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读到《钱穆是怎样做小学老师的》一文,很有感慨。钱穆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他曾做过小学教师十多年,他是怎样教学生作文的呢?有一天下午,钱穆要求学生做作文,作文题目是“今天的午饭”。学生的作文交上来以后,钱穆选择一篇写得好的将它抄在黑板上。  相似文献   

2.
先扶后放建立信心三年级学生识字不多,阅读的东西少,知识面窄,常常一开始作文就表现出较大的畏难情绪。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我采取了“先扶后放”的办法。具体步骤是:先说后写,从段到篇,从看图写话到观察日记,从仿写到命题作文。我教学生写第一篇作文“记一次喜爱的活动”,要求学生写具体,写出活动的特点。为了帮助学生建立作文的信心,我分三步走。首先,我与体育老师联系,安排了一次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观运动场所,要求仔细观察一项自己喜爱的活动,观察时要边看边想,看看活动是怎样进行的,参加活动的人有些什么表情,他们可能在想些什么。第二步,组织学生议论。孩子们发言十分踊跃,把自己看见的、听见的、想到的都说出来了。这时,我趁热打铁,要求学生把所见所闻当作  相似文献   

3.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我笃信这一点,所以决定在高三第一学期布置学生做一篇“亲情”作文。 我先把我发表在《中国校园文学》上的“下水作文”《一杯薄薄的思念》读给学生听,这是我追忆已故父亲的一篇纪念文章,读过之后,我对“亲情”作了一番自我理解意义上的阐释,话不多,但在学生心中激起了反响。有学生后来在作文中写道:“如果老师不布置我们写这篇作文,如果没有他那寥寥的几句,我还一直以为,父母亲为我做的一切是应该的,我无需报答。然而,我现在明白,这十多年,我愧欠太多…  相似文献   

4.
作文,是伴随每个人一生的一种重要交际手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何帮助低年级学生在作文之路上起好步?低年级学生识字不多,生活经历不丰富,表达能力也较弱。我采取了“做一做、说一说、写一写”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叶老提倡多写,他认为,“许多基本功都要从多读多写来练。”巴金也说过这样的话:“写吧,只有写,你才会写。”我体会到,多写多练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但是学生往往怕写作文。有个学生的家长说:“我听小孩回来说,他最害怕的是作文,常常在家为写不好作文急得哭,甚至对上学读书也没有兴趣了。”我查看了这个学生的作文,这个学生作文实在差;还有几个学生也有类似情况,文章写得乱又短,干巴巴几句。我思忖了几天,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我先找这些孩子谈心,询问他们在学习上遇到哪些困难,鼓励他们说心里话,有一讲一,不要怕。起初,他们不愿意说,我开导说:“我在小学学习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我教的学生每学期在报刊上发表文章都有十多篇,汇集起来足够出一本《学生作文专集》;平时作文大多能围绕中心洋洋洒洒写个七八百字。不少同行问我是怎样进行作文教学的?在此,谈谈我的作文教学观。一、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兴趣,激发潜在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教学》2002年第5期曾以《作文是教出来的吗?》为题展开讨论,专家们借题发挥,各抒高见读后受益匪浅。其实,综合各家观点,说作文之道要让学生写其想写、抒情表意也好,说要像教孩子走路一样教写作也好,说作文靠“练”不靠“教”也好,说作文仰仗于有效阅读也好,内里都离不开一个“教”字,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就拿“练”为例,怎样练?练什么?关键还在老师。我们这里有人叫学生一个暑假写60篇作文,开学统计一下数字了事,这种“练”有效吗?其他如阅读、激发写作兴趣等,哪一项离得开老师的指导?韩寒有没有老师教我…  相似文献   

8.
作文是许多孩子学习语文的一个障碍,这与我们老师的教学有着直接的关系.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一直停留在教师教一篇,学生学一篇的水平上,每写一篇作文教师往往逐字讲述,学生只需机械地搬用,教师教得是大汗淋漓,学生学得是兴味索然.再则就是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过分强调审题.揣摩命题者要我写什么,怎样写,再硬凑些内容塞进命题人的框框里去,这种违反作文自然规律,“奉命而作”的训练,怎能不使学生对写作文产生厌烦的心理呢?  相似文献   

