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学校教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首要问题。将育人为本确立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分析科学发展观视野下育人为本的内涵,明确新时期、新时代、新要求下坚持育人为本的现实意义,对高等学校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育人为本。《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20字工作方针。在20字工作方针中,育人为本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内容。作为一名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校长,我认为,育人为本的提出就是在强调要把育人作为学校教育的  相似文献   

3.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是未来教育的导向,也是高效率实现人本育人价值的根本。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特殊教育学校的育人管理也应该向着差异化的因材施教来进行,而融合教育理念是目前众多特殊教育学校育人管理的最新理念。文章结合生本为先、融合教育为辅的教育管理理念来谈特殊教育学校的育人管理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地位不断凸显,协同育人成为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战略举措。然而,我国协同育人在长期实践过程中面临着学校家庭社会职责定位不清晰、家校合作和家师关系有待改善、社会成为协同育人工作的短板、缺乏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完整机制等一系列亟待突破的问题。学校作为为儿童青少年提供教育的最专业、最重要机构,在我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工作中应起到主导作用。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协同育人对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拓展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途径和方法,提升教师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能力,加强统整社会资源参与协同育人的能力,读懂学生以便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奠定坚实的基础等,充分发挥其在协同育人新格局构建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牛怀德 《天津教育》2014,(10):34-35
育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育人为本是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对教育的基本要求。育人为本,就是把培养人、教育人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从"心"开始,是高质量完成这一任务、实现办学目标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6.
学校制度重建势在必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并没有真正触及学校教育的核心问题,缺乏对学校教育体制的认真和严肃的反思。教育改革推进困难的症结在学校,根源在体制。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是学校教育制度改革,是学校育人功能的重建,其中包括学校外部的和学校内部的改革。重建的方向是:以校为本的学校教育体制和机制的建立。面对我国“千校一面”造成的教育实践经验的贫乏以及由此导致的学校教育功能的异化与退化,可能的求解之道是:学校必须建立以校为本的制度,充分尊重不同阶段学校的独立性,脱离行政的控制与干预,脱离应试主义的藩篱,使学校教育回到以人为本的起点上来。基础教育改革首先必须关注学校,尊重基础教育各个阶段的独立的教育价值,把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放在首要的地位,恢复学校育人为本的教育功能,还学校以创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播种习惯     
洪湖贺龙高中把贺龙精神与学校“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有机结合起来,确定“承志、砺行、笃学、有为”的校训。学校坚持以德树人。把育人目标落实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形成了环境育人、管理育人和示范育人等三大德育特色。  相似文献   

8.
育人是学校的神圣职责,学校的管理应充分保障学生权利。保障学生权利,是学校管理者依法育人的基础,是学校管理以学生为本的体现,是构建和谐学校的根本。一、保障平等教育权《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入学接受义务教育。因此,学校必须要把符合条件的学生接收进学校接受教育,不可以设置任何附加条件拒绝学生入校就学。学校在育人过程中应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可歧视学生。对学校出现的学生逃学、退学以及家长不让子女读书等现象,班主任与科任老师应及时通知学校。学校应查清事由,联合有关部门做好相关工作,依法维护学生…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追求升学率、按分数排名的现象愈演愈烈,明显背离学校育人为本的宗旨。上海市"新优质学校推进"项目是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而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其核心追求就是实现教育的育人功能,可分解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优质学校的四个指标:依法全纳;回归本原;积极探索;百姓满意。  相似文献   

10.
学校教育尤其是现代学校教育,要以育人为本,既教书又育人。而校外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继续,是相互促进的统一体。本文就学生应在校外学做什么样的人及在校外怎样学会做人两个方面作了深刻阐述。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应充分发挥管理育人的功能和作用,推进学校管理育人的深入发展,切实把德育贯穿于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坚持以生为本、立德树人的管理育人理念,进一步加强管理育人的规章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管理育人的评价体系和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应充分发挥管理育人的功能和作用,推进学校管理育人的深入发展,切实把德育贯穿于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坚持以生为本、立德树人的管理育人理念,进一步加强管理育人的规章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管理育人的评价体系和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孝南区实验中学立足校情,积极探索科学发展新思路,牢固树立治校以教师为本,育人以学生为本的发展理念,实现了学校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洪湖贺龙高中把贺龙精神与学校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有机结合起来,确定承志、砺行、笃学、有为的校训。学校坚持以德树人,把育人目标落实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形成了环境育人、管理育人和示范育人等三大德育特色。  相似文献   

15.
现代学校建筑不仅是遮蔽场所,更是之所以称为"学校"的学习空间。超越仅从建筑学出发的学校建筑设计,重视建筑的润物育人和文化传承创新价值,新一代学校建筑设计需要建构基于现代教育学、心理学、建筑学、艺术学和文化学等多学科视角的新理论,从而夯实本领域的未来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在创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不断在工作中思考,在思考中推进,在以下三方面形成认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坚持育人为本,努力实现校园生态化1.人文自然,交相辉映,以环境陶情励志学校提出“学校无闲人,人人都育人;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学校无空地,处处都育人”。  相似文献   

17.
相关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显示,未来学校构建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热衷于技术而忽视教育规律,重视硬件和外在形态而忽视教育本质,憧憬未来学校的美好愿景而缺乏风险防范意识等问题。其根源是人们对未来学校教育本质认知的局限。本研究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应用文献法、案例分析、人物访谈等研究方法发现,未来学校应是育人育心的泛在学校,是时时、处处、人人可学的学习中心。鉴于此,未来学校建设应是理念先行、“道”建为魂,具体路径包括提供多元课程维系学生持久的兴趣,革新教师角色深化学校育心功能,构建智慧学堂促进教师育人方式内驱化,创新评价机制提高社会育人可持续性,强化技术理性融合促使学习行为的泛在化等。  相似文献   

18.
坚持教育创新,坚持育人为本,这是一所高校保持生命力和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要进一步推进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坚持育人为本,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9.
针对培智学校缺乏全学段劳动全面育人体系、《劳动技能》课偏技能训练以及智力残疾学生难以融入社会的现实问题,本研究基于生涯发展理论,立足杭州市杨绫子学校的劳动育人实践,提出“以‘生涯自立’理念为导向的课程教学实践探索”研究思路,构建了指向“生涯自立”的培智学校劳动育人体系,有效提升了培智学校育人质量,提高了智力残疾学生融入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人本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理论发展大趋势。按照人本教育理论,教育是人的发展,是人的本身本性发展,发展是教育的本质,育人为本是教育的本质回归和题中应有之义。教育的本质职能是育人,教育一旦忘记了自己的任务是育人,就必然出问题。克服考试为本、办学功利化、官僚化等不良倾向,育人为本是时代对教育本质发展的召唤,是教育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是学校教育的正本清源。学校应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根本任务,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育人为本回归教育本质,拨正人才培养航向。四川省教育学专委会2011年学术年会,聚焦育人为本与人才培养主题,厘清教育的核心价值和本质功能,开启了人才培养的正确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