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的价值基座是“人的发展”。如何让教育成为推动个体解放和发展的力量,其根本就在于“解放头脑”。以往科学课程中的实验教学中,提倡准备“有结构的材料”——在探究活动前,老师已为学生准备好这些“有结构的材料”,因此学生是根据材料去设计和进行实验——其实是老师做好“圈套”等学生来钻,因此这些“有结构的材料”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在《斜面》一课的教学中,除了给每个实验小组配备一盒简单机械实验盒和一个测力计以保证基本实验的完成外,我还在讲台前布置了一个自助餐式的材料库。孩子们在围绕着问题和任务设计解决问题的办…  相似文献   

2.
读了《小学青年教师》编辑部转来的《让课插图来得更精当些吧》(以下简称《让》)一.真是有喜有忧。喜的是,随着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的语课堂正在走出过去老师言堂的牢笼。更多地听到了来自学生的声音.学生的主体作用正得到强化。同对,《语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学生敢于去发现、击质疑、去探索,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意味着让学生去合成新物质,发现新物质,而是要通过训练使学生能利用创造性思维去发现他未曾学过的化学知识,对一些课本上没有介绍的问题提出自己独到的、有说服力的见解。教师的任务就在于抓住教材中的每一个可利用的素材,去引导学生探索末知的概念、原理、反应规律,去探索知识的奥秘。[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几何画板》是一个动态几何的研究设计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在动态中去观察、探索和发现对象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与结构关系,因而能充当数学实验中的有效工具,使学生从“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让学生在这个“实验环境”中去“研究数学”,而不是单纯地以结论的形式学习数学。让其从自身经验出发,与学习内容不断反应后,在探索中得到新经验,从而顺利重组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成功的教学在于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某一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的结论,而是千方百计让学生得到启示,去找出他们要解决的问题和已知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在于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联系生活经验去发现未知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的实际意义,掌握规律,解决问题。现任昆明市五华区教育科研中心主任的普明贵老师,近20年来,面对一个一个教学中的热点问题,悉心研究教育理论,逐一去认识,逐一破解,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在实践中获得启示,在研究中有所发现”的这一观点,不仅是普老师的教学观,同时也是他的…  相似文献   

6.
王老师是一位从事农村地理教学多年的老师,他上的地理课不仅仅能深深地融入一个“乐”字,更在于能让学生牢牢地掌握一个“理”字,我听了他上的一堂地理课——《世界的地形》,至今久久不能忘怀。  相似文献   

7.
未必是好课     
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过程”,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以自主学习、探究合作的方式去发现,去掌握知识和体验学习过程。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算得上是“好课”。在这节自然课中,老师为学生设下了一个又一个“圈套”,可是学生却很“机灵”地不往里钻。老师为了按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只能一而再、再而三地直接把知识呈现给学生。试问,这能算是真正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吗?这样的课能说是“好课”吗?不是!这样的课恰恰是我们课改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假象课堂”,看似学生自主学习、动手实践、体验过程,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达到课程改革标…  相似文献   

8.
启发式教学,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重在引导,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尽量发挥学生的潜能,给他们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创造、去发现知识、去探索规律,使其主动学习,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9.
美国认知主义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提出:“学生在教师的认识指导下,能象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学习,发现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极其内在联系,形成概念,获得真理。”在这种被称为“发现法”的概念中还指出:“为了使学习富有成效,在形成概念以及使用语言符号前必须要有一个探索的阶段。”在语文、数学等教学领域,已有许多专家学者及教学第一线的工作者,展开了有关探索研究和应用,富有成效。在音乐教学中,能否也为学生创设条件,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事物的特殊方式去认知音乐,理解音乐,通过亲自去探…  相似文献   