9.
【思路指点】 按照题目《他(她)教我怎样做人》的要求,此文应写成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文内起码应写出“他(她)”和“我”两个人。两人的关系“他(她)教我”,教的内容是“做人”。因此,我和他(她)之间,应以他(她)为主,“我”为次。 写“他(她)教我”,首先应选准“他”或“她”。一般是选自己的亲属或熟人,如爷爷、奶奶、爸妈、老师等,当然也可选虽然陌生但确实对“我”教育极深的人。“教”的内容很多,可以“教”我怎样热爱劳动、重视学习;也可以“教”我怎样树立远大理想,准备为四化建设做贡献;还可以写自  相似文献   

10.
学生作文,经常会遇到这样情况:明明是亲身经历的事,明明是与之共同生活过的人,材料就在他自己脑子里,但他还是骑马寻马,东张西望,说是没有东西可写。那末,如何帮助学生把身历其境的、藏在脑子的记忆仓库里的材料挖出来,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在这方面,我曾作过一点尝试。有一次,我给高一学生布置一篇作文,要求他们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希望写得具体些、丰满些,要有实实在在的事例,不要说空话,发空议论。隔了一天,学生顾江交来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的祖母》。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祖母手把手地教他刚入学的弟弟写了个“多”字;第二件事是祖母教他洗衣服;第三件事是告诫他:取得成绩,不许  相似文献   

11.
提高学生作文水平,须得使学生爱上作文;而要使学生爱上作文,须得老师指导时根据学生实际,掌握要求尺度,宽严结合有致。 我在毕业班教学多年,看到学生往往上五年级了还不大会作文,怕作文。在每次接班以后,为了教好作文,我首先提倡多记日记,要求学生天天记。出于好奇心,李某同学连续写十几篇“流水帐”交上来。发日记本那堂课,他认定凶多吉少,一直忐忑不安。不料,我在讲评中第一个就表扬了他,我对日记内容的优劣不予评议,只是把“贵在坚持”四个大字写在黑板上加以阐释,然后说:“他已经坚持了十几天,  相似文献   

12.
吴非 《中学语文教学》2007,(5):20-20,32
4年前,有个语文教学跨省交流会,邀我参加。那次交流主题是考察“网络作文教学”,我听了几节课,感到不太适应。据主办学校介绍:全校所有班级所有学生的所有作文,你想看哪一篇就能看到哪一篇,想写段评语也可以。我对此很惊讶。该校一位教师现场演示给我看,很快就调出了某年级某班某同学的全部作文。我问:“这位同学知道吗?”“不一定知道。”我问:“他会同意我们看他的作文吗?”教师奇怪地反问:“他为什么会不同意呢?”“那么同学之问也可以互相看吗?”“每个人都可以看全校任何一个同学的任何一篇作文。”  相似文献   

13.
有个后进生非常喜欢狗,平常对家里养的狗观察得非常仔细,狗的生活习性、兴趣爱好、行为特征,他都了如指掌。一次,老师布置了一篇自选题作文。他写了一篇《我和我的小花狗》,描写细腻,生动有趣,文笔流畅,获得了成功。教师压根儿没想到是这位学生自己做的,总认为是他从别人那里抄袭来的。为什么会这样呢?究其原因是这位教师用“老眼光”看待学生,患有“印象病”,凭过去的“印象”来臆断现在的表现。我们做班主任工作,一定要警惕“印象病”的产生,否则会误人子弟。那么应该用怎样的眼光看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呢?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去北京参加民进中央举办的一个经验交流会,下榻在劳动大厦。凑巧的是,叶圣陶先生的长子、时任民进中央副主席的叶至善先生和我住在同一个楼面上。一天,晚饭过后,我邀请叶至善先生到我房间小坐片刻。“三句不离本行”,闲谈时,我请他介绍小时候叶老是怎样教他作文的。他带着浓重的苏州口音说:“不教的。”我好生奇怪,叶老是个作家、编辑,又是个教育家,十分重视对孩子的启蒙教育,怎么可能“不教”自己的孩子作文呢?叶至善先生见我有些疑惑,说:“你是搞作文教学的,我说给你听,我父亲这么做,到底是算‘教’还是‘不教’?”原来,叶老从不给孩子教授作文入门、写作方法之类的东西。他仅要求其子女每天要读些书。至于读点什么,悉听尊便。但是读了什么书,读懂点什么,都要告诉他。除此之外,叶老还要求其子女每天要写一点东西,至于写什么也不加任何限制,喜欢什么就写什么:花草虫鱼,路径山峦,放风筝,斗蟋蟀,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听人唱戏,看人相骂……均可收于笔下。纳凉时,叶老端坐在庭院的藤椅上,让孩子把当天写的东西朗读给他听。叶老倾听着孩子朗读,从不轻易说“写得好”与“写得不好”之类的话,比较多的是“我懂了”和“我不懂”。如若叶老...  相似文献   

