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在闻一多诗歌研究中存在着“阐释过度”的现象。从“重评文学史”的角度考察闻一多,其诗歌实践中存在的局限在于缺乏独立的价值建树、意象庸俗且晦涩、理论与创作脱节等。  相似文献   

2.
关于闻一多诗歌爱国主义情感的具体表现,学界的认识一直较为模糊。在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闻一多诗作后认为,闻一多诗歌的爱国主义可概括为文化爱国主义,具体表现为:赞扬传统文化,挽救传统文化。闻一多诗歌的这种特质,实际上代表了当时很大一部分知识分子对挽救民族危难,发展中国文化的深刻思考,时至今日仍不失其意义。  相似文献   

3.
闻一多的诗歌创作体现出独特的文化品格,其总体构成有三个基本要素:浓重的祖情结和沉郁的民族意识;厚传统而不薄现代、亲本土而不疏异域的开放性的文化精神;“用人民的形式,咕出人民的愤怒”,使“行义”与“文采”充分人民化的艺术内质。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闻一多先生克服了诗歌创作中的浮躁现象,不仅创立了极具民族特色的新格律诗歌文本模式,而义还在新诗的戏剧化文本模式上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当前,研讨闻一多的诗歌文本体式对推动新诗形式的民族化、多样化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闻一多体验到的“矛盾”情绪愈加浓烈时,他的诗也愈加“沉郁”起来。此外,“矛冒”的生命体验还带来了另一番景象,即诗的“残破”。  相似文献   

6.
7.
陶渊明诗歌的生命主题及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渊明诗歌既表现了诗人建功立业的伟大理想,又表现了他人生抉择的痛苦与矛盾,在生命意识的消释中,儒家的伦理价值生命观和道家的自然哲学生命观深深影响了他对人生的哲学思考,这些为后代士人努力去追求自身的生命价值意义提供了有力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闻一多诗歌当时之所以深受读者欢迎,这与当时人们较为特殊的接受心态有很大的关系.首先,深受唐诗宋词影响的读者喜欢旋律优美的诗歌.其次,处于多灾多难、内战纷乱、列强入侵处境的中国人民更愿意看到富有爱国情感的诗歌以激发人们的斗志.第三,闻一多高尚的人格魅力也深深地吸引了读者.三者合力是闻一多诗歌流行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真”与“美”的探求、“意义”与“意味”的把捉、激情与理性的交融等三个方面,阐述闻一多研究中国古代诗歌的目的、方法与特征,并由此梳理他的学术理路,勾勒出他既有清代朴学家的渊博严谨又富于现代诗人的想象与激情这一独特的学术个性  相似文献   

10.
劳伦斯诗歌的生命主题,主要表现为对生命强力的歌颂、对爱情火浪的赞美、对死中再生的向往。其独特的生命潜流与艺术魅力,使得劳伦斯诗歌至今仍然有激励人们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和赞美生命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闻一多诗歌的主题、意象、审美风格都同基督教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其诗歌以殉道者形象作为抒情主体,讴歌牺牲精神,并表现出悲悯情怀。而其诗中昂扬奋发的生命激情与生命意识则体现了基督教文化的顽强的生命意志力与以死求生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12.
文学公共性是借用哈贝马斯在社会学领域提出的公共性概念形成的。文学公共性概念的提出为我们对中国文学的反思与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从文学公共性的角度,通过文学公共性与个人性的关系阐释与解读闻一多的诗歌是一个新的尝试,一方面拓宽了闻一多诗歌研究的视野,另一方面能够从整体上把握闻一多诗歌的创作。闻一多诗歌创作“泾渭分明”的前后分期实则是交织了一条公共性与个人性编织的红线。  相似文献   

13.
闻一多诗歌抒写了深沉的爱国情感和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眷恋,充满了对于人生、爱情、苦难以及死亡等的微妙、曲折、幽秘的感受和思考,但它同时表现出鲜明的非个性化的特征,诗人个体的生活经验细节和感性化的体验被融入具有普遍意味的审美形式之中。  相似文献   

14.
郭沫若、闻一多的诗歌表现了爱国主义的深刻内容,体现了五四诗歌的主题。然而,在表现这一主题时,两位诗人在审美价值取向和感情抒发方式上又有极大差异。前主张破旧立新,后呼唤传统的复归,前憧憬未来的新社会,后赞美中华五千年明史。本从诗人的生活经历、受教育程度、所处环境、个性气质等方面入手,剖析造成这种审美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闻一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深依恋是支撑其艺术生命力的精神源泉。这种痴迷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表现出了一种复杂的心理倾向。在他的诗作中,从追寻到幻灭的恋旧情结和死亡意识的不同彰显可以看出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激烈交锋,隐含着他心灵深处的冲突与分裂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6.
闻一多研习美术多年,对色彩极为敏感,尤其是红色和黑色,是他的诗作当中的具有象征意义的重要颜色。前期的闻一多营造了一个以美和爱为中心的“红色”意象群,后期则偏重于创造“死亡”、“鬼”等的“黑色”意象世界。以红色追求理想、真理,以黑色加深文本的现代意义。意象的由“红”到“黑”,显示了诗人审美取向及文化取向甚至人生道路的转向与深入。  相似文献   

17.
闻一多的诗歌创作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追求,其指向在于:浓重的祖国情结和沉郁的民族意识;厚传统而不薄现代、本土而不疏异域的开放性的文化品格;“用人民的形式,喊出人民的愤怒”,使“行义”与“文采”充分人民化的艺术内质。  相似文献   

18.
《闻一多诗歌艺术研究》是卢惠余十年来对闻一多诗歌的艺术价值进行的研究成果。作者自1999年开始研究闻一多,整整10年中,主要研究了闻一多②诗歌艺术风格之间的关系及其诗歌与其它先驱诗歌风格的差别。  相似文献   

19.
自古至今 ,草一直点缀着美丽的大地也点缀着诗国的天空。当诗人的双眼注视着天地间平凡的青草 ,再经心灵的沉淀 ,青草便叠映着诗人的各种情感和体验 ,构成奇妙的心灵幻象 ,随着视点和角度的转换和调整 ,诗人之情思、感悟和启迪也不断衍生。这样 ,普通的青草便折射出玄妙莫测氤氲万状的灵光 ,表现出玲珑剔透灵动飘逸的神韵 ,历代骚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吟咏青草的篇章 ,形成了诗歌百花园中独特的青草主题 :草 ,象征着生命境遇 ;诉说着历史兴亡 ;见证着生离死别。  相似文献   

20.
闻一多提出新诗的"三美"和新诗格律的"三原则"在现代诗歌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对扭转新诗散文化偏向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闻一多的新诗语言源于当时的白话、口语但又经过了诗性规范,提升到了艺术的理想领域,他以自己的新诗创作实践为新诗语言发展确立了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