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姚小鸥《洛道五丈渡汲水》一,已背离了正常的学术争鸣与批评。该对赵逵夫先生关于《公莫舞》的研究作了严厉指丽,谓其“抄袭”、“剽窃”杨公骥先生的研究成果,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本从《公莫舞》的研究史,赵、杨研究的比较,以及赵的贡献与其所遵循的学术规范等方面,对该予以反驳,并论及其在学术批评方面的缺失。  相似文献   

2.
赵逵夫先生关于《公英舞》的研究文章,是对杨公骥先生相关论文的肯定和支持,也就一些关键疑难作了补充和商榷,多所创获,在研究上有长足的进展。姚小鸥先生的文章对赵文作了许多指责。本文从《公莫舞》的研究历史及现状,对姚文的主要指责再作具体的商榷。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作者在《中华文史论丛》1989年第一期发表的《我国最早的歌舞剧〈公莫舞〉演出脚本研究》一文的姊妹篇。本文不仅对我国现存最早的戏剧脚本《公莫舞》的原貌进行了补说,而且就《公莫舞》与西汉兵制、歌舞剧所反映的历史及作品主题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吕型伟先生在《教育发展研究》1999年第5期上发表了题为《要重视英才教育问题》的文章(以下简称“吕文”),认为中国近50年来教育发展的最大缺憾是对英才教育重视不够,因而呼吁“要重视英才教育问题”,“办一批英才学校”。[1]吕型伟先生的观点引发了学术争鸣。王建华先生在《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第1期上发表了题为《要重视大众教育问题》的文章(以下‘简称“王文”),与吕型伟先生商榷。“王文”认为,“英才教育不适合中国国情”,因而英才教育在我国现阶段没有可行性;而大众教育符合中国国情和中国人的心理,中国…  相似文献   

5.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4期发表朱立元先生《走向实践存在论羡学》一文,提出“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命题和理论架构,在美学界产生很大的反响。章辉博士在《学术月刊》2005年3期发表《告别实践美学》一文,就实践羡学以厦实践存在论美学展开学术争鸣,引起美学界的广泛关注。他们所论关涉到当前关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为了促进讨论的深入和学理化,我们特立专题刊发复旦大学中文系文艺学博士生一组争鸣文章,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教育发展研究》2004年第10期在“焦点对话”栏目刊登了北京师范大学王策三先生和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先生等人的几篇学术争鸣文章。文章围绕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知识和学习、课程和教学以及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等核心问题,进行了争鸣。此争鸣引起了学界广泛关注。这一争鸣给长期各说各话或一边倒、随大流的学术界带来一瞥亮丽,使得我们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与改革现状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学生观等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前年《学术月刊》发表了拙著《宗法今解——兼与杨宽先生商榷》。杨宽教授没有亲自撰文赐答,而让他的两位研究生撰《对宗法今解一文的商讨》答复我。也没有用真名实姓,而署笔名智贻。我所以要指出这点,是让读者知道,我和智贻同志的讨论,仍是我和杨宽教授商榷的继续。宗法问题是两周史上的重大问题,欢迎史学界有更多同志参加讨论。但智贻同志不是  相似文献   

8.
中外学术的发展一再证明,学术争鸣是学术进步的助推器,没有学术争鸣就没有理论发展的活力,也不可能有观念的澄明与思想的进步。然而由于诸多主客观因素的综合作用与影响,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研究中的学术争鸣并未很好地开展起来。要想真正在当代文艺理论研究中将学术争鸣的助推机制建立起来,把学术争鸣健康有序、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除去客观环...  相似文献   

9.
今年《江苏高教》第5期刊登了叶林同志的《我国高教核心期刊的测定及分析》文章(简称“叶文”)引起了我们的兴趣,感到其内容的讨论有积极意义,体现在:其合理部分,能提高高等教育期刊的办刊质量;其中我们认为不科学部分,也将因不同意见的学术争鸣而提高评估核心期刊的水平。本文只对“叶文”中通过文摘法测定我国高等教育核心期刊的排序同作者商榷。一、《教育研究》被排位第七引起的思考在教育和高等教育研究者心目中,一般认为《教育研究》是我国教育类(其中也刊登高等  相似文献   

10.
《电化教育研究》2020,(6):112-112
《电化教育研究》是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RCCSE权威学术期刊,AMI核心期刊,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期刊;素有“中国电化教育理论研究基地”之称誉。主要研究现代教育前沿问题,服务全国教育教学改革;关注国内外信息化教育理论的创新与发展。《电化教育研究》开设的栏目主要包括理论探讨、环境建设与资源、课程与教学、学科建设与教师发展、网络教育、中小学电教、历史与国际比较等。聚焦学术前沿、追求学术品位、体现学科特色、支持学术争鸣和学术创新。  相似文献   