15.
有一位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一篇题为“一块手帕”的作文深深地吸引了他,他便把这篇作文当作范文在班上进行评讲。“这篇文章是抄来的。”老师刚读完这篇作文,一个学生举起手大声地说。他的话音刚落,全班哗然,大家议论纷纷,目光齐刷刷地扫向那个抄袭作文的同学。她满脸绯红地低下了头。面对这突然的变故,老师停顿了一下,转过话头问大家:“同学们,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好是好,可是……”“我问的是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不管其他。”“太好了。”老师接着说:“同学们,这样好的文章我以前读得不多,可能同学们读得也不多,…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历来是“老大难”。在讲究效益的当今时代,怎样改变这种情况呢?我们进行了读写结合、二次作文训练的尝试。一、读前先写。教学十一册第七组课文前,我们先让学生写作文“一个助人为乐的人”。由于是提前之作,作文出现这样三个通病。 1.多数学生的作文中心不明显或不突出。 2.题材雷同。内容多是“同学病了,老师(同学)帮他(她)补课,直到弄懂为止。”“路上遇到老大娘(老大爷、盲人、小孩)送其回家”这两大类。很多是套作,内容是杜撰的。  相似文献   

17.
提起写作文,很多孩子会皱眉头,要么不知怎么写,要么不知写什么内容。怎样让学生爱写作文呢?开发非智力因素,是使学生爱写作文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往往只重视智力因素的开发,却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而非智力因素对一个人智能的充分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教师“下水”调动写作兴趣要想让学生对作文感兴趣,教师自己可先进入角色当回“学生”:面对一篇作文,我该怎样去写?有篇作文题是《暑假趣事》,为了突出“趣”字,我先介绍自己在暑假中亲身经历过的一件趣事———蹲在船里采莲蓬:我在小时候会划两头尖的小船,这种船,不…  相似文献   

18.
“真麻烦,简直是多此一举!”听了“快手”的嘟哝,我觉得有必要找他谈谈心。新学期开始了,我接了一个四年级的班。多年的教学经历使我体会到,教语文,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教作文,如果学生的作文写好了,他们的语文成绩就差不到哪里去。一般来说,学生在二、三年级练习作文时,老师是让大家先在一张纸上打草稿,然后照作文格式的要求抄写清楚。二、三年级写的作文短,完成这个过程不费力。可现在是四年级了,作文篇幅长了,如果先打草稿再抄,肯定会很累。要是考试时这样做,时间也不够。于是,我要求大家平时练习作文时,一定要先列提纲,把提纲写在作文的前…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两个基本内容。如何将二者结合起来,达到相互促进的作用,现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谈点个人的浅见。一次调研中得知,某小学四·一班有五十六名学生,三十一名说作文难,十三名怕作文。其它几个班也说出了类似的感受。由此可知,小学生写不出作文是很常见的现象。作文到底难在哪里呢?不少学生都说没啥写,不知道怎样写。教师挑出十几篇作文,查其共病,多数缺乏具体形象,写不出真情实感。那么怎样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呢?古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名言就揭示了读与写相辅相承的辩证关系。的…  相似文献   

20.
在作文指导后,安排学生习作时,教师坐在教室里陪学生一道写作,我称之为“陪作”。记得有一次,我教第十一册的基础训练5,这个训练的作文是:“选择一样你喜爱的事物写一篇作文,要注意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指导以后,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觉得难写:一是不知道如何展开联想,联想些什么;二是不知道怎样运用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