10.
“读写教室”团队基于“培养独立而成熟的读写者”的理念,长期关注阅读策略单元的研究与教学实践,并持续发表了系列研究成果。何必钻老师在语文教学研究的道路上不断通过钻研超越自己,尤其是近年来对“读写教室”理念以及阅读策略教学与指导的研究情有独钟。在《故宫博物院》一课教学准备阶段,何必钻老师与浙师大“读写教室”首席专家王国均老师一起研讨《故宫博物院》一文中“有目的的阅读”这一阅读策略的教学,本文即从“读写教室”研究的角度来探讨这一阅读策略及其教学的特点与规律,希望能让这个阅读理解策略发挥更大作用,又可以让每一位学生能够比较容易掌握这个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七年间,三次教《水》,每次都有一种成功的喜悦。 第一次教《水》是七年之前,应一个乡镇的邀请,我去上公开课。当时,用的还是《自然》教材。那节课,自我感觉不错,听课老师评价也很好。我对传统教材的一个突破在于,让学生在对比观察中发现了水的性质。教材的一个教学目标是通过观察水,认识“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我想,如果仅仅给学生一杯水,让学生用感官观察,他们在没有对照的情况下,就不容易发现水的这些特点。  相似文献   

12.
特级教师李仁甫的生成课例《拿来主义》组织学习的方式多样化呈现,其中,质疑、体验让课堂充满智慧,有效的合作讨论又让课堂充满了深度与宽度.教师作为一位优秀的组织者,要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并给予他们恰当的指导,师生共同生成,从而把学生的学习不断推向深入.李仁甫老师在整个课堂的组织学习过程中始终关注两个点:教学起点在于“发现问题”,而非仅仅“发现的问题”;教学落点在于“生成问题”,而非仅仅“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3.
“探索——研究”法以“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验证——得出结论”为线索,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适合自然教材的教学体系。下面谈谈我在运用“探索——研究”法教学时是怎样进行课堂设计的。一、设置探索、研究情境时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激烈的求知欲去发现问题“探索——研究”法要求教师要为学生设置一些探索、研究情境,鼓励学生去认识、发现、研究问题,但又不是局限于发现问题,而更重视诱发学生观察发现问题的兴趣。我教学《昆虫》时,先请学生研究自己采集到的各种虫子,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学生众说纷纭,较难统一。然后要学生观察老师的昆  相似文献   

14.
拜读了贵刊2005年第6期蒋红军老师的《出彩的思索》一文,蒋老师在《小括号》的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去探索“用什么样的符号来让人明白哪两个数先算”,结果学生得出了许多符号.最后这些符号又在教师的统一下,使用了小括号“( )”。作者认为这个过程是学生在创造,在发明,是对学生学习热情的保护。这种做法和观点,我觉得有些不妥。现提出来。与大家一起商榷。  相似文献   

15.
但昭丽 《小学生》2010,(3):30-30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可见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在于老师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老师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自己“能吃饱”,不仅“学会”数学,而且“会学”数学,“爱学”数学。就应当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新课标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下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16.
巧引妙导     
一、自主选择,激发探究兴趣。如果我们能营造一个积极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问”的主体,成为一个“信息源”,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学生提问题总是以自身积极思考为前提的,正因为这样,我们说教师与其“给”学生10个问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使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在教学《常见的岩石》这一内容时,我准备了很多材料,问学生…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学生的课堂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已成为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绍兴县秋瑾中学王科英老师的《生活中的轴对称》课案,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让学生动手、动脑和协作学习来探索问题,促进学生的发展.探索活动的设计始终围绕本节课的主题展开,从每个学生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活动背景分析 在学校给的每周一节“语文课外阅读课”上,有些老师带着学生到阅览室里阅读沈从文的《边城》,有些老师让学生在教室里读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鲁迅的《呐喊》等名著,而笔者却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曹雪芹的《红楼梦》,指导学生设立小课题进行探究性学习,最终要在汇报课上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6~97页“探索规律”的活动。课前思考:“多边形的内角和”是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探索规律”的活动,其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索过程,感悟从具体现象出发发现和归纳数学结论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活动课程内容涉及面广,知识综合性强,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突出“自主性、趣味性、创造性、实践性、非学科性”五大课程特点。一、倡导“自主性”,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活动课教学要彻底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一人堂”的陈旧模式,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自主、主动地去探索,去认识某一个对自己来说尚属“新事物”的规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活动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