11.
茅家琦教授的人生道路历经坎坷与磨难,学术生涯也不平坦。但他从容面对困难和曲折,坚持史学研究与教学,涉及诸多研究领域,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成为一代史学名家。其治史道路、史学理念和风格以及主要学术贡献,凸显了茅家琦先生追求人文关怀与科学精神和谐统一的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12.
《历史研究法》是漆侠先生晚年的重要著作,是他治史思想与方法的集中体现。在书中,漆侠先生就历史的科学属性、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中国史学发展历程等几个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总结。《历史研究法》是漆侠先生基于几十年来兢兢业业研究历史的实际经验而撰写的著作,书中所举每一处实例,都是针对历史研究中常见问题的解答。这本书,值得每一位历史研究者细细品读。  相似文献   

13.
郑金洲 《教育研究》2021,42(2):35-44
黄济先生和瞿葆奎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教育学家,两位先生晚年围绕劳动教育进行的对话式探讨,是教育学史的一段佳话,也为劳动教育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础。黄济先生认为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应与智育、美育、德育、体育并列;瞿葆奎先生认为与智育、美育、德育、体育相比,劳动教育是另一类别或者说另一层次的教育,不应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单独类型。两位先生的分歧主要是分析劳动教育的角度不同,从学术逻辑的角度看,劳动教育确不宜和智育、美育、德育、体育并列,但从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的角度看,把劳动教育纳入全面发展教育有其合理性。在劳动教育定位问题的研究上,推进学术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的有机统一是当前面临的突出课题。  相似文献   

14.
吴国柱 《铜仁学院学报》2011,13(3):29-35,52
周汝昌被人们称为考证派新红学的“集大成者”,但周先生的红学考证却不是真正考据学意义上的红学考证。真正的考证是视证据为生命,一切从证据出发,在实证基础上得出科学的结论。而周先生却发明了“悟性考证法”,只讲“悟性”不重“证据”,专做“证据不够的推求”,把那些属于史学范畴的实证问题,强行演化为“见仁见智”的学术是非之争。  相似文献   

15.
靳辉明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园地耕耘了整整半个世纪,其学术思想主要包括:强调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石;提出必须从整体性上研究马克思主义;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国际垄断阶段;指出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同抽象的人道主义不可同日而语;系统总结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历史经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信念坚定,坚守阵地是其最鲜明的特色。研究靳辉明的学术思想和个性特征,对我们有多方面的思想启迪。  相似文献   

16.
郑子瑜因其早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学讲授中国修辞学变迁的学术经历及其后的中国修辞学史研究,受到中国学术界的崇敬。但修辞学史家的学术身份遮蔽了郑氏卓有精见的另一面:修辞诗学研究。本文作者以郑子瑜寄赠的《诗论与诗纪》为例,兼及国内学术刊物发表的郑子瑜部分论文,指出郑氏的修辞诗学研究不应该被忽视,阐释修辞学和诗学互相纠缠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魏华龄先生以92岁的高龄撰写了54万字的史学力著《桂林抗战文化史》,已由漓江出版社出版。此书以翔实的史料,细致的观察,公允的评价,科学的论证,全方位、多侧面、全景式地描述了桂林抗战文化运动产生、形成、发展、盛况的光辉历程,填补了桂林抗战文化"无史"的空白,在桂林抗战文化史册上树起了一座高耸的里程碑,以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学术价值和理论价值确立了它坚实的历史地位,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鲜明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胡德海先生一生以教师为职业,以教育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为主要的学术事业。他的教育学思想的形成有着独特的历史渊源,他的研究成就涉猎了教育学体系的构建、哲学研究、少数民族教育研究、雷沛鸿教育思想研究等领域,其中渗透的学术品格和人格精神给予人们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19.
张舜徽先生治学气象弘阔,力倡会通之学,慨然将推广郑樵会通之志,继承《通志》之业引以为己任.本文浅析其于郑樵会通思想之推崇,借见此于先生治学之影响.  相似文献   

20.
冯友兰先生的一生大约有70多年的时间都是在大学度过的,可以说大学几乎成了冯先生整个人生的舞台,他在那里学习、工作、生活,上演了一出出丰富多彩的人生活剧。具有世界眼光的冯先生对于大学的理解可谓是独到而高远,他所提出的"为学术而学术""教授治校"与"学术自由"等大学理念,不仅继承和发展了蔡元培先生的大学教育思想,而且对于当今中国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