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高三议论文备考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用“三种意识’’指导议论文“自我修改提升”。要求学生对一篇议论文从三个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提升,将“对话意识”、“活化意识”、“议例意识”贯穿于议论文备考训练中。  相似文献   

2.
杨子坤 《宣武教育》2004,(11):29-33
“主干知识”是近些年的一个应试名词.是对知识考查的一种导向。“主干”之说已被普遍认同,成了大家科学备考的一种导向。历史知识体系中的“主干”源发于历史真貌,根生于客观事实;但它如何认定、提取和运用,又是人的主观行为,要由人的主观历史意识来决定。  相似文献   

3.
明确高考文科综合历史命题与“现实热点”问题的关系,只是历史复习备考中的一环,如何将相关“现实热点”问题融合在历史复习备考中,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从考查内容的角度来说,历史试题考查“现实热点”问题,只能是一种折射,而不会直接解答“现实热点”问题。或者说,“现实热点”问题,只是历史命题的一种主题或背景材料而已。因此,历史复习备考融入“现实热点”要勤于四种思考。  相似文献   

4.
<正>每年四五月份是高三复习备考冲刺阶段的最后关键期。相比较语文、数学、英语三大科目考前两个月学生成绩基本定型而言,历史和思想政治、地理三个科目在考前最后两个月的有效复习更容易成为学生高考出成绩的“增长点”。要实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这一阶段历史学科的复习备考必须做到“三清”——“考点清”“试题清”和“热点清”。  相似文献   

5.
黄苗祥 《中学文科》2009,(12):62-63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日益临近了,现正是备考复习教学工作极为紧张的时期。高考文科综合的命题“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现实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目的就是要“实现对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与考查”,体现了“现实问题历史联系”、“隐性考查学科知识”的特点,要求考生用历史知识来透视和解决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具有明显的导向性。  相似文献   

6.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高考语文试题改革以来,我们对备考的认识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前四个阶段分别为:知识构建阶段、信息关注阶段、方法探求阶段和能力训l练阶段。但是,语文能力的真正提高,需要日积月累、秩序渐进,绝非短时间内可以奏效。于是,有了第五阶段;意识培养阶段,我们提倡语文备考的“自觉”意识,提倡用“自觉”取代备考中自发、随意、散漫、教条的状况。  相似文献   

7.
《中国革命史》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英语、文秘、公安管理、护理等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公共政治理论课程。复习迎考这门课程,考生应该具有下面三种意识。一、教材与备考重心兼顾的意识自学者有一种较为普遍的心态,在考前两三个月内,备考重心应向“能力高要求、...  相似文献   

8.
贵刊今年第四期所载的陈镜鹏同志《高考备考说略》一文,围绕备考问题发表了不少经验之谈。文中提及的“联系比较法”的确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强化学习意识,从而达到“灵活运用语文知识能力”的好方法。但该文在梳理有关“序”的知识  相似文献   

9.
从一定意义上说,新课程高考试题的命题技巧日趋娴熟,命制水平不断提高,对中学历史教学、备考的引领与指导作用也日益凸显。认真、系统地研究这一“风向标”,无论对教师的“教”,还是对学生的“学”都大有裨益。笔者整理、分析2012年全国高考新课程文综8套试卷,试图从中找出“思想文化和科技活动”(必修三)相关试题的命题特点与规律,...  相似文献   

10.
古诗词鉴赏因阅读难度较大、分值不高、考查形式多变等原因,成为高考复习的“边角料”,沦为其他板块的“补位”与“附庸”。本文立足于近三年来的高考真题,尝试从素读意识、关联意识与交际意识三个维度分析当前古诗词鉴赏的命题逻辑,并给出具有针对性的备考建议,以扭转古诗词鉴赏复习的尴尬现状。  相似文献   

11.
【备考指导】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历来是文学作品阅读中的 一项基本要求。要科学、准确、高效地解答“归纳内容要点、概 括中心意思”,必须把握“三个意识”。 一、相对的整体意识 阅读题中的整体意识首先是要通观全篇,把握全文内容,领 会全文主旨。  相似文献   

