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治明 《内江科技》2003,24(2):19-20
四川70-80年代大面积推广的繁6及其衍生小麦品种,经历了强毒力条中17——29号等13个条锈生理小种和20余个条锈菌生理型的演变和考验而有效地控制了小麦条锈病的危害,使小麦产量上了新的台阶,获得了巨大的效益。然而自1991年出现条中30号,1993年发现条中31号和32号后,繁6及其衍生小麦品种感条锈病则逐年加重,到1996年和1999年条锈病在生产  相似文献   

2.
小麦条锈病是我国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给小麦生产造成严重损失。中间偃麦草是小麦的野生近缘种,对小麦条锈病具抗性。通过杂交建立小麦—中间偃麦草易位系,可以有效利用中间偃麦草中的抗锈基因。  相似文献   

3.
李振歧,中共党员。我国小麦锈病研究和植物免疫学教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1922年9月生于河北遵化。1949年5月毕业于西北农学院,50年代和80年代先后在前苏联和美国留学。现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农业部重占。汗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振歧先后主持完成了十多项国家和省部课题.在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发展规津和小麦品种抗条锈性丧失规律以及陇南越夏易变区形成原因及其控制策略等方面均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主持研究了天水和关中地区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制定了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推广…  相似文献   

4.
《大众科技》2007,(10):4-5
经过4年多的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的一个课题组人工合成了小麦新种质CI108,发现其含有一个抗条锈病新基因YrC108,并利用分子标记对该基因进行了染色体定位。该成果不仅为抗条锈病小麦育种提供了新抗源,而且为高效分子育种提供了选择标记。[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十二五"的粮食安全是大家关注的问题,在粮食灾害的侵袭中,小麦条锈病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它是小麦生产上的一个顽症。小麦受锈病的危害重者减产30-40%,甚至绝产。上世纪50年代锈病大流行年,我国小麦发病面积达1亿亩,减产60亿公斤,相当于全国夏季征粮的总数,可够1700万人一年的口粮。这引起了周总理的重视,他指示:"要像对付人的癌症一样抓小麦锈  相似文献   

6.
正生物多样性即生命形式的多样性。纵观地球数十亿年生命的演化历程,生物多样性在不同地质时期的时空格局受到了地球环境变化的深刻影响,同时又在地球环境的演化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生物多样性关乎人类福祉,是人类生存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英国微生物学家弗莱明从青霉菌培养液中发现了青霉素,开创了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新纪元。我国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院士从800多种牧草中筛选出抗条锈病的长穗偃麦草,成功实现偃麦草与小麦远缘杂交,培育出全国累计推广3亿多亩的抗病"小偃"系列品种。  相似文献   

7.
绵麦37是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育成的优良小麦品种.丰产性突出,适应性广泛,集高抗条锈病、兼抗白粉病、低抗蚜虫、矮秆抗倒于一体,实现了多抗与丰产、多抗与优质、丰产与稳产的有机结合.绵麦37不仅可作为优良品种在大面积生产上推广应用,更是可供育种利用的优异种质资源材料.文章重点介绍绵麦37的选育研究、品种特点及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创新动态     
国内动态我国科学家筛选出高抗小麦"黄疸病"的新基因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科学家不久前从小麦优势品种中筛选出具有高抗性的新基因,为抗击小麦条锈病提供了新  相似文献   

9.
小麦条锈病是林芝地区小麦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病害流行时,受害小麦可减产30%以上,给当地的小麦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本文根据近期查找的有限资料,浅析了林芝地区小麦条锈病发生的气象条件,提出较为行之有效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日前 ,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康振生教授主持的“植物病原真菌与寄主植物互作关系的超微结构和细胞化学研究”项目通过教育部鉴定 ,专家认定该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该项目首次较系统地揭示出植物病原真菌的超微形态和超微结构 ,以及植物病原真菌与寄主植物互作关系的细胞学特征。该项目中小麦条锈菌与小麦互作关系的细胞学、细胞化学和分子细胞学方面的研究 ,填补了国际研究空白 ,而且为开展小麦条锈菌与小麦间的识别机理研究和小麦抗条锈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该研究所揭示的小麦条锈菌胞间菌丝的融合现象、细胞核在菌丝细胞间移动现象…  相似文献   

11.
小麦条锈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中危害大臣发病普遍的一种病害,其发展蔓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极为密切.了解小麦条锈病的症状、特点及其所发病的气象备件、传播规律、传播途径,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对保证我国小麦的增产丰产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由内江市科委组织的小麦科技攻关子项目之一的“优质小麦新品种绵阳26的引进、试验、示范及推广”,在承担单位市种子公司等有关部门的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效,近日已通过由市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 专家组一致认为:1、绵阳26小麦新良种1991年引入我市,经五年的试验、生产示范、大面积种植均表现高抗条锈病。经法定单位测定,湿面筋达34.9%,粗蛋白含量14.73%。全市622个点次的实  相似文献   

