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李白相识     
在一个书声琅琅的清晨,一袭白衣、风度翩翩的李白走进我的心之海洋;在一个月满西楼的夜晚,我走进了李白的月之故乡.  相似文献   

2.
诗引我走进了一个美不胜收的世界,诗帮我塑造了一个全新的自我。同学说,我因诗而变得气质非凡;我要说,我因诗而变得幸福不已。常常在李白、杜  相似文献   

3.
如果房间洁净,心中安静,如果整个屋子里只有我一个人,连影子都悄然隐匿起来,这时,我最愿意做的事就是看书。半躺在床上或侧坐在床头,抑或是趴在床沿,我随手拿起一本小说,或是一本诗集、一本散文,默默地,默默地品赏着。我远远地望着李白。李白从扰攘尘世中抽身,去纵情山水,访道求仙,以求终身之梦,自由之梦。他的梦太美了:浙东山水,谢公故址,海日天鸡,特别是异彩纷呈、辉煌流丽的神仙盛会把李白的梦境推向高潮。我渐渐地走进苏轼。45岁的苏轼白日梦醒了,他笑自己多情,叹自己衰老;光阴虚度,岁月蹉跎,华年不再,功名遥遥;人生坎坷,宦官沉浮,空有…  相似文献   

4.
诗、酒、月是李白的天地,月是李白诗歌中一个重要元素.在李白的<月下独酌>第一首中月有四个层次的意象,展示了李白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5.
月亮是李白的钟情之物,纵观《全唐诗》所收录的李白诗歌,涉及到“月”的就有三百首左右。李白的咏月诗,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诗中,李白可以步月、行月,也可以泛月、乘月,还可以醉月、寄月,甚至可以“上青天”揽月、“就洞庭”赊月。在这些花样繁多的“咏月诗”里,李白借“月”抒发了不同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6.
走读李白     
<正>俗说“蜀中多才人”——题记金色的阳光透过缝隙,洒在褐色土地滋生的小草上。路边的绿叶沙沙作响,不紧不慢地落在了太白祠的屋顶上。想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李白,我不禁怀着一颗虔诚的心静静地走近李白,走进他闪耀千余年的诗词中,走进李白的大唐盛世。  相似文献   

7.
绝响李白     
唐名贤李白,是我一生最崇拜的诗人.以前读他的诗歌,都为他飘逸的仙气所折服.我甚至想写篇<李白不是人>的文章来表达一下我对他的崇敬之情.纵观古今,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上,我看"不是人"的称呼也只有在名贤李白身上才能成为褒义,成为绝唱.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僭越享用,没有任何一个人敢于和他争.  相似文献   

8.
与李为伴     
<正>岁月悠悠,弹指一挥,触摸那盛唐的尘土,在诗的世界中走近李白,走进那月色缠绕的低头思故乡;走进那影像重叠的对影成三人;走进那放浪江面的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李白心灵深处,叩响他的灵魂之门,感受他内心的高洁。李白,浪漫主义诗人,盛唐是一个诗歌繁荣的时代,无数诗人都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但李白,仿佛天空中的明星,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散发着不可泯灭的光辉,纵使经过千百年的洗礼,依旧照耀着中华文学大地。  相似文献   

9.
醉在文学里     
<正>我喜欢诗歌。诗歌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能流露出无限的遐思,如李白的《静夜思》,便写出了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读这首诗,我仿佛就站在李白的身旁,看到他对月长望:相距万里的家人们,亦是在相同的明月下吗?他低下头,看到满地的白霜,莫非,秋霜起了吗?哦,不,这并不是白霜,这是月光啊!  相似文献   

10.
崔玲 《考试周刊》2010,(57):19-20
李白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凭借自己高超绝伦的创作技巧,赋予月意象更深厚的内涵,开拓了月意境。对天地之精灵的月,李白将其融入人间,使其蕴藏着巨大的人格力量和深刻的哲理内涵,完成了月由自然客体向人类情感载体的转变,使古典文学作品中的月意象提升到了一个更精妙更圆融的境界。  相似文献   

11.
月升月落,月圆月缺,莫不引起古人对生命、对情爱的愁绪怅惘之情。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借月吟诵自己的情感,而李白对月亮更有一种特别的偏爱。据统计,李白作诗一千余篇,其中三百多篇写到月。李白最爱月,李白之死,就是为捉水中之月而死。“李白著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尽管后人考证此说不可信,但月亮唤起了李白不尽的诗兴和灵感,却是毋庸置疑的。在李白的吟月诗中,月已是自然的人化,不再是客观之月,是人生悲欢离合的演绎,是对理想和光明的不懈追求。他的这类诗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1郾表现对生命岁月流逝…  相似文献   

