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飞蛾     
  相似文献   

2.
小橘灯     
小时候,我总会在漫漫黑夜中,寻见几个微弱的光点,那光点游走在黑暗之中,泛着朦胧的光晕,神秘而温馨。我知道,那是村里的孩子又在提着小小的橘灯串门了。孩子的手总是那么巧,在大人们看来毫无用处的橘子皮竟被他们变戏法似的做成了小巧玲珑的橘灯,这在我看来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因为我既不心灵手巧,也不聪慧,自然也就创造不出那种奇迹。但是孩子的心又能经得起多少好奇的诱惑呢?所以我便开始着手创造奇迹,而我的方法便是:剥掉橘子皮,吃掉果肉,再将果皮收集起来用胶带傻乎乎地粘在一起,奇迹便如此诞生。这  相似文献   

3.
追光的飞蛾     
自然界中,数不胜数的昆虫具有追逐光亮的习性,这种习性被称为生物的“趋光性”,在具有趋光性的生物中,我们最为熟悉的是飞蛾。俗话说“飞蛾扑火,自取灭亡”,本期我们制作一只追光的“机器飞蛾”,用它来模仿生物的趋光习性。  相似文献   

4.
《家教世界》2011,(1):49-49
我国唐朝学者姚思廉在《梁书》中,就谈到过“飞蛾扑火”的典故。而那时的人们也会利用飞蛾扑火的这种习惯来诱杀飞蛾。可是,飞蛾为什么会扑火呢?  相似文献   

5.
凤凰 《少年月刊》2012,(5):31-32
有两粒花生米,一粒叫欢欢,一粒叫乐乐。有一天,欢欢和乐乐被农夫撒到了土壤里,它们紧紧地贴在一起。土壤里十分黑暗,不见一丝光,也几乎不透风。欢欢很害怕这样的黑暗,它对乐乐说:"在土壤里太可怕了,我要离开这里!"  相似文献   

6.
欢笑     
  相似文献   

7.
    
田卓灵 《初中生》2012,(32):32-33
正灯快灭了,随之消散的是它微弱的光芒。已经泛黄的老旧灯泡周围不再时时环绕着飞蛾蚊虫,只有灯里点点黯淡的黑色衬托着它那不再明亮的表面。灯想叹气。它在这院子里生活十几年了,看过许多人和事,它累了。它想起院子里,那位风烛残年的老人。老人七十多岁,脸庞上棱角分明,不苟言笑。灯是跟着他一起在这里安家的。那时,刚过花甲的老人孑然一身,来到这里做清洁工。老人总是很早就起来,早到  相似文献   

8.
9.
心存感激     
在这个机械的世界生活久了,总会感到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包括我们给予的和给予我们的。怎样才能快乐呢?或许,只需买东西时对收银员送出一个感谢的微笑,接受帮助时道出一声感激的"谢谢"。可能我们不经意间流露的一份谢意,就会温暖一颗冰冷的心。  相似文献   

10.
雁翼诗歌中的光明意象运用较多,意象的意义也是复杂多变的,总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光明的赞颂,二是对光明的思辨和质疑。"光明"意象意义的变化,是雁翼诗歌风格和思想情感发生转变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1.
灯是巴金《爱尔克的灯光》与《灯》中集中表现的意象。借助这个意象,巴金尽情倾诉了驱除黑暗,追求光明的呼声,表达了对人间真情的赞美。而巴金在其他文章中对灯的拓展描写,也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出时代的变迁以及自己思想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12.
13.
从毕飞宇荣获茅盾文学奖的首部描写盲人的小说《推拿》去探索一个未知世界。通过对小说人物命运感知,剖析残疾人另类存在方式以及真实心理,包括他们的心酸困苦,爱恨情仇,以及他们如何突破黑暗这个生命最大的障碍,证明生命存在价值,获得一个内心真正光明。并通过他们的生命姿态与我们正常人相通之处,展示其警醒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初中生》2011,(34):23
K33□□□□522@126.com:最近,困难就像一座大山,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动弹不得。以前我可是非常活泼、非常快乐的啊!生活会这样黑暗下去吗?黑暗往往躲在光明的背后。你只要探出头,光明就在眼前。一个强  相似文献   

15.
高源 《中学生百科》2012,(11):43-44
因为它爱我,所以它用它的方式磨炼我,直到石粒变成星星,直到深夜熬成黎明,直到脆弱炼成坚强和勇气。记得就在今年春天的一个夜里,我在温暖的操场上奔跑。夜黑得很干净也很安宁。忽然我兴奋地对身边的朋友喊,听!你能听到风声吗?  相似文献   

16.
12月18日 晴 风不知往哪个方向吹,人往前走,风往后追。记忆如风,且走且停,可能调皮地扎营在某个阳光明媚的草原,让心灵沐浴在一片温暖和煦之中,也可能无奈地停驻于遍布阴霾的山谷,只剩泪水在脸上放肆任性,但这走走停停的记忆,又似乎并不为沿途风景所诱惑,将大多数时间用在了行走之上,有人曾说:“遗忘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细细品味,无不道理,一切都在消逝,悲伤的、快乐的、重要的、不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家,就是有个人点着灯在等你回去。——三毛自上高中以来,我每晚都得上晚自修,每天都会很晚回家。穿越黑暗的走廊,我远远看到母亲为我点的三盏灯——走廊上的、客厅里的、卧室里的。灯远远地告诉我:那就是我的家,家里有人在等我回去。  相似文献   

18.
12月18日 晴 风不知往哪个方向吹,人往前走,风往后追。记忆如风,且走且停,可能调皮地扎营在某个阳光明媚的草原,让心灵沐浴在一片温暖和煦之中,也可能无奈地停驻于遍布阴霾的山谷,只剩泪水在脸上放肆任性,但这走走停停的记忆,又似乎并不为沿途风景所诱惑,将大多数时间用在了行走之上,有人曾说:“遗忘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细细品味,无不道理,一切都在消逝,悲伤的、快乐的、重要的、不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海伦·凯(kǎi)勒(lè)说:"忘我就是快乐。因而我要把别人眼中所看见的光明当做我的太阳,别人耳朵里所听见的音乐当做我的乐曲,别人嘴角的微笑当做我的快乐。"作为一个生活在21世纪的小孩子,不愁(chóu)吃不愁穿;  相似文献   

20.
作为曹禺艺术上最为成熟的一部剧作,《北京人》的成功除了剧作的现实主义倾向外,还要得益于剧中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剧作中,破落的"曾宅"象征着父权及父权所代表的封建思想文化的衰微;象征着死亡的"棺材"是没落的封建阶级及罪恶的资产阶级的归宿;令人厌恶的"耗子"是曾家子孙生命状态的真实写照;"北京人"则象征着远古北京人、以曾家为代表的北京人及剧作家理想中的北京人。通过"曾宅""棺材""耗子""北京人"这四个典型意象的使用,剧作家不仅将曾家这座大院里的丑恶与善良、黑暗与光明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同时也对落后阶级的结局做出了暗示。一个古旧的家庭行将就木,新的生活即将到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