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温暖的诺邓火腿诺邓是温暖的。阳光暖暖地照在村子里,把一座座用红土舂成墙的院子、一扇扇木雕的窗花、木制的大门、被岁月打磨得光滑的石台阶和那些挂着几片发黄树叶的老树渲染得暖洋洋的,把单调的时光镂成温暖的故事。一部《舌尖上的中国·诺邓火腿》,让每个人心里都筑起了一座故乡的宫殿,镌刻着一段美丽的记忆和乡愁;每个人的味蕾上有一碗故乡的美食。云南有三大著名火腿:宣威火腿、鹤庆圆腿、诺邓火腿,其中产自白族  相似文献   

2.
1980年11月的某一天,清晨,野棉花一样柔软而洁白的雾霭,从苦荞籽般撒落着座座寨子的山腰上,一直弥漫到长满蛮子草,开满野菊花的河谷。对于这样的雾霭,永平人有一个很诗意的称谓:晴  相似文献   

3.
七里香     
付力 《大理文化》2021,(8):30-39
这个村子很小,小得当地人都怀疑,是不是能称作村庄.村子虽小,扼守的位置却挺好. 小村庄往南里把路,是上百年的防洪大堤,当地人称做高头.高头下边有一条宽宽的护堤河,河上有一座用宽厚的杉木板铺的木桥,通畅着南北村庄的来往. 一条不宽的碎砖乱瓦铺的高低不平的村路,穿过村头的木桥,一头连接着乡里街上,一头通向远处黑魆魆的东西绵延没有尽头的,长满槐树的高头.向南远行的村路,两边镶着一丛丛一簇簇的绿草,开着黄的、紫的、白的等不知名的花.  相似文献   

4.
在这个我必须经过的村子里,总看见两棵老缅树。老缅树已经不再稀奇,因为在我的地里,就已经种了许多。稀奇的是村子里的老缅树下,总有许多人休闲着。在变换着的人群里,有男人也有女人,有老年人也有年轻人。当然,许多娃娃都是大人带去的。娃娃们在学习  相似文献   

5.
怀念磨房     
每当樱桃花红遍山野的时候,我就会情不自禁地忆起老家的那些磨房.  相似文献   

6.
沿着路,我看到了一些橙色的元素,由漾濞江边往山脚铺排,构成一幕黄铜色的图景.奇怪的是,我的眼睛在一瞬间出现色差,江这边的稻谷青色与橙黄交错,山脚背阴处更显绿,或许是夕阳和距离的缘故.阳光照射下的漾江河谷曾一度让我困惑,由马厂往外,一路铺叠的稻浪在这片河谷中越发暗了,模糊了,光被一座座山隔在了另一面,正如我被一层虚无的质与故乡隔阂了许久.天色将暮时我看到一群,不是,是一些人群在这块青橙色交融的田地里涌动,我在奔流于这条路上的某一辆车里,耳畔形色语言混杂,气息混乱.在这个混沌的小世界中,我清楚地辨认出属于稻谷的元素,或是味道,或是颜色,抑或是一种气氛,我被这种秋季的泛环境包裹着,严丝合缝,在云贵高原的群山中,寻求着一条路径,突围,奔走,背离,试图回归.  相似文献   

7.
彭程 《大理文化》2013,(9):71-72
一进村口,便是一条大约一二百米长的石板路,把游人引向村子深处。路的左侧,是一字排开的店铺,都是两层的仿古建筑,匾额两旁悬挂着红灯笼,宫灯式的,或者圆柱形的。一座座窄小的小石桥横架在门口和村路之间,其下是一条小溪,水极清澈,流速又极快,一缕缕碧绿的水草便很有韵律地摇曳着。还未及细细欣赏,目光又被一阵欸乃声吸引过去。声音来自石板路的右侧,一片叫做黑龙潭的颇为开阔的水面。高原湖泊的颜色,和天空的蔚蓝  相似文献   

8.
于晓明 《世界文化》2006,(12):46-47
变迁离圣彼得堡不远处有一块风景秀丽、幽然雅致的地方,那就是俄罗斯著名的皇家度假圣地奥兰尼堡,这里会为游客提供更放松的视觉享受和更休闲的生活,而且这里更体现了18世纪俄罗斯帝国皇室生活的多彩多姿。奥兰尼堡是彼得大帝在位时建立的。据传说,彼得大帝发现白令海南岸长了一棵桔树,就命名这个地方的村子为奥兰尼堡(意为“橘树”)。彼得将这个村子赏给了他的弄臣亚历山大·门什科夫伯爵。后者在这里建立了第一座宫殿。几年后,当彼得大帝第一次乘船来这里访问时,却上不了岸了,原来所有的车辆马匹都陷进了海岸线上的沼泽里。门什科夫看到如…  相似文献   

9.
二荞花开     
一 王荞花从街上回来,正是阳光火辣辣的时候.树上的知了,吱吱地叫,王荞花听着,就像家里猪叫的声音. 没有风,热是一浪滚过一浪.阳光亮晃晃压着王荞花,身上的猪饲料也沉甸甸压着王荞花.汗水从额上滚下来,粘着几绺头发,贴着盘子似的脸. 从公路到村子,王荞花要经过一座桥. 桥下是一条叫桃花溪的河.说是桃花溪,沿河两岸,看不到桃...  相似文献   