12.
李白与月     
李白是诗仙,更是伟大的月光诗仙.有学者根据<全唐诗>统计,李白近千首诗中涉及到月亮的就有400多首,仅"月"的意象就出现了336次,也就是说,李白每写三首诗,笔触就要融入月的意象.可见,李白对月的热爱.传说他的死也是因为满怀诗意地捉月而坠江.历代李白图画中,关于李白捉月、泛月、玩月、问月者,与关于李白醉饮、扶醉、醉归、醉卧者一样繁多,一样得诗仙之神采.……  相似文献   

13.
李白诗歌中,写月的诗歌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分析李白诗歌中的月亮意象描写,可以从一个角度管窥李白文化心理。李白诗歌月亮意象反映了李白对自我的高度肯定、超脱凡俗的理想追求和他的赤子真诚。李白将自己和自己喜欢的朋友及女性比作尊贵华美的天上月,与之交流、相知;李白虽然大半生都在四处奔波,却以诗歌的方式构筑了一个依然超脱凡俗的艺术空间,这个空间里,明月占据了相当重要位置;在李白心中,故乡和朋友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由于诗人对月亮意象的格外珍视,诗人也用月亮意象表达他对故乡的真诚眷念、对朋友的真诚思念。  相似文献   

14.
每每诵读古人的精美篇章,常让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而研读其写作奥妙时常看到一个可贵之处:借鉴前人却不老调重弹,浑然天成却有迹可寻,推陈出新且技高一筹。且看苏轼:李白《把酒问月》诗云"晴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苏轼在他的《水调歌头》开篇便说"明月几时有?把  相似文献   

15.
“月”与中国文人有不解之缘,而尤为李白所独钟。据查,在李白现存的一千余首诗中,涉及咏月诗就有三百八十二首,占其总数的百分之三十八,“月”在太白心中位置可见一斑。有意思的是,将李白的咏月诗拿来做一统计,属于李白的独特的“这一个”“月”的真是丰富多彩,目不暇接。如把月比作天镜、飞镜、明  相似文献   

16.
李白的月亮世界探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天才诗人,李白的月亮诗蕴藏着巨大的人格力量和深刻的哲理精神,完成了月亮由自然客体向人格的转变,使中国古代学中的月亮主题提升到一个新境界。在李白的月亮世界里,不仅有灵魂飘逸的物境,更有饱含了作人格意志的“我境”,物我之境的交融显示出独特的意境之美,而月亮世界里的李白则以其独特的浪漫性渗透这称我之境,体现了诗人对于理想和光明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月意象在李白、苏轼二人笔下是个十分突出的意象类群,二人笔下的月意象在审美内涵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审美境界方面,李白和苏轼笔下的月意象,一个清逸仙境,一个清空禅境;审美功能方面,李白主要是壮大自我之情怀,苏轼主要是透悟历史与人生;审美特性方面,李白笔下的月意象集中体现为情重于思和超凌现实,苏轼笔下的月意象则集中体现为思重于情和出入现实。  相似文献   

18.
正李白在我的心目中,不是一段历史,不是一个人名——甚至不是一个诗人。李白在我的生命中,是一种蓬勃的诗意——那生长于乡土,又指向远方的情绪……眼前仿佛谁走来,素衣翩翩、气宇不凡。黄昏里启窗,对一轮明月发呆;黎明登临扁舟,早上还在白帝城,傍晚就到了千里之外的江陵。它播在我童年时代三四月的盆周山区,咯嘣咯  相似文献   

19.
李白和杜甫都写有大量的咏月诗,二人的咏月诗有同有异,其同,月亮意象都承载着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对社会现实的忧愤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其异,对于李白,月亮是诗人主体精神的象征,对于杜甫,月亮是其审美观照的对象性存在。咏月诗从一个特殊视角,展示了两位伟大诗人不同的性格特征和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20.
李白和杜甫都写有大量的咏月诗,二人的咏月诗有同有异,其同,月亮意象都承载着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对社会现实的忧愤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其异,对于李白,月亮是诗人主体精神的象征,对于杜甫,月亮是其审美观照的对象性存在。咏月诗从一个特殊视角,展示了两位伟大诗人不同的性格特征和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