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荷马式漫长的象喻这种修辞手法在欧洲文学中较为常见,它有一个发展变迁的过程,而我国当代诗人艾青的诗作中也常用这种象喻,这是对荷马式漫长的象喻的借鉴与移植。  相似文献   

2.
荷马史诗和《格萨尔》是世界范围内的两大英雄史诗,都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本文即从艺术的层面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无论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还是在语言艺术和结构艺术方面,荷马史诗和《格萨尔》既有着鲜明的共同特征,也有着各自的独特性。特别是在比喻的运用上,前者大量运用了象喻,又被称作"荷马式的比喻;"《格萨尔》则是广泛地运用了博喻,并跟谚语巧妙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两大史诗的比较研究,对于沟通中西文学艺术乃至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说拟喻     
拟喻,即比拟式比喻。它是比拟和比喻两种辞格的融合。客观事物的区别和联系,即决定了辞格间“非此即彼”的质的差异和对立,也决定了它们“亦此亦彼”的融合连通。拟喻作为两种辞格的交合,是意与象的奇妙组合,是人与物的典型融通。根据比拟的两种类型,我们可将拟喻分为以人喻物的拟人式比喻和以物喻人的拟物式比喻两种。  相似文献   

4.
滥觞于先秦,兴起于魏晋的象喻批评,是文学批评家用生动具体的形象来比喻和阐释批评对象的内在意蕴或整体风格的一种文学批评样式。它的取象作喻类型丰富多样,大致说来,可分为四:人化之喻;自然物象之喻;禅喻和典喻。象喻批评根植于中国文化土壤之中,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批评方法。  相似文献   

5.
郑金霞 《双语学习》2007,(12M):171-171,173
比喻是英汉语言修辞格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在翻译中译者如果不能准确、如实地传达原作者的思想和文笔风格,不能够保持原文中比喻修辞的效果和感染力,就不能达到“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因此,译者在进行翻译时只有努力使读者领会比喻本身极富诗意的韵味,才可以进一步领会全文,达到等效的翻译目的.本文力图从“保留喻体形象”、“替换喻体形象”、“舍弃喻体形象”三方面探讨比喻修辞格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6.
莎士比亚处理的是从本质上完全区别于荷马的母题:英雄时代走向未落,人类明有了完全不同的课题;“英雄”从童年,少年走向青年,成年时期,在成熟以前,他必须经过一个复杂的成人仪式,“战神”奥瑟罗是“荷马式英雄”的精神后代,在剧中经历的就是这么一个成人仪式,这是人类必须经历的成人仪式,人类在这种残酷的成人仪式中生存了下来,但并非完全“无恙”。  相似文献   

7.
作为宋代有影响的文学批评家,苏轼的文学批评具有明显的象喻特色,表现在苏轼善于用自然和生活象喻点评作家、作品或表达其文学思想和美学观点。这些象喻文学批评既是对前人的继承,也是苏轼熔铸文学创作经验于文学批评之中的有益尝试。从象喻角度解读苏轼的文学批评对加深理解苏轼的文学思想和美学观点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古代诗论中,“以形象喻诗风”是一大特点,从我国的构字特征、“象”式思维的传统和重感悟的儒释道文化特点这三个方面,对此问题加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博喻、较喻、反喻、互喻、量喻、引喻、曲喻和象喻八种特殊比喻。  相似文献   

10.
在隐喻翻译中,喻体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隐喻翻译过程中,可以用转化喻体形象、在目标语言中寻求相应的喻体形象、将隐喻变为明喻、对所翻译的喻体形象进行加注、略去喻体形象、添加喻体形象等方法进行隐喻的翻译。  相似文献   

11.
论苏轼诗词中"鸿"与"鹤"意象的审美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诗词中鸿、鹤两种意象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前者具体化为飞鸿、孤鸿、归鸿,分别象喻了苏轼人生历程中的青年、壮年、老年阶段的生命体验,后者以"驯鹤"为主要形式,象喻了主体的品格.  相似文献   

12.
在修辞格式比喻这个异彩纷呈的大花园中,有几朵色香浓郁的奇葩,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例喻、博喻、反喻、较喻、回喻、缩喻、曲喻和续喻……  相似文献   

13.
专著《宋代文学批评的象喻特色研究》是中国文学批评史断代专题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该书以伯格森的生命哲学、黑格尔的象征学说以及胡塞尔的现象学为学理支撑,具有轮廓清晰的理论框架。自然象喻、生活象喻、身体象喻和复合象喻为该书特色鲜明的四个板块。作者具有敏锐的学术眼光,进行了审美心理的入微探索,并提出了合乎实际的论断:中国的象喻文学批评肇始于《周易》。作者对中医藏象理论的运用体现了进行跨学科研究的能力。同时,作者对于民俗高度熟悉,各种材料信手拈来,相关解释恰到好处,宋人生活的逼真复现为该书的亮点,它既得到了集中的论述,又贯彻于全书始终。作者稔熟宋代文献,该研究的成功启迪我们:书生的功夫全在书内。  相似文献   

14.
苏轼诗歌中,博喻的运用时常见,就其博喻的对象而言,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描摹具体事物静态或动态的形象;二是表述自然界中抽象的事理。在运用博喻这种手法时,他做到了“切至”,而不“蒙笼”,这一切使得他的诗篇更显绚烂多彩。  相似文献   

15.
浅谈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其教学内容十分广泛,既涉及到复杂的自然现象,又包含着纷繁的人文现象,特别是许多地理事象存在于遥远的地方和广阔的空间,发生于久远的年代和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地理对象的这种复杂性、抽象性、广阔性、漫长性和认识上的间接性,使人们不可能全部亲身经历或一一直接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16.
"三喻文化"与成人教育探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米德从文化传递的不同方式出发,将人类文化分为后喻文化、同喻文化和前喻文化三种类型,并阐述了不同文化类型中相应的教育模式。具体就成人教育而言,后喻文化对应着后喻式成人教育,同喻文化对应着同喻式成人教育,前喻文化则对应着前喻式成人教育。人类个体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趋向都表明,在后喻式、同喻式和前喻式成人教育模式融合共存的前提下,前喻式成人教育的发展更值得我们关注和期待。  相似文献   

1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喻明达,田厚安,汪保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成果,孕育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华优秀的传统文...  相似文献   

18.
“荷马问题”由来已久,对此十九世纪的荷马史诗专家、语言学家和人类学家已做过大量研究。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美国学者帕里和洛德为代表,将口头诗歌的概念运用到荷马史诗研究中,给古老的“荷马问题”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帕里和洛德所建立的这种口头理论的比较方法,对我国起步较晚的史诗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一)“史诗吟诵者”的隐喻对古希腊时代的学者而言,即使史诗的观念在目念上不很清楚,但在实际运用上还是很清楚的。从亚理土多德的权威用法中,我们可以清楚地分辨“史诗创作”和“悲剧创作”的区别。①把荷马的名字用作…  相似文献   

19.
象似性是语言符号和指称对象之间的关系,语言中象似性可分为影象象似性、拟象象拟性和喻象象似性三种类型。网络语言作为语言一种新的变异形式,存在大量的象似性现象。以象似性理论为指导,对网络语言进行深层次地分析,揭示出网络语言的象似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猫城记》作为一部独特的人文幻想小说,向我们展开了一个体式独特、内容荒诞而深邃的象喻空间,从而营构了一个乌托邦的形象。在影射现实的基础上,通过空间的转换与差异、象喻空间的构造以及幻想性的叙述,从而产生了较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