10.
总在路上走     
正人生就像一阵风,总在路上走。昨夜梦中,看见大妹在一条幽静的河谷里,沿着明亮的清流,步履轻盈地向前走着。她的身旁和前方,白色的芦苇花正在开放。芦苇丛中,不时地飞出一两只小鸟。河谷两侧,生长着翠绿而茂密的森林。这是早晨太阳初升的时光,她迎着太阳,任橘黄的阳光把她的头发染成金色,把她的身形剪影成一尊美丽的充满生命活力的雕塑。这是一条  相似文献   

11.
山啸     
德茂老汉卷起铺盖蹒跚着走出村子的时候.他听见了白虎山"轰隆隆"地吼了几声.德茂就在心里嘀咕着,真怪.我退休回家都那么多年了,还头一次听见白虎山叫哩,恐怕要下大雨了!想着,他又转回到家中,把那件黑黢黢的老蓑衣夹在腋下.……  相似文献   

12.
蔷薇和女巫     
屋前的一棵柿子树上开着晦暗无光的白花,屋后的那株石榴树上星星点点开着的红花显得满怀惆怅。从那个季节开始妈妈就卧床不起了。村子里走着一位因发烧而秃了头发的女人,一排排的树木像披着僧侣的黑袍缄口不语。村子里有个造墓碑的石匠铺,不远处还住着一个老太婆,据说已经* 多岁了,头上永远包着块头巾,从早到晚给人家缝制着藏青色的布钱包。他年纪轻轻,多少有些学问,所以并不相信迷信,但迷信却像苔藓一样布满整个村庄的一草一木。眼前的沙漠平原上,绵延起伏的小山丘在朦胧的月色下影影绰绰。浑然不知所向,眺望月光下的地平线,那…  相似文献   

13.
古镇的四周的山上是上帝洒落的干瘪种子——那些缺乏营养的村子。山路像一条条枯瘦的干蛇把山村无力的绕上几绕,从山的这边爬到那边,吸干了村人的汗水终究没变得丰润一些,山在人们眼里呈现着不规则的形状。人就在这种不规则中,重复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命舞蹈。  相似文献   

14.
段伶 《大理文化》2008,(5):11-12
我们村子里的这棵老梅树,生长在村东的陡坡上,那里也就叫"盖机子则务"(意为梅树的地方).从那里俯瞰,可见一条古道进入村子.……  相似文献   

15.
又凡 《大理文化》2011,(10):52-53
三十年的茶罐让人心疼地破掉,用布条拴回来,随手插条桂枝进去,在一棵老桂花树上靠接,几个月后移栽下地,不知不觉就能长成香遍整个村子的桂花了。我们村子有很多从茶罐里长成的桂花。村子离烧瓶村不远——很多年后,已没有人能明白亦无法考证是先有烧瓶村再有那些分  相似文献   

16.
乌兰 《大理文化》2021,(5):82-84
琢木郎位于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是一座隐藏于大山深处的千年彝族古村,有着动人心魄的秀美风光,据说这里至今都保留着南诏王国的风俗和传统的彝族风情.琢木郎,一听到这个名字,眼前立即浮现出健康俊美的年轻儿郎,而且是有着绝技在手的人,琢木就是他们的绝佳手艺.村子里松木盖成的房子上面的雕龙刻凤就出自他们的手,一条条栩栩如生的龙犹如...  相似文献   

17.
味觉乡村     
你知道吗,其实每个村子都会传给我们一种特殊的气味,这种气味决不重复,这种气味流转在你的鼻腔里,甚至驻扎在你的胃里.也许你会在一个深夜归来,但是闻到那种特殊气味时,你的内心立刻就会充盈着一种温暖和激情,那时你也许会想着去拥抱这种来自虚空却又实实在在流转着的味道.……  相似文献   

18.
张旗 《大理文化》2014,(11):35-40
树总是把乡村拥抱在自己的怀里,乡村总是感激地仰视着那些高过屋脊高过炊烟的树。 有哪个乡村不是荫蔽在树林子里的呢?没有树,那还能叫个村子么?“树”字里头就隐蔽着一个“村”字。  相似文献   

19.
一股寒风袭来,穿过西藏峡谷,在沙石、枯草上呼啸而过,拍打着羊群和那栖息在海拔4600米处小村落里的低矮房屋。头顶上的天空是另一番景象:碧蓝如洗的天空白云飘游,与地面形成强烈的反差,蔚为奇观。向南眺望,珠穆朗玛峰宛如一座雄伟的宝塔,直插云天,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索绕。暮秋,预示着冬天即将来临。牧民们在忙着往自家的地里积肥,以备过冬。通往村子的小水渠已结冰好几个月,人们不得不走上半个小时的路去打水;水要很快地提进屋,否则就会结冰。做饭的时候,每家的房顶上都炊烟袅袅。当地人用牦牛粪作燃料,家家户户的屋顶平台上…  相似文献   

20.
张宇 《世界文化》2014,(12):19-22
<正>在尼罗河西岸悬崖峭壁环抱之下的河谷盆地深处,坐落着许多辉煌壮丽的古代神庙。其中最为华丽雄伟的要数名为"杰塞尔-杰塞鲁"的神庙(意为"万圣之圣"),它是为了供奉阿蒙神而建造的,但同时它也是埃及一位最为与众不同的法老驻跸之所。这座神庙建造在由众多石柱所支撑的平台上,并有长长的坡道与其下方相连,神庙的下方曾经是一处处美丽的园林。在神庙的内壁上用雕刻和绘画的方式讲述了这位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