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学要求:通过欣赏乐曲,让幼儿知道乐曲名称,初步理解乐曲的内容和性质;对民族乐器二胡有所认识。教学准备:“节日赛马图”一幅,录音机及磁带。与万老师联系好来班上演奏事宜。教学过程: 听《挤奶舞》乐曲,做挤奶律动进教室,复习《挤奶舞》。师:刚才小朋友跳了《挤奶舞》,真好看。你们知道《挤奶舞》是哪个民族的舞蹈?蒙古族人民喜欢唱歌跳舞,还喜欢骑马赛马(出示图片)。观看图片,引出欣赏曲主题。师:你们看,这是骑手们在赛马,这里是穿了节日服装的蒙古人民在观看赛马。蒙古人民生活在辽阔的草原上,他们勤劳、勇敢,喜欢骑马、赛马。现在老师请你们听一首二胡独奏曲《赛马》。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传统佳节——春节到来之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年2月刊一路迎着料峭的春寒,踏着轻快的马蹄声来到读者面前。今年恰逢马年,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马”代表着奋进、开拓  相似文献   

3.
马年春晚,一曲“走心”的歌《时间都去哪儿了》以真挚、平实的旋律引发了全国观众的共鸣,拨动了成千上万听众的心弦,承载了人们太多的感动,赢得了人们的泪水,赚够了人们的掌声。  相似文献   

4.
《云南教育》2014,(6):5-5
据《北京晨报》报道 马年春节联欢晚会谢幕不久,《咬文嚼字》发布点评春晚语词差错结果表示,在文字使用上,冯氏“春晚”态度严谨,不过,还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1.“包、剪、锤”的办法 在课堂上遇到需要裁决的问题应该怎么办?是由教师去仲裁,还是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这看起来是小问题,却反映了一个教师的教学理念。 我上《田忌赛马》一课就遇到了这样的小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了“第三次赛马”的活动。 “同学们,第一、二次赛马田忌和齐威王打了平手。我们现在举行第三次赛马,需要孙膑、田忌和齐威王参赛,谁愿意上来?”我的话音刚落,便跑上来四个兴趣盎然的孩子,我为他们的主动参与而拍手叫好。可是,赛马只要三个人。叫谁下去?看到他们那红扑扑的脸蛋儿,天真无邪的眼睛里透出渴…  相似文献   

6.
周小珍 《师道》2005,(1):58-58
欣赏着一曲欢快的二胡曲《赛马》,我信心十足地投入了艺术教学活动中。一来我本身学习过二胡,又亲自拉过《赛马》曲;二来本人对这首二胡曲格外喜欢,让孩子们听懂、喜欢这首曲子真是“小菜一碟”。  相似文献   

7.
马年赛马     
马年到了,动物王国里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运动会——赛马。当然,这跟我们人类的赛马完全不一样,这一次,马是惟一的主角。这次大赛由马妈妈发起,特邀马的好朋友猴子灵灵当嘉宾主持。  相似文献   

8.
“黑马”一词,专指事先没有料到的意外获胜。“黑马”一词最早见于英国前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的一本叫《年轻的公爵》的小说中。那本书描述了一场极其精彩的赛马:……突然有匹不为人们注意的黑马飞奔前来,  相似文献   

9.
校园板报     
我们从体育报道中经常听到某队或某人被称为“黑马”。那么,“黑马”一词源自何处呢?1831年,英国首相斯勒利写了一部小说,名为《年轻的公爵》。小说中写了这样一件事:在一场赛马比赛中,一匹赛前并不起眼儿,被认为夺魁可能性很小的黑马,在比赛中竟出人意料,一举夺得冠军。从此以后,人们便将体坛上那些潜心努力、不畏强手、锐意进取并一举成名的后起之秀称为“黑马”。(宋莹莹摘自《学习报》)近年来,人们对“智能”有了新的认识,其中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智能多元论”的观点最具影响力,并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加德纳认为,人类具有七种…  相似文献   