13.
为了防止混凝土遭受硫酸盐侵蚀我们采取了选择C3A含量较低、水泥标号较高的水泥、严格控制骨料的级配、尽量掺入磨细粉料、在混凝土中掺入了对混凝土有防腐阻锈作用的RMA系列抗腐蚀剂、同时在混凝土中掺入高效减水剂、加强混凝土养护等措施,保证混凝土的抗腐蚀性。  相似文献   

14.
国内速递     
彩色小麦和马铃薯培育成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课题组历经多年努力,陆续成功选育"秦黑2号"等系列彩粒小麦和"玫瑰系列"彩色马铃薯新品种。这些新品种实现了高产与高营养的完美结合。抗氧化活性物质是一般品种的5至10倍,花青素含量达到或接近蓝莓的水平,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产量高出一般品种30%。  相似文献   

15.
从2010年开始,我们选用性能较好、种植面积较大的13个品种进行筛选,筛选出8个品种;2011-2013年连续三年对8个紫红薯品种进行抗黑斑病的抗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日本紫薯王品种的抗黑斑病表现突出,解决了紫红薯不耐贮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不同品种小麦在干旱、盐胁迫逆境环境下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研讨小麦抗旱抗盐能力的强弱,本实验选用11种优势小麦品种实验材料,分别使用200%PEG(6000)、5%NaCl与0.4M甘露醇溶液处理小麦幼苗,模拟干旱和盐胁迫环境。进而对正常条件下和胁迫处理条件下的小麦幼苗进行脯氨酸、过氧化氢、丙二醛含量以及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实验结果表明:经干旱、盐胁迫处理后不同品种的脯氨酸、过氧化氢和丙二醛含量值均不同程度升高,叶绿素含量变化呈下降趋势,且幅度较大。经综合分析,小麦品种百农207、偃师4110抗旱、抗盐性能最佳。该研究从生理指标角度对小麦的耐旱耐盐性进行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为研究盐渍逆境下的小麦育种与种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选择。  相似文献   

17.
春天来了,天气暖了,小麦开始返青了。去年洪涝灾害严重,冬季气温偏高,这对小麦病虫害的越冬和春季发生非常有利。预计小麦蚜虫、红蜘蛛、吸浆虫和纹枯病、条锈病、赤霉病等病虫害可能严重发生。小麦蚜虫在黄淮海及北方大部分麦区将偏重至大发生;小麦红蜘蛛在华北、西北等干旱丘陵山区将中等偏重发生;吸浆虫在河北北部和安徽淮北部分麦区会偏重发生;小麦纹枯病是小麦的一种主要病  相似文献   

18.
由于蔬菜品种退化、栽培技术落后、生产面积不足以及菜地基础条件较差等原因,我县的蔬菜生产发展比较缓慢,市场供应能力十分低下,“吃菜难”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根本解决。供求关系的失调,使蔬菜价格呈现出“乡镇菜比县城贵,县城菜价高省会”的态势,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我县蔬菜产业。  相似文献   

19.
烟台地区农科所是1958年建立的一个直接为当地农业生产服务的综合性农业研究所,有160名职工。55名科技人员。设有小麦、玉米、地瓜、大豆、土壤肥料、植物保护六个研究室。还有情报资料、办公室、总务室、生产组(农场)等管理单位。试验地五百亩。这个规模不大的地区研究所,多年来,从生产发展的需要出发,大力开展了几种主要作物新品种的选育,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如作物育种,他们先后选育了40余个小麦、玉米、地瓜、大豆作物良种,使烟台地区主要作物普遍实现了良种化和几次更新。小麦新品种,在全区推广400万亩,占小麦种植面积的50%o其中有三个品种突破了亩产千斤关。其中“蚰包”小麦,秆矮,抗倒,耐肥水,较好地解决了亩产千斤与倒伏的矛盾,在全省首次突破千斤,并相继出现了一批千斤小麦社、队。这个品种  相似文献   

20.
植物病害会导致农作物在产量和质量上都显著降低。为了快速准确的诊断识别小麦病害,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小麦常见病害进行识别。以小麦病害纹理特征参数和颜色特征参数作为特征向量,采用基于径向基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对小麦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图像进行识别,整体识别准确率达95%。实验结果表明,所选取的特征参数对4种小麦叶部常见病害的识别是有效可行的,为小麦病害诊断提供了有效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