出水有高低。在一个班里,总会有先进、后进的学生,后进生常被老师形象地比喻为“尾巴”,往往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冷落甚至歧视。其中很大一部分同学在不同程度上已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准备一“混”了之。一个班级能否不断进步与他们能否转变有着相当大的关系。显然,转化后进是班主任不可推卸的责任。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坦诚的交流,相互的激励,不失时机的教育,会唤起学生的‘向师性’,只有心与心的沟通才能唤起心与心的共鸣。”班主任对他们需有信心、爱心和耐心。  相似文献   

15.
肖复兴 《新读写》2008,(5):10-11
星期天,我家来了个小客人,是个只有4岁多一点的小男孩。大人们兴奋地在聊天,冷落了他,他显得很寂寞,大人们越来越高兴,他却撅着嘴越来越不高兴。我便和他一起玩,我问他你会画画吗?他冲我点点头。我拿来纸笔给他,他毫不犹豫,信心十足,上来大笔一挥,弯弯曲曲的线条占满了纸的上上下下的空间,仿佛他在拿水龙头肆意喷洒,浇湿了花园里所有的地皮和他自己一身。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令多媒体教学俨然属于“一级时尚”。“鼠标”一时间演绎成了教师们现代教学的“上帝”。举凡示范课、实验课、研讨课、过关课,无一不一头扎进多媒体世界遨游而不辨西东无有首尾。甚至,一些地方的“优质课”比赛,还明文规定:不运用多媒体手段者,一票否决。个中得失,其间原委,只要冷静反思一定感触良多。  相似文献   

17.
2014年新片《上帝未死》虽然拍摄手法草率拙劣,并行线索缺少关联,但反映的核心问题仍然触碰了社会神经:到底有没有上帝?信则灵,不信则不灵。灵了,上帝自然是存在的;不灵,那是因为心不够诚。因为命题证伪的困难性,成了全世界所有宗教甚至邪教的普遍伎俩。在黑格尔看来,人终究是需要一个心理归属的,上帝之死留下的真空必须由独立精神的确立来填补。这种说法与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主义考证遥相呼应:人在困境中总会产生心理诉求,而臆想的上帝恰恰能满足人们几乎所有的合理要求,这就是上帝存在的理由与“证据”。  相似文献   

18.
一位来自农村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后,带着父母省吃俭用攒下的钱来广州创业。然而,3个月后,与他合伙的同乡却卷款而逃了。后悔、愤懑、无奈、绝望一起在他心底交织着,他想到了死。  相似文献   

19.
20.
《神曲》对上帝的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世纪的欧洲,任何对上帝的诠释都是一件十分刺激和危险的事情。但是,随着时代的转型所带来的社会模式、道德准则、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不得不思考“上帝”给予这个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并同时赋予“上帝”新的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