10.
怎样让语文课“活”起来,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学会知识,发展能力,一直是广大教师苦苦追求的目标。现就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第十册的第6课《田忌赛马》的第二课时安排的几个教学环节来谈谈。田忌和齐威王的赛马比赛的出场顺序采用让学生贴马图的形式进行。让学生自己来布“阵”,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真正掌握两次比赛中不同出场顺序的不同结果。这样,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了知识,掌握了技能。田忌和齐威王的两次赛马比赛,在学生大致了解了赛马比赛的出场顺序及比赛结果后,采用“现场解说”的方法,让学生将书本…  相似文献   

11.
填字游戏     
《初中生学习》2011,(3):47-47,33
一、用来演奏乐曲《二泉映月》《赛马》的主要乐器;二、佛教传说中18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三、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杨康的亲生父亲;四、我国著名画家、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主持设计人;  相似文献   

12.
赛马三月街     
白族人喜欢过节。在所有的节日中,最盛大、最热闹的,莫过于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一日的三月街了,三月街已经被定为大理白族自治州的“民族节”。人们赶街过节,就像电影《五朵金花》里唱的:“一年一回三月街,四面八方有人来,苍山洱海齐欢笑,赛马唱歌做买卖。”好玩死了!往年,我和村里的伙伴们,都要约着去赶三月街。我们又是看耍龙,又是看赛马,还吃豌豆粉、凉米线……最让我激动的是看赛马。看过几次赛马,我的心也痒了,央求阿爸把枣红马给我练练,让我参加少年组的比赛。起初,阿爸死活不答应。枣红马是他的宝贝,阿爸用它来…  相似文献   

13.
我是这样进行《赛马》欣赏教学的通河县第一小学薛玉莲音乐欣赏是一项审美活动,搞好欣赏教学,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在教二胡欣赏曲《赛马》时,做了如下的尝试。《赛马》是一首我国著名作曲家黄海怀同志创作于六十年代的二胡独奏曲。...  相似文献   

14.
最近拜读李德元同志撰写《对<田忌赛马>的异议》一文(以下简称“异议”),感觉立意甚偏,评价不公,有必要提出来商榷。一,孙膑出的主意是“不光彩”的吗? “异议”的作者认为“孙膑给田忌出了一个不光彩的主意”,田忌夺魁也因而“不光彩”。《教学参考》说得非常清楚:“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田忌连输三场。孙膑观看了这次赛马,根据观察分析,帮助田忌用调换出场顺序的方法,取得了第二轮比赛的胜  相似文献   

15.
江苏杜文民老师发表在2002年第7期《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上的《“三味书屋”的由来》,和河北赵海涛老师发表在2002年第9期《语文教学通讯》(A刊)上的《“三味书屋”的“三味”如何理解》两文,认为鲁迅先生的著名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三味书屋”的“三味”,  相似文献   

16.
二胡独奏曲《赛马》描写了内蒙古人民在欢度节日、举行赛马盛会时热闹欢腾的场面。乐曲旋律热情奔放、节奏强劲有力。为了能激起学生的欣赏热情,课上,我首先富于激情地演奏了《赛马》全曲,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他们一起为我鼓起掌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这种愉悦的气氛中,我很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是世界上种茶、制茶、品茶、话茶最早的国家,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据《神农本草经》上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最先是被人们当作药材使用的,在先秦古籍中,“茶”“荼”二字通用,所以茶也称作“苦荼”。《神农食经》上说,常饮茶可以“令人有力悦志”。《广雅》记载:“其饮,醒洒,令人不眠。”由于茶能清热解渴,兴奋神经,且气味芬芳,助人消化,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喜爱,渐渐成为一种大众化的饮料。  相似文献   

18.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马年除夕夜,王铮亮在央视春晚舞台上倾情献唱《时间都去哪儿了》,真挚而平实的歌词引爆观众的泪点,就连主持人张国立也表示“歌曲十分揪心”。  相似文献   

19.
周志忠 《教学随笔》2010,(3):9-9,15
自2002年世界上首部《防沙治沙法》在中国施行以来,我国逐步在总体上实现从“沙逼人退”向“人逼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20.
马年伊始,人们谈论的话题大都少不了一个“马”字。除夕之夜,父母教子总爱唠叨凡事不可“马马虎虎”;娇妻勉夫,事业上要“快马加鞭”,正月初一拜年,少不了互道一声“马年大吉”;就是平时外出办事的亲朋好友也忘不了说句“马到成功”!诸如这种以“马”构成的习语并非汉语所独有,英语中也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