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了使我国高等教育适应21世纪的挑战,国家教委于1994年初正式提出并实施了“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为配合这一计划的实施,山东省教委于1997年上半年在全省内开展了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立项工作,作者申请的课题——“大学物理...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简述1994年初,国家教委正式提出制订并实施“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这是一项有组织、较系统、起点高、立意新、整体性强的改革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未来社会对人才知识、能力...  相似文献   

3.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收费计划改革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迫于高等教育大众化需求和教育财政经费短缺的压力,澳大利亚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实施高等教育收费计划(HECS)。文章首先介绍HECS收费改革及其学生贷款的配套计划,随后评估HECS实施效果,最后探讨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普通高等学校通信工程专业的"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从实施计划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两个方面,讨论了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中转变教育理念、改变教育模式、改革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等问题,并对研究课题所涉及的主要内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由国家教委组织实施的“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在全国高校中引起强烈反响,已经有数万名教师投入到这项改革计划中。由此引发的教育思想大讨论必将对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我们已经来到新世纪、新千年的门口,清华大学如...  相似文献   

6.
今年三、四月间,国家教委正式推出并开始实施“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这项早在酝酿之初就被国家教委朱开轩主任誉为“富有远见、意义重大”的改革计划,在我国高等教育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和广泛关注,高等学校的许多教师纷纷以积极的姿态支持、参与改革计划。日前,本刊记者就实施该项改革计划的背景、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改革的指导思想、内涵、目标,改革的思路和重点,改革的实施方式和进展情况以及改革过程中应当遵循的重要原则等问题,走访了国家教委专职委员、高教司司长周远清同志。  相似文献   

7.
法国近年来推出的旨在打造世界一流大学的高等教育改革,在法国独特的双轨制体系、碎片式学科发展及高等教育普及化初期等背景下,基于法国独特的制度逻辑、权力逻辑、地缘逻辑等展开,实施了卓越大学计划及卓越创新计划等系列改革举措,并探索出了多领导中心主义的权利共治、引入绩效问责改革合同式契约管理、设立超机构院系推进学科结构整合等独具法国特色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理工科教材特点透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等迅猛发展的21世纪,高等教育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大工程观和工程集成教育,到国内的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计划的实施,都体现了高等教育对当前面临挑战的回应。在着力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高等工程教育道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之际,研究并回答新世纪理工科教材的特点,以及与教学方法相匹配的规律,对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合格的现代工程师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21世纪的理工科换代教材,既要具有反映新的科技成果和电子化、智能化的特…  相似文献   

9.
当代科技发展与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代科技发展与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卢嘉锡去年8月间,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的同志找到我,谈了国家教委正在制定和实施“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计划”,这是一个很有意义和远见的计划。近半个世纪以来,科学的发展非常迅速,科学技术各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  相似文献   

10.
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回顾及前瞻李林一、关于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回顾1、进行了招生制度改革。1992年我区对招生制度进行了改革,打破了原有的单一的指令性招生体制,建立了指令性计划和市场调节、地方性、指导性计划相结合的招生计划体制。改革招生制度以后,...  相似文献   

11.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论《受戒》的"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的《受戒》最大的特点是“淡”,它主要表现在情节的散淡,时代背景和人物情感的淡化,语言的平淡等方面。这与汪曾祺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现代人类学的开端,可追溯到19世纪,但人类学作为现代科学真正被确立起来,则要到20世纪20年代。长期以来,学科内部由于理念不同逐渐分野,形成两大主要分支,即以英、法两国为首的社会人类学,和以德、美两国为主的文化人类学。两派虽在学术理论、方向、思考方式等方面有所分歧,但并不妨碍他们各自为人类学学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介绍两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在人类学四大领域研究当中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7.
18.
北朝民歌《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扑朔""迷离"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扑朔",即"缩动"或"爬搔"之意,为兔走时足伸缩之貌;"迷离",即"朦胧",为眼色朦胧。第二种:"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本文对这两种说法作了较具体深入的评析,并赞同第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19.
在秦朝之前"玺"和"印"是同义词,都是指印信、图章,没有尊卑的差别。秦朝以后,皇帝的印信专称"玺",臣民的印信、图章通称"印"。"秦印"和"秦玺",就战国时期来说所指称的内容是相同的,是同义词。就秦朝以后来说,"秦印"和"秦玺"的词义都缩小了,"秦玺"由通称变成了特称,专指皇帝的印章,"秦印"指称皇帝印章以外的印章,"秦印"和"秦玺"变成了在词义上互补的两个概念,成为类义词。  相似文献   

20.
句法分析中,“V个VP”结构常以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吸引专家、学者们的注意。他们的研究视点大多聚焦在“个”的性质上,而对“VP”的重视不够,即使在论述“个”时也是说法不一。从“具体与抽象”、“指称与陈述”等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个”字的性质日益边缘化且在与“VP”搭配中存在“游移”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