12.
基于“必备知识清单消耗制”的高考地理备考,能够强化师生的目标意识,改变许多教师多年的教学习惯,真正激活课堂,让课堂有质、有效、有活力。文章分析了传统备考存在的问题、备考应树立的五大意识、明确了“清单消耗制”的内涵,提出其施行路径,并梳理出清晰的地理学科“清单”,为地理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有效办博,有效办刊,刊博互动,服务教育”,本刊编辑部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博客上设立了“定期研讨”栏目,开辟了以“高考(中考)临考:历史如何有效备考?”为主题的讨论区,得到了广大一线教师的支持。讨论内容非常广泛,涉及方方面面,是教师们指导学生备考的经验总结、智慧展现。经过对参与讨论的博客文字和电子稿件的整理,现将精华选登在这里,期望与广大面临高考(中考)的师生共享成果,相互借鉴,以促进备考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取得骄人成绩。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战略决策的进一步实施,中学历史教学日益面临着新的挑战。面对“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精英教育”向“普及教育”的过渡,中学历史教学除了负责向高校输送合格人才,更应承担起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历史重任。但是,当前高中  相似文献   

15.
处于备考的前期,我们尤其需要实事求是的清醒认识。 考试和备考有关联,但也有重要区别。考试是迸发能量,展示能力,以获取优秀成绩为惟一目的;备考是积蓄能量,强化意识,为获取优秀成绩作充分准备。打个比方,考试是“用刀”,备考是“磨刀”。  相似文献   

16.
在新高考改革逐步向全国推行的大背景下,历史科目的选科热度陡增,迫切需要整合备考策略,推陈出新。文章基于以往的备考经验,结合新课标(2017)要求及全国卷真题实例,论证得出高考历史备考应坚持要素,调适内涵;坚持宏观把握考查边界,调适序位;坚持“生本”“人本”情怀,调适技法的主要结论,可以为高考历史备考的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梁哲 《广东教育》2006,(9):58-60
2007年是广东省新课程改革后的第一次高考。新高考必然与新课标互相呼应,体现新课程改革精神。教育部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朱汉国教授指出,高中历史新课程与以往相比有三个显著变化:一是强调了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二是构建了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的课程体系,适应了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要求;三是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了课程内容与社会进步、学术发展和学生经验的联系。那么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2007年高考会有什么变化?笔者认为对考生的历史知识、历史能力、历史意识和历史素养的全面考查不会变,备考时一定要守住这个根本,同时在备考的目标、任务、视野、路径和策略上主动适应新高考、以下提出四个备考建议供考生参考。  相似文献   

18.
历史思维与历史意识 兼论培养中学生历史意识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随着教育教学研究的深入 ,历史教育界不断进行自我反思 ,理性地思考历史教育的社会意义以及历史教学的内容、方法等等 ,对中学生的历史思维、历史意识培养问题日益关注。教育部 2 0 0 0年制订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 )提出 :“通过历史教学 ,使学生进一步运用唯物史观对社会历史进行观察与思考 ,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然而 ,历史教育界对“历史思维”、“历史意识”的理解并不全面、准确 ,这不利于中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和历史教育功能的发挥。一、历史思维与历史意识的内涵意识是指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一种…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三新”(新情境、新史料、新问题)命题时代的到来,历史作为高考文综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难易程度直接影响了当年高考文综的总分高低。全国高考历史试题正如“变色龙”“万花筒”一般,各种新情境、新史料、新题型层出不穷。当下,历史教师在备考过程中困惑不断,如何做好高考历史备考工作,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回答好高考历史之三问,即高考历史“考什么”“怎么考”“怎么做”就显得尤为重要,原因在于它在一定层面上,能有效增强备考效率。  相似文献   

20.
<正>在当今的信息时代,随着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历史教学不仅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要求教师改变教学中的惯常思维和课堂方式。然而,当下的历史教学“形式化”“浅表化”和“碎片化”问题依然存在,部分高考备考陷入“高产低效”的困境。那么,我们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如何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笔者认为在历史课堂中关注和探索深度教学模式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并需要在相应的理论指导下落到实处。这不仅仅是加强高效备考的现实需求,更是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